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

“陛下,奴婢這裡有沈將軍的遺表。”黃錦趕緊說道。

黃錦可是督促戰事的主要人員,主要是黃錦想報當初的一劍之仇,但是他也沒有想到有這一場大敗。

所以黃錦一心想找一個替罪羊,讓嘉靖忘記自己的錯誤。

見了下面呈上來的沈希儀的遺表,立即決定給嘉靖看。

嘉靖打開一看,上面的筆記帶着暗紅之色。上面寫的很詳細,從出發到的作戰,再到是失敗,最後才說暗示說,這一場大敗的原因在楊一清迫戰。

嘉靖的臉色一陣青白,他豈能不知道,真正督促交戰的人是誰。

不過嘉靖也對楊一清生起了不滿的心思,暗道:“我給你了足夠時間,兩年多,還給了你足夠的銀子,節流南直隸,浙江,福建的賦稅。居然將戰打成這個樣子,實在是太可惡了。”

不過,嘉靖還沒有失去理智。

他知道他的夾帶之中,根本沒有如同楊一清這樣能坐鎮一方的帥臣。

不過,他還是要敲打一下楊一清,說道:“傳旨,沈希儀忠於王事,命禮部擬美諡,並從優撫卹。”

嘉靖微微一頓說道:“下旨,問一問楊一清東南戰事如何?”

嘉靖是在明知故問。楊一清這個老油條定然會知道是嘉靖在向他表達不滿了。

“陛下,張先生到了。”一個太監稟報說道。

“傳。”嘉靖說道。

張璁上來之後,行禮之後,嘉靖立即問道:“如今局面,先生當如何教我?”

張璁心中嘆息一聲,如何按他的本意,這一戰,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打,但是打都打了,而且雍王還發布檄文,貼的全天下都是,朝廷更不能善了了。否則何以服衆啊。

所以現在,只能打,還要打到底。

張璁說道:“雍國以區區之地,不過彈丸之地,不過一小國而已,即便是有所失利,也不影響大勢,陛下當鎮之以靜,勒令沿海各府縣自守。並令楊老大人,總領平叛之事,陛下只需安坐京師,等候好消息便是了。”

張璁說的是正道。

不管雍王開頭打的多麼驚豔,都無法拉近雍國與大明的差距,那麼是在鐵產量上,雍國也不過是與廣東相當,或許多一點。

在人口之上,未必能抵擋過廣東。

所以從人口到兵力,從鋼鐵到火藥,雍國從來是不佔據優勢的,如果戰爭就是比比誰中的戰略物資多,那麼雍軍就已經輸定了。

張璁還是不大瞭解東雍,但是他提出的大戰略並沒有問題。不要想打什麼精妙的戰役,以本傷人,就如同北宋攻打西夏的戰事。

但是有很多道理是對的,但是未必能執行下去。

嘉靖心中對楊一清也不是那麼信任的。

之前楊一清的權力雖然囊考了南直隸,浙江,福建,等柱省,但是要知道,南直隸境內有一個南京,楊一清根本不能控制,而福建是一個窮省,而且與東雍的牽扯太深了。

楊一清駐節杭州,未必不是無奈的選擇。

而如今戰事擴大,單單是海上交戰,從廣東到南直隸,沿海各地都有雍軍水師出沒的跡象,而且廣西也密報,安南正在集結重兵,想要進擊廣西。

如果將這些事情都交給了楊一清,簡直是將半個中國都交給楊一清。

嘉靖能這麼信任楊一清嗎?

特別是楊一清還是弘治與正德年間的老臣,楊一清與正德的交情還不錯。

雖然,因爲政見的問題,楊一清被正德趕回家了,當時正德南下的時候,還專門跑到了楊一清家裡,與楊一清痛飲一番。

這個時候,將半個中國都交給楊一清,嘉靖怎麼肯啊?

