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登陸

第四十一章登陸

比起很多雜亂消息之中,張軒可以大軍撤離的消息。隆武更擔心的就是長沙城水厄之災。甚至長沙城之中,少數精銳士卒,冒險出城,探查瀏陽河上游。

許都正好張網以待,金華軍就等在這裡,一系列百餘人,千餘人的戰鬥,自然是許都獲勝。而這些失敗,更是讓隆武心中確定水淹長沙的事實。

但是即便隆武想出城一戰,身邊的士卒也不會願意的。

於是乎隆武連發數份詔書,督促各地勤王之軍。

只是他並不知道,他最大的一支勤王軍,已經陷入十分危險的處境。

西爲洞庭湖,北爲新牆河,南爲汨羅江,是一個小平原。

汨羅江自然不用說了,而新牆河也不過是一條小河,最寬的地方也不過百餘米而已。張軒在後世連名字都沒有聽過,自然不知道,在這條小河之上,爆發了新牆河戰役,黔軍狙擊日軍一個師團,血戰七日,傷亡九成以上,最後只剩下六百餘人。乃是長沙會戰的一部分。

幾乎全部打光。

所有的犧牲從來存在,只是不被銘記而已。

張軒既然要立威,就將一切放在明面之上。不做任何遮掩,船隻幾乎擁擠在一起,好像是網在一起的魚兒一樣。

張軒並沒有在明軍北方登陸,而是在明軍南側登陸,這樣一來,曹宗瑜所部,與張軒本部人馬,一前一後,一南一北,將明軍夾在一起。

張軒所部首先登陸的是羅岱所部。

就羅岱本人來說,他並不喜歡在船上。不僅僅他不喜歡,他麾下的兒郎,乃至兒郎的坐騎們,都不喜歡在水上的感覺。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寧可從長沙奔馳而來,不過數百里而已。

只是現在容不得他選擇。

故而他一下船,帶着百餘騎狂奔而出,來回奔馳。使勁跑馬,似乎將困在成船隻上的感覺全部發泄出來一樣。

那種狂妄勁,似乎將北邊不遠處的明軍,看成空氣一樣。

不用李過吩咐,忠貞營有些下級軍官之中,就有一些按捺不住了。雖然闖營殘部,一路從西北敗退下來,悽慘之極。但是還保持着相當數量的騎兵。

當然這個數量也不多,至少不能如夏軍還能保持成建制的騎兵。但是對付百餘騎的騎兵,還是有的。

不過片刻之間,各路斥候與騎兵紛紛殺了出來。

左右見此,紛紛勸說羅岱迴避。

羅岱反而興奮的滿臉通紅,手輕輕一捏,手骨咯咯吧吧的亂響一氣,說道:“我羅瘋子,要是會逃,就不是羅瘋子。”

羅岱雖然自詡瘋子,但並不意味着羅岱真是瘋子。戰場之上的審時度勢,他還是有的。他的膽子固然大,不過大多都是藝高人膽大,他僅僅一掃衝過來的明軍騎兵,大多數零零散散的。數量也不多。

他自然不放在眼裡。

不退反進,硬生生的衝了上去。

而後一批一批騎兵下船隻之後,稍稍修整一下,就次第的加入戰場之中。

如果剛剛開始羅岱人單力薄的時候。他還有一點點危險。但是隨着騎兵數量的增加。夏軍騎兵立即佔據了上風。

一兩個時辰過去之後,忠貞營拼湊的騎兵明顯不是對手。羅岱更是得勢不饒人。甚至不限於野戰,還開始攻打明軍外圍的幾個小寨了。逼近大營。

明軍頓時也懂了起來。

當張軒從船上下來的時候,就聽見這個消息。

“報,羅將軍破明軍百騎,斬一小校。”

“報。羅將軍,復破明軍百騎,斬一小校,破明軍一寨。斬一遊擊。”

“報----”

“好了。”張軒說道:“不用說了,告訴羅岱,讓他悠着點,見好就收。”

