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

在臨潁

還沒有到臨潁城下,遠遠的就有人來迎接,卻是吳自蘭在前,一個文官打扮的人跟在後面,見了張軒,立即跪在馬下,說道:“下官等拜見張果毅。”

“快快請起。”張軒翻身下馬,將吳自蘭攙扶起來。

一來,張軒從來不習慣,別人對他動則磕頭,故而,凡有人向他磕頭。他必然要攙扶起來。二來,此刻的張軒想起當初臨走的時候,給吳自蘭下的套,心中也暗暗慚愧,覺得自己有一些小肚雞腸。張軒在生死之中打了幾個圈之後,心胸也開闊起來。

對吳自蘭說道:“怎麼樣?有人難爲你嗎?”

吳自蘭說道:“有大人做靠山,誰敢難爲我,現在誰不知道大人是赫赫有名的張鐵壁。當道列陣,陣堅如鐵,連秦軍都衝之不破。”

“張鐵壁。”張軒暗暗吐槽這個外號不好聽,但是想來,沒有稱呼他什麼一支虎,九條龍,一陣風等等外號,已經不錯了。

張軒與吳自蘭一邊說話一邊攜手進了臨潁城。

此刻正是亂世之中,闖營政權有明顯的重武輕文,粱啓隆已經成爲李信的心腹,高升河南節度使。新來的這個縣令更是在張軒面前沒有一點存在感,張軒只記得他姓雷而已。其餘都不記得了。

張軒一進臨潁城,就被城中的百姓夾道歡迎。

不得不說,臨潁人都將張軒當成了自己人。

也是張軒自己說的,他與臨潁張家是一張,後來遷到鄭州去了。在古代看來,這是實實在在的臨潁人。而且張軒在臨潁一段時間,秋毫不犯,還拼命爲百姓找吃的。

百姓也記得他的好,再加上營中有不少臨潁子弟兵。臨潁百姓對張軒更是歡迎。

吳自蘭在縣衙之中設宴,臨潁百姓之中有頭有臉的人物,都過來陪席,張軒也帶着各級軍官列坐。因爲有酒,不過三五杯之後,這些軍官耳昏腦熱後,似乎也忘記了張軒在場,大聲喧譁起來了。

張軒匆匆吃了一條魚,就沒有心思再這裡待了。

張軒離開縣衙大堂之後,走在熟悉的道路之上,一時間心中浮現連翩,忽然看見那個雷縣令,一揮手讓他過來。

雷縣令立即過來,行禮道:“拜見張將軍。”

張軒說道:“無須多禮,你怎麼出來了。”

雷縣令賠笑說道:“堂中的諸位將軍,不喜歡我。我也只好退席了。”

張軒微微一想就明白了,他麾

下那些軍官,比如羅岱等人,對文官想到的鄙視,覺得就是一個賬房而已,雷縣令又是曹營的人,當然不被歡迎了。不過,張軒對此不太在意。

畢竟張軒也沒有在這裡久留的意思,即便是張軒願意。羅汝才也不會讓他留下的。他無心插手地方事務,問道:“臨潁最近如何?”

雷縣令立即打起精神來說道:“賴將軍之後,臨潁縣乃是義軍河南諸縣第一。”

“哦。”張軒來了興趣,說道:“是嗎?”

雷縣令立即將臨潁的種種告訴了張軒。

比如因爲臨潁縣沒有耽誤春耕,還有張軒的有意督促之下,臨潁春麥夏麥都豐收,供給了闖營不少糧食,粱啓隆也是因爲這個功勞被闖王看中,從一個縣令高升到了河南節度使。雖然他這個河南節度使,所管轄的,也就半個開封府而已。治所就在許州。但已經是闖營幾個文官之中比較出頭的一個。

張軒聽得心中很是高興。

不管怎麼說,他的所做所爲,讓更多人活了下來,哪怕自己沒有受益,張軒也很高興,問道:“城外各寨怎麼樣了?”

