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

金鑾殿之上。

嘉靖掃過羣臣。聽着一個人在讀從浙江來的奏摺。

“九月賊復興, 陷定海中衛所,雙嶼指揮使攻敵,收復定海中衛所,十月,賊陷海門衛,逆流而上。大掠四方,至臨海方止。官軍追之不及。十二月,寧波爲賊所陷十八日,後爲沈希儀收復------”

“好了。”嘉靖大喝一聲,說道:“姚鏌就是這樣平賊的,他也是老臣,就這樣給朕辦事的嗎?”

嘉靖口中說的是嘉靖,眼睛看到卻是楊廷和。

其實這事情,也怪不得姚鏌。

因爲這一次的賊寇,與之前的海盜不大一樣了。

第一波海盜,還真是海商不得已專業爲海盜了,但是第二波海盜了,卻不是那麼單純了,因爲海禁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

這些人之前,一直覺得,這一次重申海禁之令,不過像之前一樣,說的很厲害,不過是一個樣子貨而已,不過幾個月就過去了。

但是整整一年了,海禁居然一點也沒有鬆懈的意思。

姚鏌是能臣,他整頓各地衛所,能不能戰還是另一回事,但是卻封鎖了很多通商的途徑。

一開始,很多世家還畢竟滿意重申海禁的。

無他,物以稀爲貴。海禁越嚴厲,要通過海禁走私,所花費的政治資本也就越大,對這些大世家很有好處,能讓他們處於暗中的壟斷地位。

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姚鏌居然軟硬不吃。將他們的財路堵了整整一年。

忍受了姚鏌一年的世家們,再也忍受不住了。一定要將姚鏌給扳倒,但是姚鏌也不是那麼好扳倒的。

首先姚鏌是老臣,深得朝中信任,也是一個老油條,哪裡能讓被人那麼容易找到把柄啊。他商議之後,決定來硬的。

本來被姚鏌打大王很慘,幾乎混成荒島求生記的海盜,時來運轉,得到了世家的支持,立即翻過身來。

而且這些世家最大支持,並不是財物之上,而是情報支持。

有了他們的支持,可以說,官軍的所有調度,海賊瞭如指掌,這才能屢屢偸官軍的漏洞,並且一次接着一次的得勝。

官軍並不是戰勝不了他們,海上徐海的船隊,已經被姚鏌組織起來了,弄來很多火炮,有東雍產的,也有浙江自己鑄造的。

不官怎麼說,一個省的人力物力,要比區區海盜強太多了,即便徐海部隊之中,有很多新兵,也足以擊敗海盜了。

在岸上更不用說了。

沈希儀在浙江練兵,軍隊擴建了不少,在陸地上,對付這些海盜,更是輕而易舉的。

結果,他們整個下半年,都在疲於奔命,根本沒有與海盜真個交手。他們總能躲過追擊,從莫名其妙的地方再次冒出來。

但是嘉靖卻不管這些,他反而覺得,這是一個打擊楊廷和的好機會。楊廷和與姚鏌之間雖然沒有什麼交情。但是楊廷和對姚鏌的能力還是很相信的。替姚鏌說過話。所以很多人認爲姚鏌是楊廷和的人。

楊廷和太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他有些身心俱疲了,說道:“臣識人不明,請殿下降罪。”

嘉靖怎麼捨得這麼好打擊楊廷和的機會,說道:“朕自登基以來,唯恐百姓不安,生靈受難,但是東海倭寇,屢剿不止。難道是朕失德,獲罪於天嗎?”

嘉靖這句話,說的很高明,所謂主辱臣死。

他都自己自己責怪自己的,這些臣下該怎麼辦啊?

楊廷和立即跪倒在地,說道:“臣等無能,累及陛下,罪該萬死。”

下面的官員也很機靈,立即跪在楊廷和身後,一起說道:“臣等無能,累及陛下,罪該萬死。”

嘉靖說道:“諸位愛卿請起,楊先生,你怎麼說?”

