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

?

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

臨潁城是一座小城。

城池並不大,也不是什麼有名的名城。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城而已。雖然編戶不少,據說有二十二里,每裡一百一十戶。單單縣城之中,就有二千多戶,一兩萬人,不過,那是全盛之時的局面。而不是現在。

多年戰亂,旱蝗並做,還能剩下多少實在是一個不好說的數字。

此刻,城牆之上無數民夫探頭。而城牆之下,卻見數千匹馬匹環繞着城池飛奔。滾滾的煙塵,就好像是一條長龍一樣,將整個城池都籠罩進去。

“闖王有令:開城投降,秋毫不犯,負隅頑抗,片甲不留。”

一聲重過一聲的呼喊之聲,震動城上。

姚文衡看着周圍的民壯百姓,一個個瑟瑟發抖,陡然拔出寶劍,說道:“國朝養士二百餘年,決計不可降賊。”他一邊說一邊看向百姓,衣着光彩之人,臉上還有同仇敵愾之氣,但是大多數窮苦百姓,根本懶得擡一下眼睛。

“大明天下二百餘年,民心不固如斯。”姚文衡只覺得心頭劇痛。真正士紳乃是士紳的家丁纔多少人了,滿打滿算不過千餘壯丁,這些人如何能守住數里長的城牆?百姓不能指望了,今日之城肯定守不住了。

“守不住也要守。”姚文衡咬着牙,暗道:“如此纔不負家國。”

羅玉龍又是恐嚇,又是勸降,城頭之上紋絲不動。知道這城決計要真刀真搶的硬攻。

“下馬休息。”羅玉龍下令道。

他總算還記得,騎兵不能攻城。他在行軍的時候,覺得張軒所部行軍太慢,獨自帶馬隊奔過來了,不過一個上午,就兵臨城下了,臨潁距離郾城不過六十里而已。只是沒有想到臨潁縣令還是一個硬骨頭。

在下午時分,張軒所部總算是到了。

張軒所部不僅僅是步卒,他想要在臨潁縣紮根,故而張軒帶了不少東西,比如工匠,糧食,還有其他一些物資故而六十里幾乎走了一天才到。

“妹夫。”羅玉龍直接說道:“我看了城頭不過,數千老弱而已,撐撐面子還行,一打起來就撐不住了,我特地等你來,送你說一分功勞。”

張軒說道:“多謝大哥了。”他口中這樣說,但是心中卻明白的很。不過是羅玉龍擔心馬隊傷亡太大吧了,畢竟不管怎麼說攻城沒有不死人的,在羅玉龍眼中,馬隊的價值可要比步卒強多了。

張軒也不多說話,立即安排將士擺開了架勢,數門虎蹲炮一字排開。

再從後面的馬車之上,弄下來不是部件,在工匠叮叮噹噹的組裝之中,幾輛攻城器械組裝起來了。

張軒所部在經歷過,攻火燒店,攻項城,攻商水,攻郾城之戰之後,漸漸的成熟起來,形成了一套有張軒風格的攻城套路。

張軒也很明白,攻打縣城,根本不用費多大力氣,一來這縣城城牆並不是多結實的,二來,城中也沒有多少頑強的守衛者,只要先聲奪人,就能攻破城池,就比如現在。

幾門小炮直接擺在城下數十步的距離之中,就將火炮的後半截埋進土裡,將炮口高高的擡起來,這些火炮是從火燒店得到的,而在火燒店之後,這一二十天之內,轉戰各地,張軒實在沒有心思搞炮車,而且在張軒看來,這火炮也太小了一點。

不過,這火炮雖然小,但是對城頭上的百姓來說,卻也足夠了。

幾門火炮一開火,實心炮彈就向城頭砸上去。

不過,這炮彈大多被女牆給擋住了。只是對這些百姓來說,卻也足夠了,不知道誰高喊一聲道:“跑啊。”一時間城頭的百姓紛紛掉頭就跑。

姚文衡大怒,手持寶劍說道:“不許跑,不許跑。回去,回去。”

