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

唐寅在高昂的喊叫之聲中,走進了大殿之中。感到光線猛地一暗,片刻之後,眼睛才適應大殿之中的光線。卻見大殿深處開出幾處窗戶,光線在一處書桌上。一個三十餘歲的男子,身穿龍袍,頭上無冠,只有一簡單的玉簪插住頭髮。但是這玉簪雖然樣式簡單,但是質地如流水一般,一看就是一等一的美玉。

正是正德。

正德身邊有兩個人聳立,一個是一個老太監,邱聚。另一個是常常在正德身邊的朱彬。

四周全部是密密麻麻的書籍。一圈一圈的向中間簇擁。這一間書房。

“臣雍王使臣。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唐寅行禮如儀,沒有一點出錯的地方。

正德淡淡的說道:“賜座。”

立即有小太監搬出一個繡墩來,讓唐寅坐下來。

“雍王在東雍情況如何?”正德問道。

唐寅說道:“雍王在東雍。開闢荒地,招攬流民,化夷爲漢。如今以開闢澎湖,大員,戚氏,邵縣,北港,五縣。人丁十萬之衆。今有東雍全境圖。雍王有命,獻於陛下。”

說話之間,唐寅從懷中掏出一卷圖卷,雙手呈上。

立即有一個小太監收過來,轉交給邱聚。

邱聚再將這東雍全境圖,在書桌上一點點打開。東雍但是全境顯露在正德身邊。

正德低下頭來,一點點的看着畫卷。

朱厚煌在東雍時間並不長,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將整個東雍測量一遍,所以他所呈上來的地圖,其實非常不詳細,不過也有基本的經緯度。除卻朱厚煌已經開闢出來的地方之外,就是大片大片空白。不過即便是這樣。正德也很高興。

版圖從來是國家的機密。在大明這個時代依舊是需用壟斷的知識。朱厚煌能送上版圖,即便是這版圖有些疏漏之處,也能代表朱厚煌的一片誠心。

正德作爲皇帝,身邊的人各有心思,朱厚煌一走將近一年,身邊豈能沒有進讒言的人。三人成虎的人典故難免重現於今日。不過這一份版圖一出,正德再次懷念氣朱厚煌在身邊的日子裡。那也是他一生之中最輝煌的日子。大戰蒙古,陣斬達延汗。自太祖太宗以來無人能如此。

正德心中豈能沒有幾分自得。

正德充滿懷念的說道:“皇弟做得不錯,朕聽聞唐卿一直在皇弟面漆做事,說說,皇弟是如何開擴東雍?”

正德這樣問,算是問對人了,可以說東雍的整個根基就是在唐寅的手中建立起來的。即便是在病中,對東雍的各項舉動,也是瞭如指掌。而且唐寅來之前,已經詢問過朱厚煌了。朱厚煌對唐寅說,關於東雍的任何事情,對正德不需要保密。故而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沒有一絲隱瞞的地方。

從朱厚煌如何收籠福州三衛之心,到與佛郎機人的交戰,乃至於朱厚煌對佛朗機人的讓步。絲毫沒有隱瞞的說了出來。

正德心中對朱厚煌還有一份猶疑之心,在唐寅有條不紊的講述之下,完全消散了。

並不是唐寅的話,有什麼邀功之詞,而是唐寅所說的話,都能與正德所知道的印證。

正德從出生那一天開始,就註定要做皇帝的,十幾年的帝王教育,十幾年的執政生涯。早已讓他成爲一個合格的皇帝,雖然他重情重義,但是並不代表他並不知道該怎麼做一個皇帝。

他手中早就有一份報告,是錦衣衛在東雍內部打進的釘子,傳過來的信息,彙總在一起的報告。

朱厚煌在東雍所做的一切,都在正德的耳目之下。而此刻唐寅雖然有所偏重,大寢室卻沒有絲毫隱瞞。讓正德不由的多信了朱厚煌幾分。

唐寅在正德身前,足足談了半個時辰,纔將這些事情,完全講完了。

正德問道:“李良欽的武藝如何?”

