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戰場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容小窺,說不定這一件事情,就能影響到大戰勝負。

正德帶來可以說是京營精銳。京營在大明朝的政治之中,在朱厚煌看來,有着定海神針一樣的作用。在朱厚煌看來,京營的強大與否,直接影響着皇帝的權威。

所以正德與萬曆有着明顯的不同。

正德固然被文官詬病,甚至被稱作反面教材世代相傳,但是正德卻可以無拘無束的來往於京師與外地。但是萬曆能做的,只有躲在深宮之中,不見文武百官而已。

其中區別不僅僅是文官進一步的強盛起來,還有就是京營的徹底衰敗,成爲了花架子而已。

所以,在朱厚煌看來,正德南征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否則就會動搖大明帝國的根基,雖然大明帝國的根基深厚,一時動搖,也影響不了什麼。但是正德的皇權一定會被動搖。他再想這樣逍遙就不可能了。

而許泰,江彬等人,丟是依附在正德皇權上面的,他們的根基就在武力,就在京營之上,所以涉及到打仗的事情,再怎麼小心謹慎,都不爲過。

朱厚煌想明白這一點,長嘆一口氣,說道:“說吧,你覺得多少天后,援軍纔會來?”

許泰大喜,他固然能不管朱厚煌,按自己的想法上報,但是他卻不願意得罪朱厚煌,因爲正德對朱厚煌的另眼相看,正德無子,所不定眼前這一位,就是將來的大明皇帝,他即便是不想燒冷竈,但也不敢輕易得罪了。

他在心中默默計算一番,說道:“二十日之後。”

“二十日,還之後。”朱厚煌心中默默的重複,臉上不由的露出一絲愁容。他想起今日一整天的慘烈攻城,暗暗覺得心肝都在疼,一兩日下來,朱厚煌帶來的士卒死的死傷的傷,如果再來這樣的攻勢,來二十天,朱厚煌覺得自己乾脆逃走算了。

許泰看出了朱厚煌的心思,說道:“殿下請寬心,今日之戰,安慶城中,固然是家家帶孝,戶戶掛白,但是城外也傷亡慘重,這樣的攻城,不僅僅,我們撐不下去了,外面的人也撐不下去,今後二十日,絕對不會有像今日一樣的攻城。”

“希望如此吧。”朱厚煌嘆息說道。

第二日一早,朱厚煌上城一看,發現寧王大軍並沒有攻城的跡象,反而開始圍着安慶城掘土,就在安慶城外四百步左右,外圍有萬餘人列陣,防範城中的突然出擊,剩下的人都在努力的挖土。

朱厚煌本來還以爲,他們要壘土攻城,將一袋袋土堆在城牆下面,直接堆出一個上城的斜坡,但是時間一長,卻發現不是那一回事。

這個時候,許泰也上來了,許泰可比朱厚煌經驗豐富多了,他細細一看,不由的哈哈大笑,說道:“恭喜殿下,賀喜殿下,安慶城已經高枕無憂了。”

“哦。這裡面有何蹊蹺,還請安邊伯教孤。”朱厚煌問道。

“殿下,可聽過鎖城法?”許泰笑眯眯的問道。

“鎖城法?”朱厚煌也不聽這三個字,立即從腦海之中翻出來鎖城法的含義。鎖城法其實就是圍城的一種,不過他並不是軍隊將城池爲圍住,而是在城池外面另外建造出一道長圍,這樣來就能以守代攻。將城中的兵馬給困死。城中的兵馬想要出城,就必須出兵將長圍打破。

朱厚煌想起這個,再細細去看寧軍挖土的痕跡,分明是爲長圍打下根基。

“鎖城法一般是強攻不得,或者損失太大所採取的下策。只是鎖城法一般曠日持久,殿下只需堅持二十日,恐怕鎖城的長圍還沒有建成,援軍就已經從南京而來吧。”許泰說道。

朱厚煌也是大喜,說道:“這樣孤就放心了。”