他正高喊的時候,不知道被誰撞了一下,手上一鬆,寶劍噹啷一聲掉在城頭之上,隨即被誰一腳踹下了城頭。

百姓根本沒有看姚文衡,而且從姚文衡身邊跑了過去,不一會兒,城頭上連衙役也投逃走了。姚文衡臉色蒼白,好像是行屍走肉一樣,一下子平靜下來,他知道,這城是守不住了。

姚文衡悽慘的一笑,調頭向縣衙方向走了過去。

城頭上的動靜,如何能瞞得過張軒的眼睛,張軒立即派鄧和所部上前,鄧和所部也沒有用什麼長梯,卻是用帶鐵鉤的繩子,一下子掛在城頭上,鄧和咬着長刀,刷刷的登上城頭,殺死幾個依舊在城頭上頑抗的士卒,隨即打開城門,大隊人馬一擁而入。臨潁城就成爲張軒的了。

張軒一開城門,就派羅岱的馬隊先行一步,佔據縣衙,府庫,不要讓人放火燒了。

不過當張軒來到縣衙之中的時候,他頓時大怒,說道:“羅岱,我是怎麼說的?不要濫殺,不許殺害婦孺,你是怎麼做的?”張軒一進來,就看見縣衙後院之中,有十幾具屍體,不是青壯,不過是婦女兒童而已。

張軒對李自成頒佈下的軍法,分外贊成,故而在張軒的部下,擅殺百姓,也是一等一的大罪。

“將軍。”羅岱委屈的說道:“這些不是我殺的。”

“不是你殺的,還是自殺的嗎?”張軒厲聲喝罵道。

“還真是自殺的。”羅岱說道:“我一來就是這樣,我問過縣衙之中的倖存者,是縣令姚文衡殺了他自己全家。”

“姚文衡?”張軒帶着幾分不可理喻的說道:“他人在哪?”

“似乎,往孔廟跑了。”不知道誰說了一句。

張軒咬牙說道:“走,去看看,我看他的心腸硬到什麼地步?”

親手殺死自己的妻小,這樣的人在張軒看來,簡直是毫無人性。

孔廟之中。

姚文衡滿身鮮血,臉色蒼白,頭髮散開,再也沒有往日的鳳儀,他看着孔子的畫像,說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文衡束髮以來,讀書三十餘年,如今敢負此訓乎?”他隨即聽到外面的腳步之聲。

他知道如今臨潁縣城已經爲賊人所有,現在進來的人,絕對是賊人。他將自己手中染血的寶劍放在脖子上,說道:“吾寧自戮,亦不辱於賊。”橫劍一抹,鮮血噴出,將孔子的畫像染紅了一角。

“咚。”的一聲,插住的門被羅岱一腳踹開了。

張軒走進來就看見姚文衡已經橫屍當場。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了,只是擡起頭開,看在帶着莫名微笑的孔子畫像。

這不是第一次了。攻破項城,商水,郾城的時候,張軒都遇見這種情況,但是今日給他感尤其震撼。

“大明的氣數真的盡了嗎?”張軒心中暗道。他所總結的很多原因說大明之必亡,但是他此刻才見識了什麼叫做人心的力量。有這麼多人的支持,大明其實有翻盤的能力的。

“不管大明有沒有翻盤的能力。我都不允許他翻盤了。”張軒心中暗道。他很明白他現在的處境,明不亡,他必死,這種勢不兩立的局面,讓他必須拼盡全力滅明,什麼你說,滿清的威脅。抱歉,張軒所想要的只是活下來。而不是捨棄自己的性命,讓別人活下來。

“報,羅將軍請你過去。”一個傳令兵過來稟報。

“將姚文衡一家葬在一起吧。”張軒轉頭不去看孔子畫像說道。問傳令兵說道:“羅將軍叫我有什麼事情?”

“似乎,請張將軍勸降一個人。”傳令兵撓撓頭說道。

“勸降,誰?”張軒有些疑惑的問道。他不記得羅玉龍有什麼禮賢下士的癖好。

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五十章 雜務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二章 作坊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章 平城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二十四章 餌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十章 凌濛初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七章 下蕭縣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
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五十章 雜務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二章 作坊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章 平城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二十四章 餌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十章 凌濛初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七章 下蕭縣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章 岳陽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