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

正德看着朱厚煌的書信,說道:“看來,煌弟在南洋過的非常精彩。”

正德面前的不僅僅是是朱厚煌的書信,還有很多錦衣衛密保。如果朱厚煌在這裡,就會發現這些林林總總的書信,從各個方面描述東雍。

對東雍的描寫可以說細緻入微。甚至比朱厚煌本身對東雍的瞭解還詳細。

正德說道:“朕恨不得心嚮往之。”

“這都是陛下的功勞,如果沒有陛下的支持,雍王殿下又怎麼能做到這種地步?”丘聚笑眯眯的說道。

正德冷笑一聲,說道:“朕今生將南洋收入領土,朕死後也能稱武吧。”

正德最近也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壓力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正德在江南樂不思蜀,不想回京,無數官員前仆後繼的向正德進諫,要正德回到北京主持大局。

第二方面就是東雍的發展。

如果東雍如雲南沐氏一樣,這些文官只會嘀咕幾句不會說什麼的。但是東雍偏偏不像是雲南沐氏那樣安分。

在東雍不過數年,幾乎沒有一年沒有軍事行動。

而且這軍事行動越來越大,甚至攻擊安南,與佛郎機交戰,這樣的戰鬥不能說是小規模戰鬥了。

當東雍進攻安南的時候。

正德這邊就被奏摺的淹沒了,無數人都奏摺都在正德這邊狀告雍王,擅開邊釁。朱厚煌種種作爲在他們的眼中都格格不入。

作爲有過靖難之役前車之鑑的大明朝,一個強大的藩王,擁有軍隊的藩王,對大明來說,就是原罪。

正德一直壓着,但是也不行。

“陛下英明之極,武功之在太祖成祖之下,必爲後世子孫所敬仰。”丘聚笑眯眯的拍着正德的馬屁。

正德說道:“這件事情,你安排下去,讓北京那麼選幾個精湛的炮匠送往東雍,再從內庫之中挪十萬?不,二十萬兩給東雍。算是賞賜雍王,併名雍王爲南洋都護,統率南洋諸蕃。”

丘聚立即說道:“是。”

正德的命令前半部分沒有問題,不就是區區幾個炮匠而已,皇帝的中旨就可以了。但是下旨賞賜雍王,並封雍王爲南洋都護,卻需要從內閣走上一圈了。

只是在內閣的時候,出了問題。

內閣大部分人都在北京,在南京這邊的的都是以楊廷和爲首。所以這一封中旨就要在楊廷和手中過上一遭。

楊廷和看着手中的旨意。皺起了眉頭,說道:“派人去找邱公公通報一聲,說我要見皇帝。”

楊廷和作爲皇帝信任的內閣首輔,有很多的特權。比如隨時能見皇帝。

正德正在水邊垂釣,說道:“楊先生你來了。”

楊廷和說道:“臣拜見陛下。”

正德說道:“楊先生來見朕,有什麼事情嗎?”

楊廷和說道:“老臣來此,是有一事與陛下商議。”楊廷和一邊說,一邊將正德傳到內閣的紙條,說道:“封雍王爲南洋都護之命,臣恕難從命。還請陛下三思啊。”

正德說道:“雍王弟在南洋,大展我大明的威風,將南洋收入大明版圖。如此大功如何不賞,朕不過是給他加一個頭銜而已,有什麼不可以?”

楊廷和跪倒在地面上,說道:“陛下,自成祖以來,歷代先君紛紛削藩。就是爲了長治久安,藩王勢大的非國家之福,故而歷代先帝,都將藩國削平。纔有瞭如今的長治久安。陛下不能因愛一弟,而不愛天下。”

這是所有文官所想的事情。

藩王勢大,非國家之福,這個道理至少在中國早已有了定論。柳宗元做封建論,徹底的否定了封藩建國之理。

成爲歷代士大夫堅持的主流。

正德說道:“南洋非中國之土,因雍王而入中國,如雍王能續而治之,則百年之後,爲中國之府縣,不亦可乎?也算是有大功於中國。”

楊廷和說道:“如今雍王立足不穩,不過有數萬之衆,戰艦百餘而已。就四處征伐,如果數十年之後,雍王如前漢吳王。用兵數十萬,戰艦千艘,若雍王心生不軌,則江南非陛下所有。

請陛下三思啊。”

前漢吳王就是漢景帝時的吳王劉濞。劉濞在劉邦的時候,封到了吳國,他剛剛到了吳國的時候,吳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而且項羽支持者都在吳國這一片,所以吳國對漢朝來說,是一片充滿敵意的國土。

但是吳王努力很強,一直致力於恢復生產。並且這樣鎮壓江南的叛亂。至於幾十年好,吳國富甲天下。

但是這樣的有作爲的諸侯王,因爲反叛行爲。整個人被完全否定了。

今日楊廷和就將吳濞與朱厚煌相比,就是想說,朱厚煌能力越大,將來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當時正德完全聽不下去。

正德對自己生子的事情,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

他縱情聲色十幾年,如果能生早就生出來了,什麼樣的女人正德沒有玩過啊。該生早就有了。但是正德可以沒有孩子,但大明卻不能沒有的繼承人。

所以在文武百官暗地裡物色繼承人的時候,正德也在暗暗挑選,而正德選中的就是朱厚煌。本來朱厚煌因爲壓力太大去了東雍。正德已經放棄了朱厚煌。卻不想朱厚煌在東雍做的這麼出色,還在寧王之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此一來。

朱厚煌再次回到了正德候選人之中。而且位置越來越高,直到朱厚煌大戰佛郎機,甚至將佛郎機在南洋的存在全部摧毀。正德就在心裡決定了,讓朱厚煌當自己的繼承人。如果自己有所不測,那麼就讓朱厚煌的繼位。

正德與燭火雖然輩分上一輩,但是年齡上相差十幾歲,幾乎是兩代人。

不過,正德並不壓制東雍的實力,還有意幫助朱厚煌,在朝中壓制下來所有對朱厚煌的非議,因爲在正德計劃之中,東雍的實力越大,將來越好。將來朱厚煌繼承皇位的時候,可以將東雍的一套班子一起帶到北京。讓新皇一登基,就有自己的勢力,能與文官相抗衡。

正德說道:“煌弟絕對不會背叛朕的?”

楊廷和說道:“雍王不會背叛陛下,焉知雍王子孫,不會背叛必須子孫嗎?”

正德冷哼一句說道:“朕沒有兒子。”

楊廷和低頭說道:“臣失言。”

正德說道:“即便是朕想召回雍王,也要等雍王事情辦完,如今雍王正在與佛郎機人大戰,朕怎麼能拖雍王的後腿,還有即便你不想讓雍王繼續在南洋的,但是讓雍王離開南洋,又將雍王去何處?雍王有功於國,不是尋常藩王,安置於何處?纔不委屈,還有雍王離開南洋之後,南洋只能安置?總不能讓雍王之功毀於一旦吧?”

“這---”楊廷和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這些問題都必須細細思量,纔能有妥當的辦法,都是沒有前例的事情,即便是楊廷和一時間也不能拿出注意來。

正德繼續說道:“這樣吧,這件事情,先放一放,暫且封雍王爲南洋都護,等將來回到北京之後,才做計較?”

楊廷和精神一震,說道:“陛下,肯回京了。”

“江南,朕也玩膩了,有些思念北國風光了。”正德才不是想回去了,只是知道他不再另一件事情上做出妥協的話,絕對不能安撫楊廷和,楊廷和真鬧起來的話,正德也會很難受的。

所以,正德就在另外的事情,做出讓步。政治的精髓就在互相妥協。

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
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