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

劉養正剛剛所說的辦法,已經是他想得最好的辦法了。他忍不住想勸諫一二,卻被人輕輕的踩在腳面之上,劉養正眼睛一撇,卻是李士實做的,

劉養正在寧王心中的地位不同,但是李士實一直能壓在劉養正身上,對這個人還是有些研究的。李士實進士出身,在寧王的造反集團之中,也算是頂尖學歷了。而且是寧王的兒女親家,熟悉朝廷的典章人事,而且智慧通達,所以地位在他之上。

劉養正知道李士實勸阻自己定然有原因的,立即改口說道:“殿下,必須有工程器械才能攻城,今日一戰至少證明,安慶城不是一鼓而下的地方。殿下,我軍必須要安營紮寨,修建攻城器具,明日再戰了。”

寧王微微皺眉,他不滿意這個結果。有些事情,人們不去說,他也知道,他在安慶城下浪費不起時間。所以想找一個能快速攻下城池的。

劉養正看寧王的臉色,不得不說道:“殿下可以驅趕附近百姓衝擊城池,這裡是安慶,安慶城內與外面恐怕是沾親帶故的。可以動搖敵軍軍心。”

寧王這才微微一笑,說道:“這個辦法不錯,今日暫且收兵,明日再戰。”

劉養正低聲問李士實道:“李先生,剛剛有什麼話要給我說嗎?”

李士實說道:“你是不想勸諫大王?”

“正是。”劉養正一本正經的說道。

李士實嘆息一聲說道:“我託大叫一聲養正,勸諫也要講場合的,這個時候,你勸殿下繞城而過,殿下明顯不滿意了。不能再說了,再說下去,殿下就要發脾氣了。”

“可是,”劉養正說道:“造反是誅九族的大罪,如果大王不能成事,縱然我們能夠逃脫,但是家人妻小,也沒有辦法保全了。而我現在唯一破局的辦法,就是沿江而下,直撲南京。”

現在的形勢如何,李士實又怎麼不知道啊?

他在北京爲官多年,對大明朝的底蘊太瞭解了,知道寧王現在不過是得了個先手,如果不乘着這個先手的時機,抵定勝局,當大明朝的戰爭機器,反應過來之後。就會面對,四面八方的壓迫。

所以,孤注一擲,全力進攻南京。不給自己留絲毫後路,看起來很魯莽,風險很大,卻是勝率最大的辦法。

以弱敵強,還不敢拼,不敢賭,有什麼勝算。要知道造反這事情,從來是不勝既死的。

李士實說道:“等殿下在安慶城下碰了頭,再勸勸殿下吧。”

在下午時分,寧王右軍就開始撤退了。

在離安慶城數裡之地,安營紮寨。

寧王的營地是水陸連營,就在長江岸邊紮下營地。寧王營地之中一夜燈火通明,沒有熄滅。不是因爲別的事情,就是因爲攻城器械。

劉養正將寧王軍分成數批,分別休息。在夜裡的趕工。

整整忙碌了一夜。

安慶城中,伍文定也同樣是一夜未免,他在府衙的書房之中,時而沉思,時而踱步。在天一亮,就將所有的衙役派了出來,將新出的命令。徵召全城百姓。並且查封所有糧倉。並將所有的郎中聚集在一起,隨時準備接受傷員。

總之,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事務伍文定的手中,都推行了下去。這種對政務的處理能力相當強悍。

朱厚煌就在城頭之上,聽着後面人的彙報,心中慢慢的放下心來,暗道:“有這一個人,讓我後顧無憂。”他又看向數裡之外的寧王營中,心中暗道:“這寧王是玩什麼花招?難道他今天不準備攻城了?”

現在已經快中午了,寧王營中還是沒有動靜。

要知道天一黑,即便是攻城也要停止了。什麼挑燈夜戰都是在不得以的情況之下才選擇的辦法。故而一般人都會充分利用白天的時間。

而且朱厚煌也知道寧王現在的緊迫感,他缺少的就是時間。是的時間。怎麼會在安慶城下滯留。

就在朱厚煌推敲寧王會怎麼辦的時候,寧王這邊也解開了謎底。

“畜生。”朱厚煌重重一拳砸在女牆之上。這一拳沒有一點花俏之處,是是實大實的一拳,堅硬的牆面頂着朱厚煌拳面流血不止,在城頭上留下斑斑血跡。

立即有人上前爲朱厚煌包紮。朱厚煌一振臂甩開了此人。

由不得他不生氣,看他眼前的是什麼,是無數百姓,扶老攜幼的被寧王軍驅趕到安慶城下。

寧王的心思就已經擺在明面之上,分明是驅使百姓登城。

這一招相當狠毒,大多是異族打進中原的時候用的,比如滿清。但是漢人內戰的時候,很少用,因爲他們都知道人丁就代表着財富,唯獨異族不將漢人當成自己人,自然是死得越多越好了。

寧王身爲大明皇室的一員,想要天下,雖然是癡心妄想,但是有寧獻王與成祖的公案在,朱厚煌並沒有多恨他,但是此刻卻恨之入骨。他受天下百姓供奉多年,居然一點愛民之心,也沒有。簡直是畜生。

“殿下怎麼辦?”戚景通也有一點皺眉。

朱厚煌雖然在城上,但是守城的主將並不是他,而是戚景通。

朱厚煌有自知之明,在守城之上,他比不上經過系統兵學教育的戚景通。雖然眼光也許比戚景通好,但是真正到施行的時候,難免有些不合時宜。穩妥起見,還是讓戚景通來守城好。

戚景通明顯的發現,這些百姓的出現,讓整個城頭的士氣,開始動搖了。

安慶城雖然分城內與城外,但是都是一片區域裡面生活的,城外的鄉村與城內的百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有些都是骨肉之親,現在距離尚遠,還看不真切。如果離得近了,對士氣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城頭大多都是青壯,這些青壯本鄉本土的,對保護自己的家鄉士氣很高,但是要他們向自己的親人動手,恐怕沒有多少人下得了手。

“讓親軍代替青壯來打這一仗?”朱厚煌想到,隨即搖搖頭,知道不行,這樣城頭青壯就會將殺死親人的仇恨,轉移到親軍身上。

要守安慶城,就必須以親軍爲鋒刃,青壯爲刀身,如果兩者不和,想守住安慶城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

朱厚煌想不出什麼妙計,問戚景通說道:“戚將軍,有什麼辦法?”

戚景通緩緩的說道:“辦法,不是沒有,只是不知道殿下是否捨得了。”

朱厚煌說道:“戚將軍請講。”

“守城最忌悶守。所以守軍當戰於城外,殿下將親軍收攏起來,不許上城,就是想用在這個時候。”戚景通說道:“臣請出戰,倚城一戰。”

戚景通沒有說出另一個原因,這兩千多人,固然是個個精銳,但也是雍國水陸兩軍的精華所在,甚至要比京營的營頭更勝一籌,朱厚煌將他們看成了眼睛珠子,按在手中,也未嘗沒有保存實力的想法?

“出城一戰,就能救下這些百姓嗎?”朱厚煌問道。

“不能。”戚景通冰冷的說道。“但是可以讓城上的人知道,我等已經盡力了。”

真是冷酷的答案。原來出擊真正的原因,不過是爲了打亂敵人的進攻勢頭,讓他們失去對百姓的控制,到時候無數百姓在戰場上亂竄,估計活下來的沒有幾個。出城而戰的士卒也未必能活下來多少。而這一切。不過是爲了讓城頭的青壯爲之所用。

所謂兵家利害,慈不掌兵。

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八十章 先鋒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
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八十章 先鋒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