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

自從張庸從新歸爲錦衣衛體系之中,張庸的工作激情大漲。一方面他要將古晉張氏歷代寄存的資料,全部交給雍王那邊,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張氏的關係網收集各式各樣的消息。

張庸動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力量,而是整個張家的力量,所以這樣的動作,能瞞過外人,卻不能瞞過自己人

所以張庸兒子張翰,實在忍不住來問張庸。

“父親。”張翰問道。“這一段時間,父親有什麼話想給我說嗎?”

張庸說道:“走吧,咱們去書房說。”

張庸與張翰一併到了張庸的書房之中。張庸關上窗戶與門。對張翰說道:“我家從洪武年間遷移到古晉,你知道是爲什麼?”

張翰說道:“不是因爲得罪大官嗎?”張氏的族譜上就是這樣寫的。

張庸說道:“不,不是,是因爲奉命而爲,奉大明洪武皇帝之命。”

張翰陡然一驚,說道:“奉洪武皇帝之命,什麼命?”

張庸說道:“我們是錦衣衛。”

張翰今天接受到的信息,是前所未有的,一時間覺得頭上暈暈的,根本不能對眼前的事情做出反應。

張庸繼續說道:“我是南洋錦衣衛千戶所千戶。只是這麼多年來,沒有人來召喚我們,我都以爲國內忘記了我們,這個秘密也成爲我家代代相傳的秘密而已。卻不想雍王殿下來了,他重啓了我們這些錦衣衛暗樁。交給我們兩個人任務,第一個任務是監視佛郎機的一切事務,佛郎機國從西方而來,居然想與我大明爭奪南洋的控制權。簡直是癡心妄想之極。所以雍王南下第一個障礙,就是佛郎機。”

張翰說道:“佛郎機還好辦,只是我等世代爲渤泥重臣,今後?”

張庸說道:“第二任務,就是關注回回教在南洋的勢力。”張庸將這話說完之後,才繼續說道:“我家雖然是渤泥重臣,但從來是錦衣衛的暗樁。錦衣衛在前,渤泥在後。弄要分清楚明白。”

張翰說道:“可是我們世世代代爲朝廷效力,又能得到什麼?”

“得到什麼?就看你想得到什麼?”張庸說道。“區區一個渤泥國,在國內不過是一縣之地,一個渤泥重臣,不過是一縣中鄉紳而已,有什麼可驕傲的。此刻雍王大軍南下,我們之要在雍王座前立下功勞,就不是一個小小的渤泥國所能侷限的。況且,我們當錦衣衛與渤泥王有什麼干係?我已經詢問過雍王殿下。區區的渤泥小國根本不在雍王殿下眼中,只要渤泥王安安分分的,雍王也不會與他們爲難的。”

張翰也緩緩的回過神了,也覺得接受這個錦衣衛身份,壞處不多,好處不少。也說道:“那麼殿下的任務,該怎麼辦?”

張庸呵呵一笑說道:“第一個任務,不用怎麼用心去辦,應該馬六甲周圍的國家對佛郎機都恨之入骨。這一件事情,我們半公開的去辦就行了,讓他們知道也不打勁,就說是雍王殿下當初留下來任務。只有第二件事情,卻有些難辦。”

張翰說道:“這一件事情一定要隱秘的去辦,不能流漏出任何風聲,”這麼多年來回回教都已經傳遍了南洋各地,可以說根深蒂固。甚至能影響各國大王廢立,這股勢力之大,由不得他們不小心謹慎。

張庸說道:“所以這一件事情不急,慢慢辦便是了。這一件事情,你不能往外面透漏出半點風聲。”

“孩兒明白。”張翰說道。

“去吧,事情還要一點點的去辦。”張庸說道。

張庸與張翰一併離開了書房,好一陣子,纔有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從書房角落裡面走了出來,她的眼睛滴溜溜的亂轉,不知道再想起什麼。

