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

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不能貪多。

朱厚煌處理了金礦的事情,就離開了,在北港的李世貴這一段時間,頭髮都快掉光了。

北港本質上來說,不過是一個小鎮而已,但是提前到來的淘金潮,本來就給不大北港帶來太多的人,以至於李世貴根本不能真正管起北港,不過這種情況在朱厚煌掃除了北港所有的有活力的民間團體之中,官府的威權大盛。隨即就是幹不完的工作,爲這些人劃分荒地,組建村落,分發糧食。

這些流程,早已被楊慎整理好了,每一個移民分多少地,發放多少糧食補貼,並且怎麼組建村落,讓這村落既不能凝聚力太好,凝聚力太好了,會聚在一起對抗官府,也不能讓凝聚力太差,否則一點風吹草動,他們連自己也保護不了。既不能讓這些村落脫離縣衙的管理,也不能佔用太多的官吏,一個縣的編制是有數的,想要擴編,要雍王長史府確定。

反正楊慎用他的智慧爲雍國建立起體制,剩餘的官員只需按部就班的做便是了。

這就是朱厚煌看重楊慎的原因之一。

不過即便是這樣,一下子處理兩三萬移民,也是要了李世貴的老命了。

在朱厚煌回來之後,李世貴滿臉的憔悴,看上去不知道有多少天沒有睡好了。李世貴一見朱厚煌,立即訴苦說道:“殿下,臣已經沒有辦法了。”

朱厚煌看他滿臉苦澀,說道:“李大人慢慢的說,慢慢說。”

李世貴說道:“殿下,臣縣衙人手太少,事情太多,實在是支撐不住了。”

朱厚煌當然知道了,不算礦區的人,北港新增的就有萬人左右。更不要說礦區的人了,這麼多人全部安排在土地之上,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一時間安排不好,這些人又有其他問題衍生。反正麻煩的很。

朱厚煌說道:“好,孤立即給你要人去。”

李世貴說道:“還有縣裡面的治安,又不行,而縣尉的人手也不夠了。”

朱厚煌當然知道了,俞大猷手下本就不多,他用得是親兵之中的人手。而這些人手,俞大猷也不敢隨隨便便的調用。

朱厚煌說道:“好,孤讓吳大人,李大人,去助俞大猷一臂之力。”

這樣一來,朱厚煌暫時在北港回不去了,北港舉縣都如此匆忙,北港的縣兵根本就組織不起來,全部投入劃地,分地的行動之中了。只能依靠雍王親兵來維持治安了。

朱厚煌心中一嘆,暗道:“我的親兵必須要擴充了。”他越來越覺得自己手下的士兵少了。不過他走的精兵政策,每一個士卒,餉銀,盔甲,兵刃。田地。訓練費用,雖然比海軍便宜的多,但是也要出一大筆錢。最重要的還是忠心。

朱厚煌確定雍國徵兵的一個要求,就是要良家子從軍,除了朱厚煌在北京招收的士卒之外,必須有家有口,有人擔保,並且家中有田地,籍貫在雍國才能成爲雍王親兵,而且以雍國現在人口丁戶,朱厚煌根本不敢抽出太多的士卒,太影響生產了。

他心中想道:“等北港安定下來,可以在北港徵收一批士兵了。”

就在這河陽的忙忙碌碌之中,楊慎的恢復非常之快,楊慎立即將吳行之派了過來,不僅僅是吳行之,還有吳行之下面的好幾十個小吏。減輕了李世貴很大的負擔。楊慎能派過來的資源都派了過來。糧食什麼一點也沒有短缺。

兩萬人,匆匆十幾天的功夫安定下來,沒有那麼忙碌了。李世貴再次召集縣兵。

正如之前所說,朱厚煌免除了幾乎所有的勞役,只有兵役沒有免除,以北港現在的戶口,輕輕鬆鬆的召集了兩千多人。

有這樣的武力保障之後,雖然因金礦而來的人數減少了一些-----朱厚煌在礦山上的行動也傳了出去。但是奔赴北港的人依舊不少。------李世貴也能保證北港的正常運轉,不過需要楊慎的糧食支持。

