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

“所以,殿下只需沉的住氣,不要想什麼靖難之事,就當忘記這一回事,不用殿下去找今上,今上就容不得殿下在南洋的坐大。”王陽明說道:“等今上沉不住氣的時候,大軍南下,到時候殿下也算是師出有名了。”

朱厚煌瞬間明白王陽明的意思,尚權謀者必定多疑。自己就是嘉靖心中的一根刺,用一句不好聽的話說,對於嘉靖來說,聽道雍王過的不好,他才安心。如果雍王勢力越發擴大,他心中越是不安,如果朱厚煌真能做到,如當初之事,將整個南洋都納入版圖之中,恐怕嘉靖連睡覺都睡不安穩了。

朱厚煌瞬間安下心來,說道:“多謝王師指點。”

王陽明既然開口了,就直接說完,說道:“殿下還有一點可以利用。”

朱厚煌說道:“請王師指教。”

王陽明說道:“就是正名分。以今上的性格,楊廷和堅持不了多久,等楊廷和下臺,今上定然會尊生父。這正好給殿下機會,殿下起兵之時,不妨稱爲正德皇帝續嗣。”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古人行事最種名分。

朱厚煌高舉這面大旗,可以豁免很多道義上的指責。他簡直是大喜過望,他心中想打回北京,但是卻沒有具體的章程,又不想一地一地的爭奪,將大明天下陷入連綿數年,數十年的戰亂之中,而王陽明輕飄飄的幾句話,就給朱厚煌指點了迷津,讓朱厚煌清清楚楚看到了自己將來該怎麼辦了。

“孤將來如有登上大寶的一日,王師是孤的定策第一功臣。”朱厚煌說道。一邊說,一邊大禮參拜。

“殿下,言重了,言重了。”王陽明連綿扶起朱厚煌。

王陽明心中非常矛盾,一來他對東雍有一些認同感,畢竟他在東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東雍名副其實的宰相,東雍的任何事情都繞不開他。可以說大權在握,而且他在東雍平定安南,建功立業,足以讓他名標青史。如果之前他剛剛來東雍的時候,他還有一點點不情願的地方,現在卻是沒有了。

但是他對東雍固然看中,對大明又未嘗沒有故國之思啊?

他不想東雍被滅掉,因爲他知道,即便是東雍基業再好,落到國內那一幫人手中,除卻東雍之外,哪怕是安南之地,他們也未必能守住。但他也不願意,東雍與大明動武,到時候大明百姓,必然遭到兵禍,何苦來哉啊?

王陽明說的好聽,未嘗不是緩兵之計。

王陽明心中暗歎:“希望嘉靖能是一位心胸開擴的好皇帝,對東雍的存在不以爲意,這樣就能雙方安好了。”

朱厚煌送走了王陽明。眼睛之中精光閃爍。

他也能猜到王陽明所言,未必不是緩兵之計,但是他也知道,大明這樣的大國,想要傾覆,必然要花時間,欲速則不達。

不過,他還要更清晰的規劃。

“傳黃士龍來見我。”朱厚煌說道。

“是。”立即有侍衛去傳喚黃士龍。

沒有過多久,黃士龍就來到了。

“臣黃士龍見過殿下。”黃士龍恭恭敬敬的行禮。

朱厚煌看了黃士龍的樣子,比剛剛來到東雍的時候,戾氣有一點點消散。

他查過黃士龍的底細,他斷絕了黃士龍是來做內奸的可能性,並且讓錦衣衛悄悄將黃士龍妻子的骨植帶到東雍安葬。如果整個東雍最想打大明的人,並不是朱厚煌,而是黃士龍,只有打過去,黃士龍纔有報仇的機會。

朱厚煌用的也黃士龍這個心思。

朱厚煌說道:“剛剛王師再爲孤規劃靖難之策,說與其進攻,不如待其來攻,不知道你以爲如何啊?”