這不能說張庸不仔細,蓋因張庸的書房是整個張府的禁地,即便是清掃,也不假手僕役。一般有張庸的妻子親自打掃。平日裡面,絕對沒有任何人敢闖進來。張庸也很就放鬆了。

只是今日沒有想到有這樣的變故。

而這小姑娘就是張庸的小女兒,張珏。

張珏從小就許與渤泥太子爲妻。常年與渤泥太子在一起,與渤泥太子之間情投意合,彼此之間比家人關係還好。

一得到這個秘密,她就想去告訴渤泥太子。她想做就做了,立即蹦蹦跳跳的去做了。

古晉城本就不大大,張珏離開了張宅,轉了個幾個圈,就來到了渤泥王宮,她輕輕鬆鬆的走進王宮之中。

宮門之中的侍衛早已認識了她,根本不敢阻攔張珏。

張珏來到渤泥太子,說道:“軒軒,你知道嗎?我今天知道了關於我家一件大密事,想不想知道?想不想知道?你到底想不想知道?”

渤泥太子說道:“說吧,我即便是不說,你也會告訴我的。”

張珏眼神一落,說道:“好吧,我家是錦衣衛在南洋的暗樁。”

渤泥太子的眼睛一縮,回過神來,說道:“錦衣衛暗樁?”

張珏說道:“是啊,是啊。”她隨即將聽來的話,一五一十的說給他的情郎之聽。

渤泥太子繃緊的神經一點一點的放心下來。渤泥太子可不是一個傻瓜,他當聽道什麼錦衣衛暗樁的時候,他緊張的幾乎要炸裂了。

但是聽了張珏接下來的話,才緩緩的鬆了一口氣。

渤泥太子說道:“這樣的事情,你絕對不能亂說。”

張珏說道:“怎麼算是亂說,我只是說給你聽嗎?你也不算外人。”

渤泥太子有些無奈,說道:“好吧,算我多嘴,算我多嘴。”

“殿下,你要的酒菜來。”一個侍女走了進來。

渤泥太子眼睛一冷說道:“你什麼時候來了。”

侍女渾身一震說道:“殿下殿下,我也是剛剛到。剛剛到而已。”

渤泥太子說道:“好吧,將東西放下吧。”

渤泥太子眼睛之中寒光一閃,下定決心等一會兒,處置了這個侍女。

張家的秘密必須保住。

渤泥太子作爲渤泥未來的國君,說對張家,渤泥倚重的重臣,居然是錦衣衛暗樁。這樣的事情,他不可能沒有一點反應。

只是作爲小國的太子,他也必須遵守小國生存之道,也就左右逢源,謹事大國,對大明這樣的國家。即便是那麼張氏是隱藏的錦衣衛暗樁,他就是明面上的錦衣衛官員。渤泥也只能忍住。

再者他與張氏關係很好。就要聯姻。張家有這和樣的背景,對他來說,非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不過他不是張珏不知道輕重的小丫頭,他必須將張氏的秘密保住。不能泄露。

給渤泥太子送酒菜的小丫頭,一出門立即出來,低頭就猛跑。

隨即有兩個人從後面出來,不是別人正是渤泥太子安排的人。渤泥太子安排好了,如果這個侍女出來之後,和往常一樣,那就好好監視好。

如果這個侍女出來以後,驚慌失措,到處亂跑,那就殺了她。

只是這小侍女果然沉不住氣,如此一來這就可以確定這個小侍女一定有問題。兩個侍衛從後面殺了過去。

小侍女沒有亂跑,徑直闖進去一個回廟之中,大聲喊道:“大毛拉,有人要殺我。”

小侍女一進去,就引來很多人圍觀。

兩個侍衛一看這局面,不由的一愣,大聲說道:“太子誅殺叛逃侍女,誰人敢攔。”

這一句話,將所有人都嚇住了。不管怎麼說,小國的太子也是太子。不是一般人敢敵對的。

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
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