朱厚煌一想起前幾日的慘烈廝殺,心中都發沉,他才明白,爲什麼每一個上過戰場的人都是會在呼喊和平,實在是戰場之上太過殘酷了。

如果可能,朱厚煌都不想再打這樣勢均力敵的戰鬥,他心中暗道:“下一次,不到有武器代差,我纔不會出兵的。”

只是朱厚煌一輩子只有寥寥數戰,做到了武器壓制,其他的戰鬥都是勢均力敵。

“殿下,即便是這樣,也不是高枕無憂了。”許泰說道。“寧王既然選擇了鎖城法,那麼就意味着,他有了繞過安慶,直下南京的想法,不過,想要繞過南京,就必須有消滅安慶的水師。”

“水師?”朱厚煌首先想到的是將百餘門佛郎機炮再次挪到船上。

許泰的預料並沒有出現錯誤。

長江之上,開始一次次水戰。

不過在朱厚煌將佛郎機炮全部安裝在戰船之後,雍國水師的戰鬥力恢復了,並且從安慶城中挑選出很多水手。安慶城中的水手都是熟悉長江水情的。雍國水師在長江上更能發揮出戰力了。

許泰也沒有坐視不理,他從長江下游之中調出來很多船隻,這些是長江水師的船隻,雖然長江水師的船隻年久失修,也沒有訓練過,戰鬥也不用指望了。但是用來充數也算可以。

所以雙方水師從安慶與池州之間,戰火不得斷,各有勝負。

反正寧王水師也是徵召民船,與江盜。所以戰鬥力也不強,雙方几乎在必爛,說不上誰更爛一點。

就在長江水道上戰鬥僵持的時候。朱厚煌在安慶城中,面見一位不速之客。

“閣下,還敢來見孤,不怕孤一聲令下,取下你的項上人頭嗎?”朱厚煌看着這個人,冷冷的說道。

“怕,怎麼不怕,不過如果不來見殿下,我不過早死與晚死之間的問題,我又何妨賭一次啊,或許,我能在殿下這裡找一條生路。”說話的人還真是朱厚煌的故人,就是那個耍了朱厚煌的盧孔章。

不錯,就是被寧王託付行刺正德重任的盧孔章。他現在出現在安慶城中,與朱厚煌會面了。

朱厚煌對盧孔章對他的中傷,還是耿耿於懷,冷笑說道:“是嗎,看來你是想錯了。殺了他。”

朱厚煌一聲令下,李良欽與俞大猷從兩邊走過來,夾住了盧孔章。

朱厚煌知道盧孔章的武藝非凡,要不然當初,也不能戒備重重的戰船之上,逃了出去。所以朱厚煌早已多加了小心,纔不會讓他輕易近身。

“哈哈。”盧孔章絲毫不在乎,李良欽與俞大猷兩人的威脅,而是直視朱厚煌,說道:“殿下,可知道,我爲什麼會來投奔您嗎?”

朱厚煌沒有心思,與盧孔章說話。他可是記得上一次的教訓,一揮手就要讓李良欽與俞大猷下手。

“因爲您是藩王,您在東雍有自己一批基業,但是東雍建業時間太短,底蘊不足,有很多事事情都不方便,但是有臣相助,殿下就不用煩心了,臣將寧王從寧獻王到當今寧王的底蘊獻給殿下。”盧孔章大聲說道。

朱厚煌怦然心動。

說實在,其他的東西,他並不是太在乎的。但是聽起來從寧獻王到當今寧王,一個心有反意數代藩國的底蘊會是什麼?

朱厚煌想不明白,但是知道,這東西一定重要之極。朱厚煌本來要揮下去的手猛地停了下去,緩緩的放在椅子的扶手之上,身子微微前傾,問道:“我倒是想知道,寧王數代積累下來的底蘊是什麼?”

盧孔章這才鬆了一口氣了,他對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最爲自信。就怕不給他說話的機會,只有有說話的機會,就萬事大吉。

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九章 打虎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十章 經緯【3】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
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九章 打虎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十章 經緯【3】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