黃士龍一聽見靖難兩個字,渾身一顫,眼睛頓時變得通紅,似乎又想起了什麼,一時間居然忘記了說話。

朱厚煌皺眉說道:“黃卿。”

黃士龍說道:“臣在。”

朱厚煌冷冷的說道:“孤知道你身負血海之仇,但是畢竟大業爲重,孤成就大業之後,你的仇人就是孤的仇人,即便是窮搜天下,也會將他們給找過來,但是現在還是將報仇的事情放在一邊吧。”

“是。”黃士龍努力壓制自己說道:“臣領命。”

朱厚煌說道:“那麼黃卿你說,是主動進攻,還是待其來攻。”

黃士龍冷靜下來說道:“殿下當西攻,東守。”

朱厚煌拒絕着這四個字,說道:“西攻東守?”

黃士龍說道:“是。西攻,是與安南進攻,如今廣西狼兵就在紅河之北,而紅河又在我軍掌控之中,大軍進攻易如反掌,攻克安南北部,可以直入廣西,西南山路崎嶇難行,朝廷想要進攻大爲不易,所以朝廷最有可能從浙江福建抽調兵馬,攻東雍。”

朱厚煌聽黃士龍所言,心中後微微一嘆。知道黃士龍的水平差王陽明好幾個檔次。

王陽明所言的進攻是大戰略上的,而黃士龍所言的根本是戰役級別的攻防。不過,朱厚煌本身想聽的就是具體一點的,朱厚煌問道:“如果海上進攻東雍,當從什麼地方出發?”

“必從金門泉州出發。”黃士龍說的斬釘截鐵。別的不敢說,但是在海戰之上,卻是自信的很。

朱厚煌問道:“如果傾盡東南沿海水師來襲。你需要多少兵力,才能做到一網打盡?”

黃士龍沉吟了一會兒,朱厚煌問這個問題太過籠統了。

朱厚煌問出口之後,似乎也覺得這個問題太大了一點,直接說道:“這個問題,你現在不用着急回答,先回去好好想一想,等有答案了,再給孤回覆。”

黃士龍說道:“是。”

朱厚煌說道:“記住,你所知道的,都是絕密。一絲一毫都不得泄露。”

黃士龍說道:“是。”

朱厚煌打發了黃士龍,心中還是覺得有些缺陷,他準備按照王陽明所言,按部就班的實現直接的理想,在南洋確立起東雍的統治地位。不過,再次之前,他需要將東雍打造成銅牆鐵壁,而且要隱藏不露。示之不備。

隨即朱厚煌又想道:“即便是東南沿海的水師全部殲滅又怎麼樣啊?決定戰爭勝負的,畢竟是陸軍,而不是水師。我是不是想他們放上岸再打,這樣一戰就能東南精銳全部殲滅。”

東南衛所爛成了什麼樣子?正德自己都不敢指望東南衛所打仗。真正能從後方掉到東雍的軍隊,都可以算得上是東南精銳了,無他,他們的行軍能力還在。

不過,想來數量不會太多。

只要消滅了他們。

整個東南就可以讓雍軍予取予求了。而大明的重心就在東南,東南有失,大明的根基就不穩定了。

一想到這裡,朱厚煌決定他有必要再弄一個殲敵於島上的計劃。這件事情就讓戚景通來辦,畢竟以戚景通的身體,朱厚煌出征留守的都是戚景通,交給他負責,是再好不過了。

朱厚煌立即傳召戚景通。

將這一件事情與戚景通整整討論一夜。

水戰,朱厚煌不是行家。也不火指手畫腳的,但是陸戰,朱厚煌覺得這件也算是一員宿將了。與戚景通一起敲定了一個框架。

當這計劃制定出來之後,戚景通說道:“臣有一事相求,請殿下恩准。”

“戚將軍請講,只要孤能辦成,孤絕對不會推辭的。”朱厚煌說道。

“臣飄零半生,膝下只有一個孩子,想爲這孩子向殿下求一個前程。”

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十七章禮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章 豹房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
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四十七章禮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章 豹房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七十章 兵變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