朱厚煌吩咐俞大猷好好訓練之後。他也準備開始了,他的行動。

他來北港幹什麼,不僅僅是爲平息北港的混亂。而是爲了北港的煤鐵資源。爲了能打敗佛郎機人,朱厚煌必須要鑄造大炮,但是如果從外部購買鐵料的話。實在太敏感了,畢竟因爲寧王暗地裡行動,鐵價已經很高了。而且朱厚煌想鑄造的大炮,不是一門兩門,而是幾十門,上百門,上千門,又怎麼能依賴外部的鐵料啊。

就在朱厚煌將一批批風水先生派了出去,去選擇礦苗之後。他坐鎮北港,等待消息。他沒有等到發現礦苗的消息,反而等到了另一個消息,許鬆歸來了。

朱厚煌大喜過望。

“臣少府丞徐鬆,拜見殿下。”許鬆一見朱厚煌,又是一板一眼的行朱厚煌行禮。

朱厚煌說道:“許大兄免禮。此去日本如何?”

許鬆說道:“臣先到琉球。”

朱厚煌說道:“哦,琉球如何?”

許鬆說道:“琉球王尚氏是大明臣子,對臣甚好,還讓臣稍來禮物,祝賀殿下封蕃東雍。”許鬆說着話,將禮單轉過去,遞給了朱厚煌說道:“這是禮單。”

朱厚煌打開看了一眼,發現上面的好東西不少,什麼玉璧一雙,夜明珠百顆,黃金萬兩之類。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朱厚煌問道:“琉球王有什麼要求嗎?”

許鬆說道:“琉球王,有一女正值妙齡,願爲殿下暖席。”

這一句話,出自誰口中,朱厚煌也不吃驚,但是眼前這個人是他正妻的大哥,居然說出這種話來,朱厚煌一時間有些不相信,說道:“大兄,覺得孤該不該納此女。”

許鬆說道:“琉球雖小,但是萬國粱津,不可輕視。琉球王願與殿下結親,殿下應該納之。”

“大兄,沒有想過藍兒嗎?”朱厚煌問道。

“臣不敢因私情而害公義。”許鬆說道。

許鬆怎麼能沒有想過,他在路上想過不知道多少次,但是最後還是選擇將這一件事情報給朱厚煌,並且極力促成。無他,他覺得這一件事情對雍國有好處。

雖然琉球國下,不能幫雍國什麼忙,但是雍國新立,正是與各國建立良好的關係的時候,朱厚煌身邊多出一女,不是什麼大問題。而影響雍國與琉球之間的關係,反而不好了。

朱厚煌理解琉球王,爲什麼要送出女兒,琉球這樣的小國想要存活下去,就要死死的抱住大腿。而且琉球雖說是海外,但是琉球三十六姓,都是從福建渡海而去的,可以說都是漢人。自然要緊緊抱住大明的大腿,琉球王想接親的不是雍國國王,而是大明雍王。

朱厚煌也能理解許鬆的想法,徽商一直以來,就有儒商的傳統,許鬆雖然因妹妹的關係驟居高位,心中越發沒有自信,用古代士大夫的風骨來要求自己。故而他每次見朱厚煌就不言苟笑,慎言慎行。從來以雍國,雍王的利益爲最大利益,從來不敢,也沒有私念。

他們的想法,朱厚煌都能揣摩出來,但是這個後果。卻讓朱厚煌感到十分的詭異,大舅哥爲妹夫拉皮-條,來拉得義正辭嚴,讓他不知道該怎麼說好了,他只好將這個話題先放一放問道:“大兄,你到日本感覺怎麼樣?”

許鬆說道:“日本情況不容樂觀,日本如今海盜橫行,朝鮮已經發生了倭亂。”

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
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七十章 兵變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