楊廷和說道:“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濟,纔有今日之事,臣請乞骸骨。”

楊廷和說出乞骸骨這三個字的時候,滿朝文武都爲之一震。將注意力瞬間投向楊廷和。

楊廷和請乞骸骨,很多高官都不覺得的意外,因爲楊廷和已經在很多時候暗示過了。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楊廷和會在這個時候,說這一件事情。

畢竟一般人,乞骸骨都是躲在家裡裝病,然後一封又封辭職信,寫給皇帝。

嘉靖說道:“先生欲棄朕而去嗎?此事不要再提。”嘉靖緊接着說道:“傳旨,浙江巡撫姚鏌,處置不當,令海賊肆虐,撤除浙江巡撫一職,令張經接任。”

雖然嘉靖說不許楊廷和乞骸骨,但是明眼人誰看不出來啊。嘉靖分明是準了,只是作爲內閣首輔的辭呈,不能一下就過來,必須來上個三四次,才顯得情深義重。

嘉靖直接繞過楊廷和決斷,分明是讓楊廷和回去寫辭呈,走程序。

官場上人走茶涼,甚至人沒有走,茶就已經涼了,大殿上很多人看楊廷和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嘉靖明顯的注意到這一點。心中暗道:“我怎麼能讓你隨隨便便離開啊?”

處理完正事之後。

嘉靖猛地一聲嘆息說道:“昨日,朕做一個夢,夢見先興獻王怒斥朕,朕令興王一脈斷絕。朕很不安,不知道死後該以何面目去見先興獻王於地下啊?”

楊廷和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起來。

楊廷和爲什麼一定要走,就是他與嘉靖的意見不合、最大的不和之處,就是再對弘治,正德身後之名的追求。

正德無子,幾乎百忽略掉,而楊廷和一定要嘉靖繼承弘治一脈,畢竟這是大明的嫡系血脈、但是嘉靖卻不想認別人爲父。

而楊廷和報保弘治皇帝知遇之恩,不願意見弘治皇帝絕嗣。

而楊廷和發現皇帝,就是皇帝,大明的皇權可以做很多事情,都不需要通過首輔,當嘉靖權威越來越重的時候,他就知道他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在嘉靖元年,楊廷和能強壓着嘉靖認可楊廷和所要的結果。但是現在不能了。

楊廷和之所以放棄政治生涯,未必沒有眼不見心爲淨。但是萬萬沒有想,嘉靖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

楊廷和立即明白,嘉靖沒有放過自己。

但是到了這個地步,楊廷和已經無路可走了,對讀書人來說,很多東西都比生命還珍貴。楊廷和知道,是徒勞無功,但是不得不站出來,說道:“陛下可多育皇子,令一位皇子繼承興王爵位。繼承興王一脈,想來興獻王在天之靈,也該安息了。”

“臣以爲不妥。陛下乃是獨子,獨子不可爲人之嗣,陛下繼承皇位之前,也沒有說要過繼給孝宗皇帝,前番之論,不知道至興獻王於何地?陛下當興王爲皇考,尊孝宗皇帝爲皇伯父,上可慰興獻王在天之靈,下可安天下人之心。”

說話的正是張璁。張璁被嘉靖安排在禮部之中,對這一件事情,很有發言權,他雖然不支持現在說這個事情,但是卻不得不跟上嘉靖的節奏。

楊廷和怒斥道:“荒唐,張璁乃媚上小人。”

很多時候辯論是沒有意義的,矛盾的本就是立場問題,屁股問題。楊廷和與張璁辯論很多次了,雖然嘉靖元年的爭論,楊廷和勝利了,但是爲了這個問題,嘉靖私下沒有少造勢,所以楊廷和根本不用辯論,就可以知道,張璁想說什麼。

根本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但是楊廷和覺得張璁爲了升官發財,不惜當皇帝的走狗,失去了讀書人的體統,的的確確是一個無恥小人。

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
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