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

嘉靖六年秋。

天氣變得冷起來了。

雖然東南沿海的天氣與北方不同,有一股溼冷之意,冷意深入骨髓,似乎整個人呆在冰冷的霧氣之中。

而這個時候,正是徐海準備渡海作戰的時候。

徐海對這一戰沒有把握,所以他準備的謹慎謹慎又謹慎,直到夏秋季節過去之後,避開風暴多發的時間,纔敢渡海,數百艘大大小小的船隻,全部聚集在溫州。隨時準備渡海。

渡海的聚集地放在溫州,也是有原因的。

福建不可靠。

福建與東雍暗地裡的生意,消息早就傳開了,只是楊一清沒有抓到把柄,只好作罷。但是他不敢將渡海這樣重要的事情,放在福建地界,就安置在溫州。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溫州遭受過幾次戰火,甚至有一次倭寇還將大軍逼近溫州城外。

倭寇所過之處,雖然不是寸草不留,但也要好幾年才能恢復元氣,所有大軍封鎖港口,纔能有更多的保密。

此刻三軍齊備,大大小小的船隻,全部做好了準備,還有很多民船全部被徵用了。徐海恭恭敬敬的向媽祖的牌位行禮,他閉目口中唸唸有詞,說道:“媽祖在山,請保佑此戰旗開得勝。”隨即按劍厲聲道:“出發。”

徐海管理浙江福建兩省的水師日久,自有一股威望。在他一聲令下。

大大小小的船隻,開出了港口,在大海上排成陣勢,向北港而去。

這麼大的動靜,根本不可能讓東雍不知道,甚至連讓民間不知道也很難,就在船隊出發之間,關於朝廷要進攻東雍的說法早已傳得沸沸揚揚。而使者比戰爭先一步來到了東雍。

汪直看着這個使臣,什麼也沒有說,但是無形之中。卻讓這個使臣感受到好像是有利刃懸首之感。

汪直坐鎮馬六甲多年,死在他手裡的人,從來不少,自然有一股凌厲的殺意,壓着這個人竄不過氣來。而來這裡傳達朝廷旨意,不過是一個小官吏而已,甚至也知道他來之前,就知道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

“你來這裡就是說這個的嗎?”

這個使臣說道:“是。”他雙手舉起一卷明黃色的卷軸,就是聖旨。他已經宣佈過聖旨之後,但是尷尬之極,因爲宣讀聖旨的時候,誰也沒有下跪,結果宣讀聖旨之後,居然沒有人接旨,將他不上不下的晾在這裡。

“你覺得僅僅憑藉這一封聖旨,就能讓我們讓出東雍的土地嗎?”汪直說道。

朱厚煌對大明來襲召開過還幾次會議,最終做出了決定。

按照之前的策略,外鬆內緊,裝着不知道有這一件事情。

但是好幾個方面都做出準備,首先,東雍防禦問題。

汪直一下子變成了東雍總督,節制東雍兩府,甚至給了一個樞密院判官的加銜,讓他準備東雍擴軍事務。並且節制東雍水師,黃士龍在他之下。其他方面當然也有準備,比如俞大猷準備在椰城建立座城池,鄭綏調任安南相,等等,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小的不過,是一個傳話的人而已。還請饒了小的。”這個使者再也承受不住壓力,跪地求饒。

這封聖旨裡面的內容有二,第一,就是廢除雍王之位,貶雍王爲庶人,鎖拿進京,第二令東雍各級官員服從楊一清的領導。

汪直很明白,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是開戰的藉口而已。

“大人,前方傳來消息,溫州方面已經出港了。”吳庸之說道。

作爲有名的官二代,皇親國戚,即便他不想,也有很多辦法給他積攢功勞。比如現在。他現在就是東雍繡衣專員之一,專門負責與汪直交接。爲他將來建立人脈。

汪直冷笑一聲,說道:“帶下去。”他沒有功夫與這個人多說什麼。汪直對黃士龍說道:“黃將軍,這裡一戰就交給你了。”

