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

看上去好像覆蓋整個戰場箭雨的部隊,根本不是莫軍,而是明軍的一支。

俞大猷忍不住的皺起了眉頭,他有些不明白,心中暗道:“即便是這火槍手不爭氣,也不必如此來送死啊?這樣的大肆殺戮,定然會損傷部下的軍心,而這樣吃力而不討好的事情,豈是莫登庸會做的。”

但是這個目的是什麼?俞大猷心中有一點想法,但是一時間也參悟不透,忽然他發現他們在擊潰長槍手之後,他的下一陣的敵人,居然衝了上來。

俞大猷頓時明白了,這就是莫登庸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莫登庸所部。

莫登庸早已總結出來,俞大猷戰無不克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點就俞大猷的火器優勢,這一點莫登庸暫時沒有什麼辦法應對,但是第二個原因,就是明軍的陣型,雖然說不上什麼千錘百煉不變之法,俞大猷嚴密的陣型,也是他們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之一。

莫登庸下了這麼樣的血本,就是要打破俞大猷的軍陣,讓雙方進入混戰之中。

可見莫登庸這一番算計,終究是有一些成果的。在俞大猷追擊莫登庸的火槍手的時候,本來嚴密如刀切的陣型,瞬間混亂起來。而莫登庸的牙兵,也適時參加了戰鬥。

所謂牙兵,即親兵或衛兵,從“牙旗”一詞引申而來,在中國歷史之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安南很多地方都效仿中原,所以這牙兵也是莫登庸模仿中原建立的。

莫登庸的牙兵並不多,但是大該有一萬三四千人,卻是莫登庸軍中的精銳之中精銳,精通肉搏戰。牙兵的每一員享受待遇,要比一半般小軍官,每一個人手上都用硬功夫,可以說厲害非常,各有特色。

莫登庸成功的將雙方拉入了肉搏混戰之中,他相信他一定能取得戰鬥的勝利。

俞大猷只能保證明軍最基本的戰陣,而他自己也不得不手持長刀,好像是一個瘋子一樣,硬生生的將對面的牙兵壓制下去了。

不過這些牙兵也是一等一的驕傲,他們自信他們自己的能力。絕對能在混戰之中站穩腳跟。

俞大猷一邊打這一邊想:“莫登庸果然有幾分大動靜,將我至於進退兩難的局面之中。不過,想打敗我,卻不是那麼容易。”

俞大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杆長槍完全沒有對手,緩緩的將本來有些分散狀態的士卒,再次集結起來了。

俞大猷的部下,不應該說是朱厚煌的部下,大多數都是長槍兵,不過長槍兵組成方陣之時,故然是威力無窮,但是如果分散開來的時候,過長的長槍,還不如一柄長刀好用。

這就是純隊與花隊的區別。

所謂的純隊的,就是如朱厚煌這般,一個方陣都是長槍,點綴一點其他武器,純隊在陣戰之中,固然是威力無窮,但是也不是沒有缺點,缺點就是比較適應配合做戰,而不適應小規模戰鬥。

而花隊與純隊相比,就是在兵器的選擇與使用上的不同,在花隊之中,幾乎彼此之間的武器都不同,他們的優點就是能適應更多的局面,不過大場面,大會戰之時表現與純隊相比,還是有一點差距的。

舉個例子,戚繼光的鴛鴦陣就是花隊。而戚繼光在江南的時候,大規模用鴛鴦陣,但是一旦調到了宣府之後,立即改變的鴛鴦陣,甚至也將注意的注意力都關注在車陣與火炮之上,可見戚繼光自己也明白,鴛鴦陣並不是萬能的,能興盛於江南,卻未必能興盛於漠北、

而莫登庸的牙兵,完全以肉搏見長的軍隊,每一個士卒所使用的兵器,都參差不齊,完全以發揮出自己最大戰鬥力爲要任。所以五花八門的武器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不過幸好,俞大猷的部下,只是戰陣有些散亂,被抓了空檔,並不是完全失去了組織。否則,這些牙兵就能將俞大猷給生生的擊潰。