唐寅沒有想到正德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沉吟了一會兒,說道:“臣不是習武之人。不知道李大人武功如何,不過殿下稱讚李大人說,北江南李。天下齊名都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

唐寅也講了李良欽脅迫朱厚煌,被朱厚煌所說服的事情,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正德對朱厚煌的安危並不是太感興趣,反而對李良欽的武功特別感興趣。

“北江南利。臣有時間定當南下,會一會這位南李。”說話的人並不是正德,而是正德身邊的人,也就是朱彬。

唐寅卻不認識他。心中有些疑惑的看着此人。不知道他有何能力,敢在正德說話之前插話。

正德哈哈的笑道:“這就雍王所說的北江南李之中的北江。江卿放心,日後孤南下金陵,定當讓那麼有時間,決一死戰。”

唐寅說道:“原來是平虜伯,下官失禮。”

朱彬朱厚煌曾經重點給唐寅說過,是一個重要人物,是皇帝近臣,深得皇帝信任。朱厚煌給京城送禮的幾個人之中,就有朱彬一家。

正德臉色嚴肅的說道:“佛朗機人甚爲可惡,就先請皇弟忍受幾年,等朕騰出手來,定然派大軍,與雍國一併攻打佛朗機。爲他報仇雪恨。”

“臣代雍王殿下,謝過陛下。雍王爲佛朗機之事,心神具疲。整個雍國也因爲佛朗機內外交困。如果陛下能派兵攻打佛朗機,是爲雍國解了大難。”唐寅滿臉興奮的說道。

正德說道:“又什麼好謝的,雍王是朕皇弟,他的事情,就是朕的事情,朕豈能置之不理。”

邱聚一聽正德說話的口氣,就知道正德已經與唐寅說完了。作爲正德的貼身太監,察言觀色的本事,可以說是一等一的。這是他看家本領。立即咳嗽一聲,說道:“陛下時間不走了。是不是該去校場了。”

豈止是時間不早了,而是時間早就過去了。不知道有多少個小太監都離開催過。從一邊向邱聚打眼色。只是邱聚一直置之不理。知道現在才恰到好處,見縫插針的說上一句。 щшш●тt kΛn●¢ O

正德也覺得該說的話都說完了,正想離開的時候。唐寅說道:“陛下,雍王殿下爲陛下準備了一樣壽禮。要臣親自交給殿下。”

“哦!”正德起了興趣,說道:“到底什麼是什麼東西?”

“是一門火炮,雍王殿下起名爲佛朗機炮。炮身分子母統。可將子統裝入母統之中,可以數炮連發。一旦開炮,就彈如雨下。在臺灣海戰的時候,雍國水師就吃了這上面的大虧了。”唐寅詳細的給正德解釋道。

如此一說,正德立即感興趣起來。

正德對所有武器,或者是與軍事有關的東西都非常感興趣。問道:“此炮現在什麼地方?”

“就在豹房外面。”

“快帶進來。”正德一時間有點急不可耐,他想快一點看到所謂佛郎機炮,怎麼個彈如雨下法。

邱聚不敢怠慢,連忙派一個小太監去傳令。他輕輕的來到正德身邊,說道:“陛下,這裡不是觀炮的地方,是不是移架校場?”

正德一想也是,立即說道:“移架校場。”

正德說走就走,起身就往校場風向走去了。出了大殿立即上馬。唐寅也被小太監 領着向校場而去,只是不能騎馬。

豹房雖然紫禁城,但是也不是誰都可以騎馬的。只是唐寅沒有在豹房騎馬的資格。當他氣喘吁吁的來道校場上的時候,正德已經在校場上等候多時的。

唯一讓唐寅安心的是,佛朗機炮,也是數百斤的東西,也不是一時半會能運過來的。

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章 餘波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章 演武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章 元宵宴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章 演武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
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章 餘波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章 演武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章 元宵宴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章 演武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