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

“見過殿下。”十幾人齊聲行禮道。

這已經是東雍的精華所在了。是從東雍抽調的精兵強將。

不管說是水陸兩師,還是輔佐的官吏,都是東雍能抽調出來最好了。其中還有王陽明這樣不世之才。

朱厚煌說道:“諸位請起。今日之事,諸位有何教孤?”

他們在船上的時候,安南所發生的一切,他們都已經知道了。經過在船上這麼多天的討論,他們也有一個結論了。

朱厚煌如此問,他們都將目光看向了王陽明。

如果之前,他們尊重王陽明,還是尊重王陽明的官位出身,但是現在對王陽明的才能卻信服的很。

王陽明在船上並不怎麼說話。但每一開口,都正中要害,讓人無法反駁。他們的討論出來的結論,就是王陽明啓發出來的。好像並不是大臣之間的商議,反而像是老師對弟子的指點。

所以他們都已經信服王陽明在他們這些人之中的地位,故而朱厚煌一問,他下意識覺得應該王陽明來回答。

王陽明說道:“臣等在海上的時候,所得到的消息,還是鄭綏要東征,卻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還請殿下告知。”

朱厚煌一點頭,一個侍衛走過來,說道:“鄭綏與莫登庸兩軍都已經出兵了,只是現在前鋒已經開始交鋒了,按照時間來說,他們應該開始對峙了。”

古代的戰爭節奏並不快,甚至還很慢。

很多大戰維持的時間很長的,很多大戰對峙好幾個月,打上一兩年,也算是正常現象。莫登庸與鄭綏在十幾天之內,將大軍派出去,進入對峙,按這個節奏來說,其實並不算慢了。

朱厚煌身邊這個軍官其實是錦衣衛出身,其實按理來說今天出來解說的人,應該是吳鳳儀,只是因爲吳鳳儀現在有傷在身,在升龍城之中隱姓埋名的養傷,只好讓吳鳳儀的手下來解說了。

雖然吳鳳儀每年都要花好多錢,但是,真到用的時候,情報還是不夠,以吳鳳儀在安南的情報能力,只夠探聽一些大衆的消息,至於隱秘一些的消息卻不夠了。

不過這些大衆的消息已經足夠王陽明做出判斷了。

王陽明說道:“殿下,我軍應該整頓兵馬,約合占城軍馬上北上。”

朱厚煌說道:“王先生何出此言?”朱厚煌原本的計劃並不是這樣的,他要等着安南國內兩敗俱傷的時候,纔出兵北上。朱厚煌對安南的軍事行動,本質上是一次趁火打劫,而現在火頭還沒有燒起來,怎麼就出兵了?

王陽明說道:“這一段時間,臣查看莫登庸與鄭綏的經歷,覺得兩人之爭,與古時有一比?”

“哦?”朱厚煌好奇的問道:“何比?”

王陽明說道:“曹袁官渡之戰。”

朱厚煌一琢磨也覺得有一點意思,說道:“那麼王師,以爲誰是曹操,誰又是袁紹?”

“殿下明知故問。”王陽明說道:“莫登庸挾持安南郡王,自然可比曹操,而鄭綏世家子弟,自然是袁紹。莫登庸祖上不過區區一漁夫而已,但是憑藉自己的能力走到 現在這個位置上,可謂一老革。而鄭綏皇親貴族,世家子弟,平生也沒有打過幾次勝仗,而且出兵之後,多將勝負之數,寄託在大義與黎氏餘澤之上。”說到這裡,王陽明冷哼一聲,說道:“黎氏如果還有餘澤,安南就不是這個樣子。”

朱厚煌聽到這裡,不由的點點頭。他覺得王陽明所說的不錯。鄭綏所在之地並不是安南首府,並不是朱厚煌情報關注的重點,不過並不是沒有一點消息的。鄭綏派出的使者最多,可以說遍佈整個安南上下。

的確比莫登庸來的在意。似乎他注意力都放在糾合四方之衆,興義兵,勤王難。

“而且,單單比實力,莫登庸要遠遠勝過鄭綏。所以這一戰,不戰則已,一戰必定是速戰速決。用不了多少時間,而且一定是鄭敗莫勝。”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有些疑惑的問道:“既然鄭綏必敗,他爲什麼還要主動出擊?”

有一句話說,一場戰鬥有六成把握,就看出戰,應該更高的把握,你想打。敵人就不想打。

“一來,當局者迷、鄭綏身在局中。看不清楚自己的實力。二來,鄭綏也是不得不爲?”王陽明說道。

“先前莫登庸雖然佔據升龍的優勢,但是畢竟安南郡王還能牽制住莫登庸,而經過升龍之變,在朝堂之上的安南郡王的實力被一掃而空。莫登庸再也沒有牽制了,他完全控制了局面。莫登庸下面要做什麼?可想而知。”王陽明說道。

“所以他要先下手爲強?”朱厚煌回過味來說道。

莫登庸掌控朝堂之後,小皇帝不再是他的負擔,而是他的一張王牌。有這一張王牌,莫登庸自然要主動出擊了。

而且在出擊的選擇之上,他也沒有什麼選擇。

安南國內的勢力,一部分是服從安南小皇帝的,自然承認小皇帝。而一部分就是叛軍。主要是農民起義軍與鐵山伯舊部組成。這一部分,小皇帝的名義對他們沒有用處。

所以敵人先後選擇之上,莫登庸自然要先對付鄭綏。

面對莫登庸即將到來的進攻,鄭綏主動發難,已靖難勤王之名,佔據大義。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就好像是諸葛亮主動進攻魏國一樣。不是因爲強,而是因爲弱。

“正是。”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繼續問道:“那麼我等應該怎麼辦?”朱厚煌已經承認了王陽明這個判斷。

王陽明說道:“就請殿下先行攻取海雲關之南,奪下海雲關。封閉陸路,然後派遣水師攻擊安南水師,如此一來海雲關之中,爲我等所有。”

朱厚煌說道:“海雲關之中,固然有數府之地,不下於東雍,只是有近半要酬謝占城。所得之地,多半是地廣人稀之地,非經年經營否則,不得其利。而東雍卻缺的錢糧極多,如此行事,那東雍該怎麼辦啊?”

“殿下稍待,臣還沒有說完。”王陽明說道。他微微一頓,說道:“臣想過,占城兵成色如何,臣等不知,想來比不過安南士卒,如果單獨留占城軍北上,臣擔心,他們能不能攻到海雲關下。更不要說攻下海雲關。”

朱厚煌搖搖頭說道:“占城兵!”朱厚煌什麼沒有說,但是他肢體語言,已經說出來一切了。占城兵的實力,實在太差勁了。朱厚煌唯一看中占城兵的地方,就是他們的後勤能力,用大象作爲畜力,運載能力相當不錯。其餘的,呵呵。

“既然如此,如果以殿下先前之意,就是將我軍分開使用。但是東雍兵不過萬餘,分開兩處使用。每一處都不足獨當一面。所以,以臣之見,與其分兵,不如先後。”王陽明說道。

“好。”朱厚煌擊節叫好,說道:“王師是想先攻海雲關,然再攻升龍嗎?”

“正是。”王陽明說道。

說到這裡,剩下的就不必再說了。朱厚煌怎麼能猜不到。王陽明無非是將對安南的軍事行動,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進攻海雲關之南,現在就可以開始了。然後封鎖海雲關之後,讓占城兵守住海雲關,然後再抽調兵力,從水路直接進攻升龍。

這樣就完成了朱厚煌的兩個目的,在中南半島上留下一個落腳點,還有洗劫安南,補充東雍的財政。

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
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