黃士龍說道:“按計劃之戰,是鄭將軍。”

汪直說道:“好吧,我們就等候鄭將軍佳音吧。”

鄭將軍不說說的別人,正是鄭深。

對於這個首戰的角色,鄭深其實很不滿意的。無他,這一戰,不許勝利。

戰略規劃早已從樞密院下發了,就是放沈希儀入島,一舉殲滅大明東南精銳。所以最先出戰的鄭深,不過是一個騷擾的角色,畢竟東雍水師在,能讓徐海這麼容易就渡海了,很容易讓人懷疑,所以鄭深的任務,就是演戲,讓別人相信,他是闖過了東雍水師的攔截,而不是相反。

對於如此鄭深也無可奈何。

黃士龍麾下有東雍主力戰艦,火力兇猛,一艘戰艦的火力勝過尋常福船兩倍有餘。他如果出現了,這戲都演不下去了。而坐鎮長崎的魏大臨,也是有赫赫威名的角色。當初與佛郎機一戰,也是威名在外,而鄭深海盜出身,沒有什麼戰績的人,正好適合這個演戲的角色。

鄭深再怎麼不原因,也只能從命。

此刻的鄭深就在海上,他的座船後面有十幾艘戰船,都是福船。算起來也是地方守備艦隊,大明黑壓壓的數百艘戰船相比差的太遠了,但是鄭深卻絲毫不懼。十幾艘戰艦猛地衝了進去明軍的艦隊之中。

明軍的艦隊是那種非常傳統的大明傳統水師的摸樣。

大船小船各司其職,但是火力卻弱了不知道多少。畢竟將這大大小小數百艘戰艦武裝起來,最少需要萬餘門佛郎機炮,數千門大發貢。更不要說在沈希儀的重視之下,沈希儀所部裝備的火炮也相當之多,楊一清哪裡能過他們弄來這麼多的火炮啊?

火炮這東西,並不是說用,就有。即便是打造也需要時間的。

而東雍有鐵模鑄造法,有將近十年時間的積累,纔有大大小小近萬門佛郎機炮,近千門銅炮,即便如此,雍軍的火炮從來是不夠用的。大明的財力物力在東雍之上,但大明朝廷能動用的財力物力,未必在東雍之上,最少楊一清花在軍隊上的銀子,未必有朱厚煌花在雍軍上面的銀子多。

大明軍隊吃空餉,漂沒,折現,等等行爲,讓同樣一百萬兩,朱厚煌花下去,有一百萬兩的效果,但是楊一清花下去,只有七十萬兩八十萬兩的效果。

而大明水師更是在繡衣衛努力之下,一點消息都藏不住,鄭深對他們的裝備,根本就是了如指掌。所以絲毫不懼,唯一擔心的是下手太狠的話,朝廷水師承受不住這個結果。

“轟。”鄭深所部都是精銳,好些老人,都是鄭深父親留下的,別的不行,打海戰是熟門熟路的。鄭深打的也很勇猛,他的座艦衝在最前,看上去就要撞進大明水師之中,臨陣忽然一轉,所有側舷火炮一下子露了出來,對準了對手,一瞬間無數炮彈打了出來。

算得上是先聲奪人。

火炮覆蓋住對方前前後後,左左右右,還有幾枚炮彈也打在船上。

似乎雍軍水師的傳統,雍軍水師主將從來是戰鬥力最強大的戰艦,而且他們從來是衝鋒在前,從不退卻。

徐海的座艦與雍軍水師恰恰相反。他的座艦,就在船隊最中間。被重重包圍住。徐海的座艦是明軍最大的戰船,與鄭深的座艦相差不大,都是一個規格的福船。而明軍水師其他船隻都比這座船小上一號。

徐海擡起千里鏡看過去,卻見他們好像是一隻能猛虎一樣,在羊羣旁邊一掠而過,必有羊羣見血。

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四章 豹房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
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四章 豹房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