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

劉文秀一看見大隊人馬簇擁着一個大將到了此處,雖然看不清楚,但也能看出來,是大順軍的重要人物。

劉文秀不敢怠慢,立即出來迎接。

他很清楚他現在的處境,殺幾個無關緊要的小卒並沒有什麼問題。

畢竟人命不值錢。

但是如果在大順軍重要將領面前,甚至可能是高一功面前,再保持倨傲,恐怕要死無全屍。

畢竟人命不值錢,縱然是大西三殿下也不值錢。

劉文秀帶人出了客棧,身後的人都被親兵攔住了。隨即被帶到了高一功身邊。

劉文秀細細一看,好半天才認出是高一功來,畢竟他們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面了。

當年他們都是跟隨在張獻忠與李自成身邊的小將,而今風雲突變,李自成已死,這些小將都成爲獨擋一面的人才了。在相貌上的變化也非常大。

風刀雪劍將當初的一點稚氣消磨乾淨了。都成爲大丈夫了。

正如劉文秀好一陣子才認出高一功,高一功好一陣子才認出了劉文秀了。

心中也不甚唏噓,說道:“劉將軍,好久不見?”

“高將軍也好久不見。”

高一功說道:“劉將軍不在成都怎麼在這裡啊?”

劉文秀說道:“奉義父之命,去一趟武昌城。”

“武昌?”高一功微微一頓,說道:“可曾見過我姑姑?”

劉文秀說道:“上府上拜見過一次,卻聽說在龜山之上結廬而居,看着闖王的皇陵。”

劉文秀在武昌的時候,也去過一趟李自成府上,畢竟是李自成是義軍的前輩,人也死了。去看看也應該的。

高一功問道:“闖王的墳墓,你見過嗎?”

劉文秀說道:“這個倒是沒有去看,只是聽說在龜山之上,而今纔剛剛開工。大夏皇帝撥亂十萬兩。大概三年可以完工。”

高一功心中一股怨氣散去了一些,想起李自成與羅汝才之間的恩怨。

對與李自成死後的哀榮,高一功倒也沒有說什麼了。

兩人一時間無話可說,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劉文秀說道:“高將軍,我無疑干涉你與羅家的事情,還請給獻營一個面子。”

高一功說道:“這個自然,畢竟天下義軍是一家。”

說完這一句話,高一功自己都輕笑起來。

“將軍,毫侯派人來,請您到碼頭上去。”一匹快馬飛馳而來。這名士卒翻身下馬,跪倒在地面之上,朗聲說道。

高一功說道:“劉將軍,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放心等我們離開夷陵的時候,就會放你離開的。”

“多謝高將軍。”劉文秀自然沒有一點異議。

不過片刻之後,一行人就來到了夷陵碼頭之上,夷陵碼頭上船隻不少,但是比起高一功所部的大軍來說,卻是顯得少了。

畢竟高一功所部大概有十萬上下,如今他前鋒剛剛端了夷陵城,但是後面的人馬,還在夷陵北邊數十里外的。

高一功看了之後,對李過說道:“現在立即渡江,越快越好,我相信張軒就已經在來這裡的。”

李過看了一眼劉文秀,也沒有多在意,說道:“好。”

天剛剛亮,第一批大軍就上船渡江了。

大順軍各部人馬幾乎在極限運轉之中,馬不停蹄的渡過長江。

而張軒也在準備船隻,一刻也不停的向夷陵而來。

只是張軒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等他到了江陵的時候,前方傳來捷報。

夷陵城已經被收復了。

張軒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臉色難看之極。

“跑了。”張軒一瞬間跌倒在椅子之上,揉了揉眉心,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比如船隻的調度問題,還有緊急集結的軍隊問題。並在調動軍隊的同時保持對南明的壓制。