不過這樣半殘的軍陣,與全力發揮出來的牙兵,雙方的戰事一時間焦灼不下。

莫登庸看到這個局面,滿意的點點頭,他不需要牙兵一舉擊潰對手,他只需要他們能拖着明軍的主力,等他的殺手鐗到來便行了。

不過莫登庸還是不是完全放心,他決定完全發揮出兵力的優勢,將高臺附近的方陣全部下令進攻,顯然想用人數的優勢,一舉將對手淹沒掉。

莫登庸下達了這樣的任務之後,將目光轉移到他的殺手鐗之上,不是別人,正是反覆衝擊占城軍莫軍。

占城軍被朱厚煌厚待,心中感動不已,願意爲朱厚煌效力。所以他們掩飾側翼,與莫軍對衝的時候,的確是用盡了全力, 不曾有半點的不盡力。

但是很多時間,不是全力以赴,就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比如現在。

占城軍固然是全力以赴了,但是占城軍與安南軍之間的差距,還有安南軍長期以來對占城軍的心理優勢,已經占城軍埋藏在占城軍心底深處的恐南症。都讓他們已經連吃奶的力氣都用出去了。也不能阻擋安南軍強硬不容一點有猶疑的壓榨開始。

占城軍軍陣搖搖欲墜,立即派人去報告朱厚煌。

朱厚煌的指揮部還是在當初雍軍陣地與占城軍陣地的中間位置,朱厚煌對占城軍的情況,心知肚明。所以占城軍來求援,朱厚煌一點也不吃驚。

但是,該怎麼支援占城啊?朱厚煌的身邊根本沒有多少人了,雍軍進攻的時候,固然如風捲殘雲。但是此刻雍軍後陣與占城軍後陣的空間一點一點的擴大。

如果從高空俯視下去,整個雍軍的陣營,幾乎是一個空心的陣型。而莫軍正在瘋狂的向占城軍攻擊,

一旦占城軍失守,整個雍軍方陣,就立即被從中間攔腰切斷。那時候一定是大事已去。朱厚煌即便是有項羽之勇,也無法搬回戰局了。

所以朱厚煌必須想辦法挽回現在的局面,但是該怎麼挽回啊?朱厚煌想了想,占城軍是萬萬靠不住的,如果能靠的住,占城軍也不會落到現在的這個局面。

朱厚煌心中暗道:“我要是想挽回敗局,只能親自出馬了。”朱厚煌掃過身前的數百士卒,這數百士卒,就是朱厚煌心中的依仗。

這些士卒都是東雍一等一的精銳,其精銳的水平還在俞大猷部下之上。是將朱厚煌數年積累積攢出來的士卒,放在身邊上。

“聚將。”朱厚煌想來,只有親自出手打平對手。才能爲占城解圍。

“你們都是孤親手挑選出來的人,孤認爲,你們是雍國最厲害的士卒。”朱厚煌高聲說道:“所以,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孤想到了你們,要將擊破莫軍的機會交給你們。”

朱厚煌在軍中的威信很高,但是在親衛營之中更是有強大無比的威望,他身邊的親衛,幾乎將朱厚煌當成了神明,似乎朱厚煌只要想做,根本就沒有做不成的時期。

“孤將帶着你們,衝軍破陣,將勝利的消息帶回來。”朱厚煌大聲高呼,他演講的語句不多,但是卻能振奮人心,讓所有士卒一時間都好像是雞血衝頭了。大聲喝道:“殺光安南佬,殺光安南佬。”在一聲聲的呼喊之聲,在一聲喊冤之聲,分外清脆可人。

朱厚煌對吳明說道:“等一會兒,孤就離開,你要虛張聲勢,壓過對手才行。”

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十七章 練兵2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
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十七章 練兵2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