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

朱厚煌見汪直答應下來,說道:“好,孤就等着你的好消息,安營紮寨。明日攻城。”

朱厚煌回頭離開這個地方,朱厚煌身後的隨員也跟着他離開了這裡。

王陽明回頭饒有興趣的看了一眼汪直,也不知道汪直有什麼本領,可以一日破城?

一夜光陰,過得非常之快,幾乎轉眼即瞬,王陽明還沒有想到汪直有什麼手段?天就已經亮了。

“咚咚咚。”激烈的鼓聲一下接着一下敲響了。鼓聲越來越響。越來越響,慢慢的充塞在天地之間。

在所有人的耳朵之中,除卻鼓聲再也沒有其他聲音。

這就是點將鼓,而在點將鼓之前,朱厚煌早已在臨時搭建的點將臺之上。朱厚煌手按寶劍,目視遠方,看着點將臺下的所有人,看着士卒們一隊接着一隊,匯合排成整齊的隊伍。

朱厚煌心中微微有些搖頭,他對他們的表現有些失望。

怎麼說?朱厚煌並不是什麼兵法大家,而他練兵之法,就是現代軍訓的方法,只不過他自己往裡面加了一些料。

不過主要核心內容還是一樣,就是紀律,集體主義。服從再服從。可以說朱厚煌的兵,只需看站得好不好,就知道戰鬥力如何。如果連隊列都不大好,他們的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而下面的隊列,在朱厚煌看來,就是連隊列也站不好的人。

朱厚煌也只能自我安慰:“沒辦法,時間太短了。精兵都是打出來的。多打仗,就能歷練出來吧。”

“咚。”重重的一聲敲擊之聲。鼓聲頓時停了下來。一瞬間,整個天地之間,只剩下風聲了。

朱厚煌說道:“諸位,功名馬上取,榮華富貴,皆在戰陣之中。攻城。”

一聲攻城命令下來。

大營營門洞開,士卒魚貫而出。無數人都列陣而出。

朱厚煌騎在馬上,跟着大軍走出軍營。

昨天下船再加上紮營,雖然有些匆忙,但是這營寨還是按照標準而來。木製的寨門,蔓延開來,分做兩隊,一隊列於兩城之間,將兩城從中間隔斷開來。這一隊的主將是吳明。另一隊則是直奔新洲城來。這一隊朱厚煌親自帶領。

新洲城是一個臨海城市,城東就有港口,不過城牆與港口還是有一段距離的。讓朱厚煌很可惜,如果新洲城的城牆離海岸線再近一點,朱厚煌就會命令船隻直接炮轟。豈不是容易的多。可以這一點段距離,讓炮轟城牆的計劃成爲了泡影。

朱厚煌將自己大腦之中的胡思亂想全部趕走,說道:“開始吧。”

“是。”

幾十門佛郎機炮推出了出來,在離城牆裡許的地方停下來。俞大猷帶領一隊人馬警戒城門方向,隨地準備抵擋出來偷襲的兵馬。

第一輪火炮轟擊在朱厚煌的命令之下發射出去。

一顆顆彈丸狠狠的砸在城頭之上,一瞬間城頭上慘叫連連。安南小地方的人,怎麼見過這個時代最厲害的火器。

一陣火炮轟擊過去,城頭上哀鴻遍野,不過想單單憑藉這一陣火炮就攻下城池,就是搞笑。

城頭上立即有了反應,大部分守軍都下了城池,城頭只留下少數幾個人警戒而已。

朱厚煌一揮手,火炮立即停止了,朱厚煌說道:“可以了。等過一會兒,就轟上幾炮。”朱厚煌再向身邊傳令兵說道:“可以開始了。”

那一陣火炮不過是給城頭上的人打一個招呼而已。

朱厚煌身後的人立即揮舞令旗。剩下的數千人立即開始行動。

他們開分工,有人就地掘土,有的人扛着裝好的一麻袋分成數列向新洲城衝過去了。

他們首先要面對的不是別的,而是護城河。

新洲城的護城河並不寬,而且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很窄,甚至有乾枯的跡象。而朱厚煌選擇的就是最窄的一段河道。