但是緊趕慢趕都慢了一步,過了長江之後,就是大夏控制的薄弱區。

江陵也就是荊州府是大夏在武昌西南方向的重要軍事節點,換句話說,也就是再往南,即便大夏有軍事存在,也是基於江陵軍事力量的輻射。

同樣的原因,過了長江之後,張軒根本沒有追擊的可能了,甚至說即便是追擊,很可能面對的是南明軍隊與大順軍的聯合力量。

雖然張軒鄙視南明軍隊都是酒囊飯袋。但是人多有時候就是力量。

一瞬間張軒感覺所有的計劃都被打亂了。張軒與羅玉龍本來預計明年徵南,但是有了這個意外因素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國公,還繼續去夷陵嗎?”鄭廉小心翼翼的問道。

“不用了。”張軒有些頭疼,一邊揉着太陽穴,一邊說道:“派人過去接管夷陵就行了。”

“是。”鄭廉說完之後,正準備悄悄的離開。忽然又聽見張軒說道:“另外,代我擬一封請罪折。”

“就以指揮不力,任賊人逃脫。”

“是。”鄭廉說道。

張軒孤零零的看着房頂,說道:“這事沒完。”

他深刻的意識到,高一功與南明的匯合根本並不是事情的結束,而是事情的開始。

而與此同時,高一功也明白一件事情。渡過長江並不是事情的結束,而是事情的開始。

因爲接觸到南明軍隊之後,南明軍隊的反應與高一功預計的全然不同。

在漁洋關前。南明軍隊戰戰兢兢的,將高一功所部當敵人來防備。

不讓進城,不見使者,甚至連補給都不補充。讓高一功與黨守素勃然大怒,恨不得立即進攻城。也幸好文安之安撫道:“派我去勸降李將軍這等機密大事,豈是地方上的人士能夠知道的。還請諸位將軍放心,待我去長沙拜見陛下之後,自然會給諸位將軍放行。”

黨守素冷哼一聲,說道:“而今張軒就在襄陽,我們久在此處滯留,說不定張軒就追過來了,到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倒是即便你在長沙說通了,也遠水解不了近渴。”

漁洋關西大多數都是土司的轄地,產出自然不多,僅僅是一個小關而已。是元代時,爲了防止土司做亂而建立的關卡。往西多爲山地,而東側平原居多。

大軍滯留在此處不去。張軒追兵在後。還真不是一個好地方。

文安之說道:“請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爲大軍調來糧食。”

黨守素與李過都看着張軒。

李過有些不好說話,畢竟文安之是他引薦過來的。他們只能看高一功的決斷了。

高一功沉吟片刻,說道:“這樣吧,你去長沙一趟,與隆武說明情況。這裡的事情就無須你操心了。”

文安之聽了高一功這麼好說話,反而有一種不詳的感覺,說道:“高將軍的意思是?”

“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高一功說道。

“李兄,黨兄,立即出兵攻下漁洋關。”

“是。”黨守素說道。

“將軍,如此一來招安之事,還如何做?”文安之說道。

高一功微微一笑,說道:“如何做?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你如果在長沙說通了,自然好說,如果你說不通的話,我等兄弟難道束手就擒嗎?”

“正是此理。”黨守素說道:“官軍我等從不放在眼裡。”

文安之心中一突,想要勸說,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高一功轉過頭說道:“文大人,你還是快些上路吧。你如果速度太慢,你的招安大計,可真的不行了。”

“還請高將軍行事是留些體面,將來還是要同殿爲臣的。”文安之一時間想不到什麼好辦法,只能如此說道。

高一功帶着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好說。”

文安之心中暗暗着急,他知道如果不趕快解決之間事情,說不得是他引賊入室了。

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七章 攻城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四章 鄖陽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四章 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四章 鄖陽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章 裝備第九章 攻城三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二章 家事二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十四章 餌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十章 奪門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
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七章 攻城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四章 鄖陽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四章 餌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四章 鄖陽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十章 裝備第九章 攻城三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二章 家事二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十四章 餌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十章 奪門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