“是。”立即有人答應下來。

張軒對羅岱還是很放心的,勝負暫且不說,羅岱逃命的本事決計不容小窺。不客氣的說,如果有一場全軍覆沒的大敗,張軒是決計逃不出去的,而羅岱活下去的機率卻很大。

只要他想。

而且張軒此刻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沒有時間多管羅岱的事情。

大軍登陸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張軒看上去目中無人,以一種驕橫的態度登陸,但是具體到行動上的時候,還是很小心翼翼的。比如先放羅岱上岸,就能表面一二。

羅岱所部在明軍與張軒所部登陸的夏軍之間,構成了有力的緩衝,再加上洞庭湖上停留的船隻,大炮可以直接覆蓋不少地段。第二波登陸的就是鄧和所部,也就是張軒最信任的汝寧軍。

汝寧軍在船上都準備好了。

一登陸,就用現成的柵欄,類似模塊化的行動,幾乎在轉眼之間,就修建一道柵欄。

柵欄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甚至還有意留下不少缺口。汝寧軍各部人馬,以哨爲單位,整整齊齊的席地而坐。武器都放在手邊,隨時準備出戰。

此刻他們似乎也放鬆下來的,軍官也不多管,有的人士卒翻出乾糧,喝着竹筒裡面的水,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這種熟悉的場景,讓張軒有些出神,他似乎回想到了當初軍訓的時候。

不過,汝寧軍與當初那些軍訓的學生決計不同,數年的征戰,汝寧軍早已磨礪成一把寶刀。

不要看他們好像鬆散的樣子,只要一聲令下,他們立即就能轉化成戰事狀態。

只需看一個細節就可以了。

雖然有人吃東西,有人喝水。但是他們不管吃東西,還是喝水,都是小口,一點點的,不會吃太多,也不會喝太多。

並不是這些丘八講究禮儀。

而是他們知道,在大戰之前,吃的太多,太急很容易影響自己的狀態。

他們其實在船上已經吃過一頓了,現在如此作爲,更多的是爲了放鬆精神,而並不是補充營養。

這是第二道防線。

而在汝寧軍後面,纔是其他軍隊。

他們負責的更多,安營紮寨,將船上的火炮全部挪下來,建立起一個個跑兵營地。

張軒帶過來的,人數並不多,即便張軒所部加上曹宗瑜所部,兩部加起來,也比不上明軍的數量。

但是張軒卻有信心,擊敗明軍。

他的信心在什麼地方,就是因爲這些人都跟隨張軒數年的舊部,打過官軍,打過清軍。

不敢說天下精銳,但自信遠在對方之上。

而張軒部下,也沒有辜負張軒的期望。不過半日的功夫,一個營地的雛形就已經建立起來了。

雖然看上去很簡陋,甚至還有很多地方都有缺陷。但是要看誰來守。

張軒自信,這對明軍來說,就是銅牆鐵壁了。

日光轉移,從東到西。

一處處臨時棧橋深入水中,剛剛下船的時候。如羅岱等人還要涉水一段時間。

但是隨着時間推移,一處臨時營地就建設好了。

一天的時間,雖然不算長,但也不算短。雖然很多地方都是急就章,比如說營地並沒有完全建好。一部分士卒必須住在船上。

張軒的中軍大帳,也放在船上了。在天色將暮的時候,羅岱這才收兵,拎着四五個腦袋,來見張軒。見了張軒之後,將頭顱擲於地上。頓時滾的到處都是。血腥味讓張軒也很不舒服。

羅岱說道:“大將軍,這每有一個人頭,最少也是一個守備遊擊。”

張軒見羅岱一副請功的樣子,說道:“知道了,你的功勞,我不會忘記的。來人,將這裡清理一下。該說正事了。”

張軒早已習慣這樣血淋淋的樣子了。他話音一轉,說道:“今日紮營已畢,明日當如何交戰,諸位將軍意下如何?”

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十章 裝備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四章 填壕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二十章 伏擊第三章 岳陽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三章 授田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章 叛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章 平城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
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十章 裝備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四章 填壕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二十章 伏擊第三章 岳陽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三章 授田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章 叛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六十章 鑄炮第五十章 平城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