朱厚煌就是要從這裡填平護城河,一口氣到達城牆下面。

本來這樣的舉動,本來是攻城大忌之一。因爲攻城都需要多通道,否則讓人堵死通道,豈不是讓人徒徒送死而已,所以一般攻城,都需要開闢好幾十道通道。一起進攻。但是朱厚煌這一次的手段非比尋常,所以只需一道通道就可以了。

城頭上的人自然不能任他們自由行動。立即有人冒頭弓弩都齊射,但是就在他們冒頭的時候,火炮轟鳴,狠狠的砸在城頭。

朱厚煌看不到城頭上的情況,但是也能猜到,城頭定然是屍橫遍野,站不住腳。

還不等朱厚煌得意,一道道弩箭從城中拋射出來,因爲在城中射擊,所以並不需要在城頭上站人,故而躲過了火炮的轟擊。

雖然箭雨強度有限,只不過射死十幾個士卒。但是朱厚煌覺得被狠狠打臉了。他的臉色瞬間黑了。

還不等朱厚煌下令,正在警戒的人俞大猷立即下令反擊。

俞大猷彎弓射箭,他的箭術高超之極,遠遠的勝過了朱厚煌,俞大猷不用看見人。但是箭矢從天空之中劃過的軌跡。他就能判斷出射箭人的位置。

俞大猷先射一箭,隨後俞大猷的部下,齊齊射箭,他們按照俞大猷射箭的方位,射了過去。

暫時壓制住了箭雨。

朱厚煌見狀鬆了一口氣,他忽然咬着牙,說道:“大炮向前。”

“是。”朱厚煌一聲令下。幾十門大炮向城牆推行,約進了數百米左右。

朱厚煌的本陣也開始前移,就在大炮後面不遠,這個距離如果對方在城頭上射箭,朱厚煌已經在弓箭範圍之內了。

“轟擊城牆。”朱厚煌一聲令下。

一門門火炮怒吼着,砸在城牆之上。一下接着一下,就好像所有巨神揮舞着巨錘砸在城牆之上。整個城牆都開始晃動。

但是夯土城牆都非常厚實,這樣佛郎機炮根本轟不開城牆。

不過即便是這樣,城頭上的反擊也沒有停止,從城牆後面拋射出來的箭矢,時不時的將護城河一大段給覆蓋住。不過東雍士卒並精甲利。在箭矢的射擊之下,傷亡並不大。

不過即便是這樣,朱厚煌也覺得很不舒服。

在他預計之中,根本沒有這麼大傷亡。他覺得強大的火力足夠壓制城頭上的反擊。只是萬萬沒有想到,什麼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殿下,行軍打仗,沒有不死人的,殿下莫要傷懷。”王陽明說道。“現在時間已經過午,殿下究竟想怎麼攻城,臣還沒有看明白。不過臣知道,這樣下去,是絕對沒有辦法破城的。”

朱厚煌一擡頭,果然是如此。他說道:“汪直。”

汪直在朱厚煌後面說站了出來,說道:“臣在。”

朱厚煌說道:“現在看你了。”

汪直說道:“是,臣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舊了。”汪直再行一禮。立即下去準備了。不一會兒,好幾百士卒在汪直的帶領之下,準備出戰了。

這些人很奇怪,王陽明跟着朱厚煌有一段時間了,對朱厚煌的用兵習慣,也有一些瞭解。朱厚煌最在乎的是紀律,這在朱厚煌練兵手法上可以表現出來。

而這幾百人固然個個身強體壯,但是卻散亂之極。這樣的士卒在別的將領手下有,非常之正常,但是在朱厚煌的手中,有這樣的人,卻有一點罕見了。

王陽明心中暗道:“除非這些人有什麼過人之能,否則殿下決計不會讓這些列于軍中,那麼這些人的過人之處,又會在什麼地方?”

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九章 打虎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
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九章 打虎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