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

不僅僅是人多地少的問題。

朱厚煌一心想讓東雍有能力自給,所以百業之中獨重農業。而且農業之中,最重自耕農。恨不得給所有移民一塊地,讓他們去種地。

這樣的人力安排,自然帶來很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些移民都分田地了,跟隨朱厚煌的各級官員需不需要的分地

朱厚煌爲了建立自己的利益集團,讓這些人能紮根東雍,都分了地。緊接着另一個需要就出來,分了地,總要人種地吧。總不能讓這些當官的親自去種地吧。

朱厚煌的解決辦法,就是將俘虜的蠻人放給他們當奴婢。

其實,這只是權益之策。朱厚煌也是沒有辦法的。

自耕農在朱厚煌的政治設計圖中,是雍國的根基。稍稍懂一點中國歷史的人就知道,但凡一國之內自耕農站大多數的時候,都是這個國家最爲強盛的時候。

而跟隨他來到東雍這蠻荒之地的官員也需要安撫。他們跟着朱厚煌所求的不就是榮華富貴嗎?有幾個真有共產主義精神嗎?

只能這樣了。

陸完好像也知道朱厚煌的難爲之處,只是委婉的一說,並沒有深談。

朱厚煌咳嗽兩聲轉換了話題,說道:“先生,如果皆是蠻人爲兵,會不會有太阿倒持之危?”

陸完呵呵一笑,說道:“殿下多慮了,殿下當知道,何爲根本。殿下欲在東雍之地,立千萬世之業。當知漢人爲根本,田畝爲根本。臣所欲爲之策,就是以兩者爲根本,漢人越多,田畝越多,蠻人就越不敢反。且縣兵多參與勞作,並非就完全放下訓練了。東雍島上的蠻人,以大肚爲最大,如今大肚已平,餘下之輩,不過零星點點,不足爲慮。有臣在,殿下儘可高枕無憂。”

朱厚煌想了想,也覺得。他有時候也太拿臺灣的蠻人當一回事了。如果深入東部山區清剿,或許有些麻煩。但是在西部平原,根本不是大軍的對手。即便是蠻人爲兵,或許有一點麻煩。不過朱厚煌的親兵在手,什麼亂子平定不了。

不過想到這裡,朱厚煌猛然覺得,自己的親兵也許該擴軍了。

這裡先不去提。朱厚煌問道:“先生,準備如何將東雍建立爲根本之地。”

“欲爲根本之地,必重水利。關中先有鄭國渠,後爲天府。蜀中先有都江堰,世稱富饒。故欲以東雍爲根本,先修水利。修水先治河。東雍之地,歷來荒蕪,單以雍江而論,從東部山區西流入海,不過一百多裡。每當雨季山洪爆發,河流滿溢。河邊雖爲膏滋之地,不能用了。要先修百里河堤。將雍江兩暗化爲良田。然雍江一例並非雍江一處,東雍河流大多如此,修建河堤,使河水不氾濫。東雍河流由東到西,數十里就有一條,簡直是天然的渠道,以河流爲基。修渠爲網,待修成之時,東雍之富饒將不下於江南。”

朱厚煌看着簡陋的地圖。

這一副地圖上的很多地方都是空白。但是朱厚煌已經腦補成一條條的河道,一條條修建的水渠。以及一片片良田。

從大員一直到北港的良田。

好一陣子,朱厚煌纔回過神來,他知道,願望是美好的,但是並不是那麼容易達成的。想修建這麼大的水利工程。沒有個好幾年的時間,簡直是不可的完成的。

朱厚煌問陸完說道:“先生準備怎麼做?”

陸完說道:“臣準備從兩處入手,一是修建雍江堤。將以後的移民都安置到雍江兩岸,先將雍江兩岸的修成水利網絡。”

朱厚煌暗暗點頭,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點一點的辦。

這一點沒錯。

陸完說道:“臣還想修建從大員到北港的路上通道,使得東雍連爲一體。”

陸完的整體計劃,幾乎可以用水利兩個字來形容。

朱厚煌還注重礦業,但是在陸完的所有計劃之中,幾乎都是農業,農業,農業。水利水利水利。

聽陸完講了這麼多,朱厚煌才明白,原來水利在農業生產之中的重要性,也幸好整個正德十三年並不是災年。否則朱厚煌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了。

不過這些並不是朱厚煌看中的陸完的原因所在。

朱厚煌最爲看中陸完的原因,在於性價比。

陸完的計劃之中,這麼大的工程,並不需要朱厚煌格外多花費多少錢,當然了一些材料,物資,還需要朱厚煌去準備的。大多數開支都是從朱厚煌付給百姓的口糧裡面。

凡是移民到東雍的人,大多是赤貧之戶,根本沒有什麼積蓄。朱厚煌自己的規定,最少提供一年口糧與荒地。

而陸完將這些帶着賑濟性質的口糧,以工代賑的方式發了下去。即便完成這麼多工程,在陸完的調劑之下,在錢糧上的消耗並不多。

這種手段,是朱厚煌望塵莫及的。

朱厚煌將想要的東西,比如說,想在東雍建立起發達的造船業,冶鐵工業,等等。這些想法,全部告訴了陸完。

陸完不過稍稍一想,就給出完整的規劃,準備怎麼做。

朱厚煌心中暗道:“陸完實在大才,不過什麼事情在陸完的口中,都是遊刃有餘。只是希望陸完所說的,他能真正的做到。”

朱厚煌對陸完給他畫出的藍圖,一面心中感嘆,一邊暗中猶疑,不知道陸完能不能真正做到,不過他能做的其中的三分之二,朱厚煌也就很滿意了。

陸完心中暗道:“按這樣的規劃,需要消耗的銀兩,就有百餘萬兩之多,也不知道殿下真得有這麼多錢才行,不要讓工程半途而廢。我是不是想預留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陸完是一個實幹家。

看陸完的履歷就知道,他當過江西巡撫,當過宣大巡撫,提督過江防。至於平定劉六劉七之亂,更是他履歷上輝煌的一筆。

他是一個會辦事,能辦事的。並不是從翰林詞臣一路升上去了。在陸完看來,只要有足夠的人力,與銀兩,就沒有他做不了的事情。

現在東雍的人力雖然缺乏,但是有正德流放之令,還有將來江西寧王那一場大亂子,定然有足夠的人力來填充東雍,再加上有朱厚煌承諾的足夠的銀兩,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

只是他想不明白,朱厚煌哪裡有這麼充沛的財政收入,要知道,北京一年銀兩收入,也不過是三四百萬兩之一。而朱厚煌給陸完的銀兩,幾乎已經超過,北京投到河工上的銀兩了。

陸完之所以提出這個計劃,他原本的意思很簡單,不過是爲了將錢花到實處。在陸完看來朱厚煌辦事實在是大手大腳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如果這些事情讓陸完來辦,十幾萬兩就能辦下來,而在朱厚煌的手中,非要近百萬兩不可。

朱厚煌與陸完之間,看上去君臣相和,但是彼此之間,還沒有心心相印的地步。

朱厚煌是除卻陸完,別無選擇,天下之間的人才,並不是想找就能找的,能支撐起朱厚煌這一攤子的人,並不多。

陸完也是如此。

他牽扯到寧王案中,如果不是楊慎幫了一把,想全身而退,都不大可能。如果他想在家中混吃等死,就不必說了,如果還想做事,還想建功立業,也只有朱厚煌這一處可以投奔了。

不管怎麼說。

朱厚煌想詳細瞭解陸完的計劃,兩人一副相見恨晚的樣子,秉燭夜談,直到天明。

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九百章 影響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
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九百章 影響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