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

吳鳳儀說道:“大明十萬大軍南下,就在升龍以北百里之外。”

“什麼?”朱厚煌忍不住臉色微變。

他立即想到自己是一軍之主,如果自己被嚇倒了。會影響軍中的士氣。強忍着心中的悸動,問道:“怎麼回事?爲什麼朝廷會出兵南下?是以什麼名義出兵,領兵的是誰?”

朱厚煌一口氣問出好幾個問題。一邊問一邊平息自己的驚慌,當最後一個問題問出來的時候,朱厚煌最少表面上已經平靜下來了。

朱厚煌用眼睛餘光偷看身邊的人。

所有人都面色沉重,目光炯炯的看相吳鳳儀。

吳鳳儀微微舔舔嘴脣,說道:“臣請殿下恕罪,現在臣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不能告訴殿下。”

朱厚煌本想訓斥要你有何用?但是他硬生生的忍住了,他知道吳鳳儀,吳鳳儀或許不是什麼天才的情報專家,但是辦事向來沒有什麼紕漏的,今日出這麼大的問題,定然是有原因。而且不給吳鳳儀面子,也要給母后面子啊。

朱厚煌說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吳鳳儀跪倒在地不敢擡頭,說道:“最近臣忙着在京師,福建,江南佈局,唯恐有什麼變故發生,臣不知道,而且京師那邊也派出了不少探子潛入東雍,臣不得不不防。而且自從嘉靖登基之後,兩廣對我們的態度,瞬間轉變,我們在兩廣地界寸步難行,如果在廣東還能打探到一點消息,但是廣西很少有消息傳出,即便是有消息現在還沒有到臣的手裡。”

朱厚煌思忖片刻,說道:“你的意思是這一路兵馬是,廣西本地士卒。”

吳鳳儀說道:“臣得到了消息是狼兵居多。”

朱厚煌皺起眉頭。

打仗,朱厚煌是不怕的。

不要看是什麼聲威赫赫的廣西狼兵,朱厚煌也不是多放在眼裡,徒以野蠻爲能事,根本不能適應火器戰場。

不過,朱厚煌擔心的是,這一次大明出兵,是不是北京情況有了變化,是不是嘉靖對與楊廷和在對付東雍的問題上達成一致。

一想了起來哦,朱厚煌就有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

大明這個龐然大物,一旦真正對東雍動手,東雍到底能支撐多長時間?對朱厚煌來說,也是一個未知數。

“殿下。”吳鳳儀似乎看出了朱厚煌的心思,勸慰說道:“殿下,京師的狀況沒有太大的變化,臣可以保證。”

“那麼這十萬兵馬是怎麼回事?”朱厚煌問道。

“這---”吳鳳儀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正如朱厚煌對吳鳳儀的印象。吳鳳儀別的地方可能有疏忽,但是在京師是萬萬不可能有疏忽的。

出兵,特別是十萬大軍的這樣的規模但凡在朝廷上討論,就不會毫無聲息的過去。北京朝廷到處都是篩子,但凡經過討論,就萬萬躲不過吳鳳儀的耳目。

但是事實已經在眼前了。吳鳳儀無法解釋現狀,一時間自己也懷疑北京那邊的暗樁,是不是已經被錦衣衛或者東廠給全部清理了,傳過來的都是假消息。

一想到這個可能。吳鳳儀嚇出了一身冷汗。

他是朱厚煌的眼睛,如果他之前看到的都是假的,那麼大明這邊已經出兵了,會不會也會從福建出兵直掏東雍?

但凡有一點這個可能,吳鳳儀就萬萬不能接受。

“殿下。”俞大猷說道:“當務之急,並不是弄明白這十萬大軍是怎麼來的,而是怎麼應對這十萬大軍。”

“對。”朱厚煌說道:“舅舅,你立即回去,給孤查清楚錦衣衛的問題。弄明白這十萬大軍到底是怎麼冒出來的。”

“是。”吳鳳儀說道:“臣這就回東雍,一定徹查錦衣衛,定然給殿下一個交代。”

朱厚煌心中閃過一道陰影,難不成整個情報機構都出問題了嗎?隨即朱厚煌將這個念頭死死的壓了下去。

鞭長莫及,想也無用。朱厚煌現在要想的是怎麼應對面前的危機。

朱厚煌問道:“諸位,如此局面,有什麼可以教孤的嗎?”