張軒還記得,他在臨潁的時候,所管理的也不過臨潁城與臨潁城外數裡之地而已,其餘的寨子根本不怎麼理會張軒,最後還是破一寨立威之後,才讓各寨臣服,但也僅僅是臣服而已。

雷縣令說道:“賴大人之計,已經解決了。”

“哦。”張軒有些奇怪說道:“我出了什麼主意?說來聽聽。”

雷縣令說道:“莫不是大人說城內設裡,城外設保嗎?下官與吳守備商議過後,與各寨商議,任命他們各寨寨主爲保長,有爲官府徵收春秋兩稅。在柿園之役後,這些寨主都從了,前幾日,就將秋稅上報。豈不是全賴大人之計。”

張軒還沒有見識過這樣的馬屁。

城內爲裡,城外爲保。哪裡是張軒提出的,而是河南各縣,幾乎都是這樣,這位雷縣令硬生生的要將功勞送到張軒頭上。讓張軒有幾分苦笑不得。張軒不好意思接受,但直接點破,又有一點讓這位雷縣令太難堪一點,立即轉化了話題,而且也說出自己心中隱藏很久的一個疑惑,說道:“柿園之役?可是前些時間闖王與孫傳庭在郟縣東那一戰?可是爲什麼要叫柿園啊?”

這是張軒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的。

第一個不明白,是他記得柿園之役是孫傳庭大敗,但是哪裡想到打得這麼驚險,這一點他隱約有些明白,大抵時間長了,這些大戰也只不過記個結果而已,不管其中

如何驚險,只說孫傳庭大敗而已。

第二個不明白,就是爲什麼叫柿園之役?

當地從來不叫什麼柿園。從李自成襲擊牛成虎的地方,叫講武場。別稱紀氏臺。而孫傳庭伏擊李自成地方,也不叫柿園,最後張軒擋住官軍的地方,也不叫柿園,好像叫冢頭。也不叫柿園。

到底哪裡來的柿園之戰的說法。

雷縣令說道:“難怪大人不知道,這個說法也是剛剛出來的。似乎說冢頭不好聽,聽說官軍大敗之後,糧草不繼,採青柿充飢,故而稱作柿園之戰。”

“莫名其妙。”張軒小聲嘀咕說道。

真是讓人不能理解,張軒還是不大明白,爲什麼要稱作柿園之戰,嫌冢頭不好聽,叫郟縣之戰,也行啊,反正都在郟縣境內打的。

不過,張軒也沒有多想,因爲這對張軒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既然今年收成不錯。今天冬天能讓城中不餓死人嗎?”張軒說道。

雷縣令臉色一下子變得難看起來,說道:“不能。”

張軒腳步一下子聽了,說道:“爲什麼?”

雷縣令咬着牙說道:“將軍明鑑,縣裡收成好。但是上面要得也多啊。爲了支撐大軍做戰,縣裡的糧倉已經去了十之七八,剩下的糧食根本不夠城中百姓過這個冬天,我已經在想辦法了。但是下官實在是無法保證不餓死人。”

張軒心中的輕鬆歡喜之情,瞬息消散的無影無蹤了。

大軍行動,日耗千金,消耗的糧草更是一個天文數字。臨潁這個情況恐怕也不是特例。張軒雖然知道這事情怪不得這位雷縣令,但是忍不住遷怒道:“你能有什麼辦法?”

“撲通”一聲,雷縣令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下官已經命令所有人都在野外挖野菜,還有河裡的魚很大,下官一定想盡一切辦法,不讓縣裡餓死人。”

張軒在戰場之上打了好幾個滾,他自己不覺得,其實他身上已經有一種威儀。故而一聲怒喝,就將這雷縣令嚇倒了。

“你去辦事吧。”張軒收斂自己的脾氣,揮手讓雷縣令走。雷縣令如蒙大赦,立即走了。

張軒這才嘆息一聲,一拳砸在土牆之上,咬着牙說道:“這狗日的世道。”

一想起其他也是這個造成這個狗日世道的一部分,張軒就有一種深深的負罪感。

此刻的河南,大抵沒有一顆不帶血糧食。

.。www

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十八章 紮營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七章 軸承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四章 填壕第三章 岳陽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章 叛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九章 敵襲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零四章第五章 取士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章 家事二
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十八章 紮營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七章 軸承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四章 填壕第三章 岳陽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六十章 叛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九章 敵襲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零四章第五章 取士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二章 家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