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

“徐愛雖然是臣的弟子,但是也必須歷練幾年,才能擔綱此任。”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提命徐愛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思考的。

無他,就是因爲文官派系之中,心學一派人太多了,朱厚煌不得不在某些地方妥協。朱厚煌不知道徐愛還欠缺磨鍊嗎?

知道。

但是王陽明一走,朱厚煌找不到一個能支撐局面的大臣,只能寄希望於到羣策羣力了,而上層心學派系的太多,朱厚煌將心學中分量比較重的徐愛,當任丞相,就是希望他能統合心學。維持好雍國。

“那麼王九川?”朱厚煌問道。

“王九川是宰相之才,成就當在徐愛之上,不過東雍根基淺薄,經不起大折騰啊。”王陽明說道。

王九川本土南洋派出身,與心學這些外來天生有矛盾,而王九川提升的也太快了。根本沒有足夠的威望支撐起丞相這個位置。

且不說他有沒有能力,但是沒有威望就是致命的缺陷。因爲事情不是你一個人能做成的,沒有威望的人,如何罩住雍國這一大攤子啊?

這兩人,是朱厚煌重點關注的人才。

在朱厚煌對東雍丞相的考慮之中,首先這個人是必須文官,而文官之中,必須經歷開拓,其實在在朱厚煌看來王九川真合適,他就是拿王九川當未來的宰相來培養的。

但是資歷,威望很多時候,真不好處理。

“孤實在沒有人選了。”朱厚煌說道:“還請師傅指點迷津吧。”

王陽明說道:“不是臣不給殿下指點,而是臣覺得,臣也沒有好人選,除卻這兩人之外,鄭綏也是一個人才,可惜是降將臣身,滿朝上下都不能接受,臣有上中下三策,供殿下抉擇。”

朱厚煌聽了王陽明提起,纔想起還有鄭綏的,鄭綏作爲一方之主,與莫登庸爭鋒多年,軍政民政一把抓,的確能當東雍丞相。

但是降將的身份也是致命傷,根本不可能被百官認可。

“哦,師傅請講。”朱厚煌問道,他對這上中下三策,畢竟感興趣。

“上策,是殿下親自主持政務,以殿下的聲望,滿朝上下不人敢不服,殿下只要多選幾個助手,就可以了。”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立即搖頭。

他知道他不是朱元璋。他雖然工作強度也很大,但是都側重在軍政之上,專注於對軍隊的影響力,對民政,不過是觀其大略,掌控大局而已,如果自己親自做,那千頭萬緒的,怎麼能處理清楚。

王陽明嘆了一口氣,他其實想讓朱厚煌專注於民政,休養生息,不要再開戰了。但是王陽明知道,朱厚煌心中一直是有自己的規劃的,即便是自己也改變不了。

“中策,就是大明請人了。東雍建國太短,根基太淺,養不出主持雍國的丞相之才,必須去大明請,臣擬了一個名單。請殿下派人查訪,這些人都是受到貶官大才。足有主持一國的才華。只是時運不濟而已。”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師傅,能請過來嗎?”

王陽明說道:“值得一試。”

王陽明對這個辦法也心存疑慮,畢竟東雍雖然在南海聲勢赫赫,但是在大明不過是,一個蠻荒之國而已。

這樣的國家,真正有才的人,誰有在乎。

而且這並不是臣擇君,君亦擇臣的年代,大明人心未失,這些士大夫出身的官員,根本不會選擇背井離鄉去東雍發展的。

“請師傅,說說你的下策吧。”朱厚煌嘆氣說道。他不能將所謂希望寄託於一試上。

“殿下,何不以羣相制,代替獨相?”王陽明說道。

嫋嫋的熱氣從茶碗之中冒出來,不過一會功夫,就淡的似乎看不見了。

王陽明早就已經離開了。

朱厚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在問自己,自己要的到底是一個宰相,還是一羣宰相。朱厚煌一時間不能判斷。

從有宰相這個官職開始,似乎宰相的權力都在不斷的分化,權力也在不斷的分割,最後直到沒有丞相,相權被皇帝徹底掌握住。

似乎是丞相越多,對朱厚煌威脅就越小,但是丞相的權力小了,恐怕能做的事情也就少了,朱厚煌所要做的就越來越多。

這並不是朱厚煌想要的工作,他想要的是一個得力的助手。能讓他專心的開疆擴土,出兵征戰的人。

而且朱厚煌也覺得這是多此一舉,比如即便朱厚煌弄了好幾個人丞相,朱厚煌不應該選出來一個當首相?

首相想做事,必須先壓服其他丞相,大權獨攬之後,與獨相有什麼區別,或者說各部尚書,都有直接面見雍王的權力,有繞過丞相與雍王溝通的權限在,已經有約束能力,再拆分,就要影響執行能力。

朱厚煌需要一個執行力很好的中樞。所以不可能以羣相代替獨相。而且朱厚煌還覺得王陽明這個提議,大失王陽明的水準。

只是朱厚煌卻不理解王陽明的心思。

王陽明所想的其實擴充丞相府的權力,將丞相府擡高到大明內閣的地步上去。而不是這樣。

王陽明對朱厚煌重用武人,心中還是頗有微詞的。不過他也知道,建國之時,正是武人用武之地,所以他想埋下壓制武人的種子。

改獨相爲羣相是假,想擡高丞相府的地位,壓制其他各衙門纔是真,畢竟丞相府看上去獨攬大權,但實際上不能插手的地方太多了。

王陽明卻沒有想出這一層意思,他想了又想,還是沒有選出一個合適的人選,嘆息一聲,將名單給了吳鳳儀,將吳鳳儀派人按名單上的人去請人。

朱厚煌將王九川叫過來。處理御史衙門的一些事情。

“這個案子,你準備怎麼做?”朱厚煌問道。

“全憑殿下吩咐。”王九川對自己的爲自己有非常明確的認知,對朱厚煌言聽計從。朱厚煌覺得很舒服。

“首先,東雍人才數量不足,凡是涉案之人,應該以追贓,降職,流放爲主,輕易不應該殺人。”朱厚煌提出了第一點意見。

朱厚煌的人才缺口實在太大了一點,已經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了,反正東雍有很多艱苦的地方,沒有合格的管理者。這些犯罪的官員過去正好。反正都在島上,想跑都跑不掉。

“是。”王九川說道:“臣會牢記的。”

朱厚煌說道:“經過這一案,御史府的名頭算是打出去了,只是御史府現在還是一個空殼,你要將御史府充實起來,有想法嗎?”

王九川說道:“臣自從擔任御史之後,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略有心得,請殿下指點。”

“哦。”朱厚煌有一點吃驚,說道:“你說吧。”

“首先,臣要設廷尉,作爲掌管天下刑獄之處,直接對接下面的府丞,縣丞。”王九川說道。

朱厚煌微微點頭,這也是他要做的。縣裡面是三足鼎立,縣令統管一切,在朝廷之中,應該也是這樣,三足鼎立,樞密院,丞相府,御史衙門,這三個人衙門分別獨立,不過掌管這一切的,不是別人,正是雍王。

所以王九川的功課,沒有白做。這話一說出來,就正中朱厚煌的下懷。

王九川說道:“臣要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御史臺,專門負責官員的犯罪,糾察天下官風,官紀。並準備在地方派遣刺史,檢查地方官政績如何,定期巡查。”

朱厚煌心中暗道:“這是中紀委。不過,單單是這個還是不夠的。”

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
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