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

誰的性命不是性命?

沒有誰真的漠視自己的小命。

仇華的親衛也不是。只是仇華下了命令。

仇華知道,不要看他兵強馬壯,似乎有兩萬之衆,其實這兩萬之衆,大多是沒有見過刀槍。根本就是新丁。

新兵守城最危險的就是第一波攻擊。

因爲他們沒有經驗,六神無主, 一旦出了問題,就會承受不住,大面積崩潰。

所以,戚繼光登城之後。仇華立即決定,不息一切代價,殺了此人。穩住陣腳。也是因爲仇華的命令,仇華的親衛,才前仆後繼,奮不顧身,一副以命搏命的樣子。還是沒有留下戚繼光,讓仇華很是失望。

不過,不管怎麼說,福寧城算是安穩了。

守城只要守住一次,下面的人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只要能各司其職,一般情況下都能守下來,如果沒有特別情況,就要拼消耗 。

要麼拼人命,要麼拼物資。

不管怎麼說,仇華都做到他所有能做的了。

只是他心中仍然有一絲不安,福寧城這個情況,會有救兵嗎?

“拿下。”朱厚煌板着臉大喝一聲。

立即有侍衛將戚繼光給按住。

戚繼光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從城頭撤下來,來見朱厚煌,見面之後,一句話都還沒有說,就已經成爲階下之囚。

“殿下,臣認罪,沒有攻下福寧城,乃是臣的過失。”戚繼光眼睛珠子一轉。

朱厚煌冷笑一聲,說道:“到現在,還給孤避重就輕,孤讓你攻下福寧城了?孤問你,你也是營官,居然親自登城,至軍法與何地?”

戚繼光一時間張口結舌,不知道該如何分辨。

怎麼說,他雖然是剛剛升任營官,但是對於軍法他並不是不熟悉。不過,他更知道,這一條軍法很鬆散,一般不出現什麼嚴重後果,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根本不問。

畢竟軍中有勇力還是會受人尊重的。

但是是軍法,就是軍法,朱厚煌現在扯出這一條來治戚繼光的罪,戚繼光也是無法可說。

朱厚煌說道:“壓下去,讓他面壁思過。”

戚繼光垂頭喪氣的被壓下去了,朱厚煌立即指定副營官,去整頓兵馬。

不過一會功夫,戰鬥總結過來。

不過一次試探進攻,就要一百多人死在城下,還有一百來人重傷,其中很多傷勢,根本就是沒有救了。必死無疑。

不過小小的交鋒而已,就死傷這麼多。

爲什麼最下攻城,就是這個原因。傷亡太大了,遠遠不是雍軍所能承受的住了。

俞大猷說道:“殿下,看來這仇華行事頗有章法,首攻不可,說明他已經穩住城中。只要城中不生亂事,攻下福寧,恐怕要大費周章了。”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就按原計劃行事了,分兵屯駐福寧城外,正好這些民夫行事沒有章法,好好的整頓一下,就看劉伯臣那邊的消息了。”

“是。”俞大猷答應下來,立即下去安排。

數萬雍軍,再加上數萬民夫,在城下安營紮寨,圍三闕一,給他留了一跳往北方逃走的缺口。

俞大猷也開始訓練民夫了。

將民夫好好訓練一段時間,將來還有其他用處。

福寧城下安靜下來,但另一處戰船纔剛剛開始了。

劉伯臣與黃士龍一起在福州登船。吳行之親自送他們走。劉伯臣一走,吳行之心思一下子崩緊了。

無他,吳行之一走,整個福州城的駐軍,不會超過一萬人了。

吳行之必須想辦法將福州安撫好,而且要從福州本地拉攏人,派去接受福建其他府縣的職位。先用這些空缺的官位拉攏一批人再說。

而且即便是在泉州的汪直,也不會在福建久留的,吳行之必須建立起福建屬於雍王的秩序。

大海之上。

劉伯臣與黃士龍都在黃士龍的座船之上,不過兩人之間的氣氛有一點點的尷尬。

不得不說,劉伯臣的伯父,劉老刀與黃士龍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兩者的競爭雖然沒有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但並不以爲雙方能交好的什麼地方去。

劉伯臣咳嗽一聲,說道:“不知道在朝廷的水師,現在情況怎麼樣?黃將軍能不能對付得了?”

劉伯臣本意是緩和一下彼此之間的關係,不過,不知道怎麼的,一開口,就有一種諷刺的意味。

黃士龍有些惱怒。因爲雙方的地位不平等,劉伯臣不過,雍軍之中一位將軍之一,但是黃士龍卻是水師之中的兩大巨頭之一,地位不平等。

不過,黃士龍硬忍着住了,不與他計較,當然這也有雙方的地位有關。

黃士龍雖然得到了朱厚煌的賞識,能步步高昇,但是本質上對東雍而來,還是一個外來者。不願意與劉老刀關係太過惡化。說道:“海面上的事情,劉將軍就不用操心了,上一次做戰之後,明軍的水師就已經崩潰了。早已不是我軍的對手,即便是給他一個月的事情,他也恢復不過來。不過,海上的事務我能給你擺平,陸地上的情況,就只能讓你好自爲之了。”

“只要你能將我送到溫州城下,其他的都不用管了。我會讓黃將軍看看我的手段。”劉伯臣說道。

黃士龍說道:“希望如此。”

說完黃士龍就甩袖而去了。

劉伯臣狠狠的跺了一下腳,本想與黃士龍緩和關係的,卻不知道怎麼的變成了這個樣子。劉伯臣只能長嘆一聲,無可奈何了。

從福州出發到溫州,用不了多長時間,不過一日的功夫,在下午時分,就來到了溫州外海。在一座叫做洞頭島的地方停留下來。

大明外海的所有島嶼,現在都已經姓雍了。當然了那些用有的,那些零零星星沒有用處的島嶼,至於還是老樣子。

而這洞頭島正對着永嘉江。

永嘉江,或者說甌江。甌江,東海獨流入海河流,浙江第二大江,位於浙江南部,歷史上曾名永寧江、永嘉江、溫江、慎江。發源於龍泉與慶元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鍋帽尖,自西向東流,貫穿整個浙南山區,流經麗水、溫州等地。

他們就要在洞頭島稍稍休息,明日就要從這甌江之中逆流而上。進擊溫州。

溫州並不是海港,不過是河港,甌江下游還有很多島嶼,比如江心嶼、七都塗、靈昆島等。

不過甌江下游吃水還相當之深,深的有十幾米,即便是溫州如今的港口水深也在六七米之深,所以海船什麼的,一般是無礙的。

不過,雍軍水師大舉來襲,溫州這邊豈能不知道啊?自從上一次海戰失敗,浙江方面的水師,早就成爲了驚弓之鳥。知道在海上打不過對方,到處遍佈眼線,雍軍水師在外海一冒頭,立即有漁人報上去,一道道的烽火傳出來,直接到了溫州城之中。

溫州城之中一片慌張。

溫州城之中並不是多空虛的,在張經的佈置之下,浙江省內的情況與其他各地都不一樣,浙江省內府縣地方官手中,都有一支武裝力量,說是鄉勇也好,說是團練也好,說是民壯也好。都是本鄉本土的人,直接掌握在官府手中的力量。

這股力量拉出去,與對方野戰是不行的,但是要讓他們看家守城,卻是正合適的,而且地方官早就組織起來,彼此也都熟悉,也算不得烏合之衆,甚至說,楊一清敢讓大軍去支援福建,而不擔心溫州這邊出事,就是有這樣的力量在後面坐鎮。

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
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