“東南之事,交給楊先生,朕是放心的,但如今廣西也有警了,卻不知道當以那位大臣當之?”嘉靖問道。

張璁沉思,他知道這個人物不好推薦。首先要精通兵略,打過仗,能得朝野上下信任,並且與正德沒有什麼關係。畢竟雍王是以爲正德的名義起兵的。

忠誠比能力更重要也是應該的。

張璁想了一會兒,說道:“臣以爲姚鏌可以。”

姚鏌是老臣,中國重大危機的時候,都喜歡用老臣。而且姚鏌是邊臣,與正德沒有什麼關係,也有打仗的經驗,在剿滅海盜的時候,也有上佳的表現,當然他去職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

最重要的是,姚鏌得嘉靖的中旨出兵安南一事,嘉靖將姚鏌拉入信得過的人之中。

“好,就姚鏌。”嘉靖說道。

嘉靖沉吟說道:“傳旨?不,朕親自來寫。”

片刻之間,嘉靖就寫了一封言詞懇切的書信,命人送到湖北姚鏌府上。

張璁說道:“陛下,當初雍王從天津而來,也要提防他故技重施,從天津上岸直撲京師。所以臣想請陛下命一員大將駐紮天津。”

這個世界誰都不是傻子。

用過一次的招式,誰都會提防的。

嘉靖想了想,派誰去天津的,嘉靖現在想的從來是忠誠是第一位的。嘉靖說道:“就英國公吧。”

正德的政治遺產被瓜分一空,誰得到來了利益最大,這個不大好說,也許是嘉靖,也許是文官,但是毫無疑問,勳貴之首英國公也是得力的一員。

在正德時期,京營是正德的命-根子,誰也不要想多插手,勳貴名義上的總領京營,也被正德剝奪了,或許說並不是剝奪了,反正京營能打的,正德都刮到自己的手中,而不能打的老弱病殘,都在勳貴的手裡面。

但是正德一去,這些勳貴迅速將正德兵嘩啦到自己的手中,然後用了一兩年的時間,將他們全部變成了不能打仗的老弱病殘。

嘉靖用他,不是因爲他的能力,而是因爲他的地位,和忠誠。畢竟在瓜分利益的時候,有他。他還能在雍王那邊上岸不成。

張璁張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麼話。

張璁豈能沒有想過英國公,但是他算是見識了那一羣勳貴的嘴臉,他們是如何將精銳變成老弱病殘的。

張璁覺得指望英國公去打仗,有一點太不靠譜了。

但是張璁也實在沒有人選,首先這個人選不能出自九邊,因爲京營不滿意,特別是有過一次邊軍入京的經歷之後,不管是京營的勳貴,與大明的文官老爺,都不願意邊軍往京畿開了。

而京營之中,大部分能打的將領都與正德有關,即便是被打壓也是如此。

張璁忽然想起一個人,說道:“陛下,天津關係京師安危,英國公一人恐怕不行,不如請張永張公公也去吧。”

“張永?”嘉靖說道。

他對張永的感覺不太好,畢竟作爲一個皇帝,對一個敢於背叛的太監,能有什麼好印象。不過,感覺好不好是一回事,但用不用是另一回事。

張永與當初的奪位有直接關係,忠誠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也有領兵打仗的經驗,甚至跟着正德與蒙古打過幾仗,在軍事經驗上,完爆很多人。

嘉靖已經將張永閒置好一陣子了,要不是張璁提起來,嘉靖就忘記了張永這一個人了。嘉靖想了想說道:“黃錦,張永現在在什麼地方?”

黃錦心中暗道:“不好。”黃錦想當太監之中的頭頭,早就想將張永貶出京師了,不過張永立有大功,手下自成一系,即便皇帝不待見,黃錦想要整垮張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黃錦說道:“陛下,張公公一直掌管御馬監,掌管上四營。”雖然他的權力已經被我侵佔一空,只剩下一個名頭了。

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一百章 傷寒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
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一百章 傷寒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