一陣沉默。

朱厚煌想起了王陽明,暗道:“王師如果在這裡,定然會有良策。”

朱厚煌麾下的將領,大部分是朱厚煌親手教導出來的,但是朱厚煌本身在兵法上的造詣相當之有限。所以朱厚煌教導出來的軍官,大部分都是一個合格的執行者,讓他們守個城衝個陣,執行具體的命令,是絕對沒有問題。

但在戰役戰略上的抉擇,卻力有未逮了。當然了俞大猷數人是其中唯一的異數。

“殿下。”俞大猷見沒有人說話,他出來道:“如今的局面,不過是戰退兩路。”

其實俞大猷一時間也沒有想出什麼萬全之策,不過見朱厚煌的詢問冷了場,這纔出來說話。

“我軍在升龍城下,立足未穩。如果退的的,這紅河天險拱手讓人。敵軍以升龍爲基,南下而來,則勢在敵手。”

升龍北邊就是紅河。是列代安南抵抗中原的重要屏障,朱厚煌不需要面對,是因爲朱厚煌是從南向北攻到升龍城下的。

如果從北方攻打升龍城,首先要面對的是渡河問題。

朱厚煌說道:“紅河天險未必讓人。”朱厚煌忽然打斷了俞大猷的話,說道:“我軍水師不過過一陣子就過來,紅河天險還是在孤手中。”

俞大猷說道:“殿下英明。”

朱厚煌說道:“如果不退又如何?”

俞大猷說道:“如果不退的話,我軍有些兵力不足。”俞大猷微微一頓,詳細的解釋道:“如果不退,就要防備敵軍前後夾擊,所以臣以爲先圍城,但是想要微臣,兵力就有一點不足了。”

十則圍之,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強行圍困,反而容易被各個擊破。

要知道莫登庸在城中有數萬可戰之兵。

朱厚煌知道俞大猷在隱晦的勸諫,朱厚煌退兵。

朱厚煌一時間也覺得進退不得。

很多時間都是不進則退。

朱厚煌一路起兵,順風順水。讓安南國內都升起出一種大勢所向的感覺。朱厚煌如果乘着這個勢頭,一股作氣打下升龍,則安南大局可定,下面的不過是一些零碎功夫而已。

朱厚煌如果一退,則前功盡棄。

所以朱厚煌不想退。

但是不退,朱厚煌也知道情況很危險。

單單在兵力上的對比。雍軍一方其實已經落於下風了。

不要看朱厚煌糾集十幾萬大軍,但是真正能打仗,打硬仗的,不過雍軍的老營頭,清化軍一部分。其餘的不過是搖旗吶喊的份。

所以在升龍城下打一場把握不大的仗,似乎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而且朱厚煌也必須擔心這一戰之後的影響。

與明軍打仗,可不是與安南打仗。

東雍雖然與大明,早已面和心不和,不,連最即便的面和也不和了。但是還沒有到刀兵相見的時候。

今日一旦與大明正規軍交鋒,之後的影響會如何?朱厚煌也不知道。

會不會引起大明與東雍的全面衝突,乃至於戰爭?

這一場戰爭朱厚煌到底準備好了嗎?

朱厚煌一個個問自己。他知道東雍根本沒有做好與大明開戰的準備。下令開戰很容易,但是收拾殘局卻不好辦了。

他只覺得自己眼前有一片迷霧,什麼都看不清楚。

他忽然想道:“即便敵軍在百里之外,有紅河天險,數日之內,他們還不能與莫登庸所部匯合,我還有時間,不把這些問題弄清楚,絕不可能輕言開戰。”

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一章 元宵宴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十章 長史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章 豹房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
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一章 元宵宴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十章 長史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章 豹房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章 不服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