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

劉養正心中嘆息一聲,知道這一件事情,已經沒有動搖的可能了。

劉養正作爲寧王的謀主,是憑什麼成爲寧王手下數一數二的謀士,就是因爲唐寅在軍事之上有特長。

李士實作爲寧王手下第一人,就是因爲李士實是進士出身,還和寧王有親,對大明朝廷有很深的瞭解,甚至很多門路都是李士實打通的。寧王能在江西密謀造反十幾年,不被發現,並不是寧王做事小心,而是李士實幫助寧王遮掩。

而劉養正卻是談論古今兵法,無一不通。不論是練兵,還是戰略規劃,臨陣指揮。劉養正自比武侯,並不是沒有一把刷子。

所以寧王在遇見軍事上的難題,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劉養正。

劉養正感受到寧王目光,立即開動腦筋,說道:“我軍在安慶城下挫動士氣,士氣大傷,如果想要攻城,必須先恢復士氣,所以請殿下下令,破城之後,大掠三日。”劉養正的眼睛慢慢的變冷了。

劉養正並不是不知道,這樣會有多少無辜的百姓死在這一戰當中,但是他從拿起兵書的第一天起,就知道四個字,慈不掌兵。當他開始出謀劃策的時候,就將自己所以仁慈之心封閉起來,有得只剩下冰冷的得勝欲,爲了得勝不惜一切代價。

寧王有些奇怪的問道:“先前先生不是說要讓中軍保持軍紀嗎?從來是劫掠者斬嗎?今天怎麼不一樣了。”

“此一時,彼一時也。”劉養正說道:“先前是爲保持戰鬥力,而這一戰,勝則南京之前,一片坦途。足夠將戰鬥力養起來。”劉養正回答了寧王的問題,繼續說道:“我軍人手是安慶城內士卒的數倍,正好四面圍攻,發揮出兵力上優勢。”

寧王說道:“好,就聽你的,傳令下去,四面圍攻安慶城。攻克安慶城之事,就交給劉先生了。”

劉養正將所有其他心思都放下,一心一意的想攻克安慶的辦法,低頭說道:“是。”

劉養正立即開始調兵譴將。

一方面他安排人將安慶城四周的工匠全部找過來,開始打造攻城器械。這一次是一場正正經經的攻城戰,就不那麼簡陋了。

什麼雲梯,什麼攻城車,還什麼望樓,還有投石機。要不是臨時弄火炮,有些不趁手,劉養正就要開始鑄炮了。另外也開始抓夫拉丁。攻城需要太多人力,這些人丁就是攻城的時候的炮灰。

另外劉養正還安排士卒從北方圍城。

安慶城外面三面平原,一邊臨水,正南方是水門。完全包圍安慶城,劉養正派遣船隊,沿着長江南下,去尋找雍王的船隊。

不過這些都不是一日兩日能夠做好的,所以這兩日寧王軍停止了任何對安慶城的攻勢。

這樣的平靜,讓安慶城中的百姓很是安心,以爲寧王軍已經被雍王擋住了,只是朱厚煌卻感到了極度的不安,他知道,這絕不是寧王軍已經放棄攻城了,而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

朱厚煌與伍文定相對而坐,朱厚煌問道:“城中的百姓現在安排的怎麼樣了?”

這兩日,也是雍王親軍的喘息之機。

經過這兩天的治療,雍王親軍在連續兩天時間之內,陸陸續續死了百餘人,這個時代外傷的感染的機率實在是太大了,幾乎上只要是外傷,就有化膿的機率,只要一化膿,一條小命,就去了九層。

很多重傷員都熬不過傷勢,都已經死了,剩下的人的傷勢都已經穩定下來,按醫生的說法,應該沒有人會病死了。

等最後能活下來的名單,落到了朱厚煌名單。朱厚煌心痛之極。

雍王親軍只剩下七百餘人了。

要知道雍王親軍朱厚煌親手帶出來的,幾乎每一個人他都能叫出姓名出來,但是現在足足有三百餘人死在戰場之上。

這一戰讓雍王親軍傷筋動骨。在幾個月只能不能再戰了,但是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朱厚煌從表面上看得出來,之前的雍王親軍,雖然陣勢嚴正,看上去很厲害,但是卻缺乏一股殺意。正德說真正的強軍都是打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也是很有道理的。

這一戰,雍王親軍能做到傷亡三成,而不動搖。已經有了作爲天下強軍的底子。也許將來重建了雍王親軍,雍王親軍的實力將遠遠的超過現在。

只是朱厚煌完全瞭解雍王親軍事務之後,朱厚煌這纔有時間瞭解戰事。這才發現,這幾日,寧王軍平靜的有些過分了。

寧王軍要在正德之前,進入南京。纔有爭奪天下的機會。所以對寧王軍來說兵貴神速。時間是最爲寶貴的東西,寧王軍在安慶城外無故逗留,實在是可疑之極。

所以寧王軍這樣不尋常的舉動,比如準備攻城之事。

朱厚煌如此猜想之後,立即來問伍文定備戰情況如何。

伍文定聽朱厚煌問這個問題,立即說道:“下官已經將城中百姓以街坊爲編制,青壯爲一批,,老弱爲一批,婦女爲一批。早已安排好了。並且將城牆各處的水井,糧倉,統統管制。”

前日城外一戰,讓伍文定徹底的相信了朱厚煌的誠意,對朱厚煌的態度有了極大的變化。態度也變得恭敬起來,好像是面對上官一樣。

伍文定一邊說,一邊鋪開了一張地圖。這一張地圖是安慶城防圖。

上面標記這一處處水井,還有一處處糧倉。甚至將一處處藏兵洞,都安排好了,上面還有一處處路線圖,是緊急調兵的路線。

伍文定一一指給朱厚煌看。

朱厚煌只覺得看得眼花繚亂,一時間有些頭暈腦脹。伍文定也看出這一點說道:“殿下,不如下官帶你遊覽一下安慶城吧。”

“好,孤就恭敬不如從命。”朱厚煌說道。

朱厚煌與伍文定把臂同遊,兩個人帶着幾個是個侍衛,遊走在安慶城中。

安慶城上長江上的名城,自然有很多名勝古蹟。但是朱厚煌沒有心思去看,他與伍文定一起走在安慶的大街之上,只有一個感覺,這不是安慶城,而是一個兵城。

朱厚煌看見很多建築都在拆。朱厚煌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伍文定眼神之中閃過一絲苦澀,說道:“城頭的滾石擂木不足,只好在這裡來取了。”

朱厚煌看着這一座拆到一半的建築,然後看到街道上,所有人都成行成列的行走,再想起剛剛他在地圖上看的一處處屯兵點,一處處糧倉,一處處水井,甚至一處處緊急通道,必有的時候,救火的時候行走的道路,可以說面面俱到,很多地方朱厚煌是萬萬想不到的,比如說爲了防止瘟疫,統一的茅廁,等等強制的,不強制的手段,讓朱厚煌歎爲觀止。

他用眼睛的餘光看向伍文定,心中暗道:“看來我是撿了便宜。這安慶城有伍文定在,幾乎牢不可破。有我不過容易一點,沒有我不過困難一點,這伍文定雖然在名聲不響,但是守城的手段,並不弱於那些歷史上有名的守城將領。而且能得安慶民心,伍文定一面愛民如子,對百姓真正的好,另一方面對意志堅定,對朝廷忠心耿耿,爲了守城,恐怕整個安慶成之中的人死完,也不會有一絲動搖。”

“我實在是小瞧天下英雄了,古代人才濟濟,並不是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能在歷史上留名的。”

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
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