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填壕

?

第四章

填壕

望樓很高,風也不小,張軒的耳邊只有風吃旗幟的獵獵之聲。

望樓有四丈之高,根本就是一座高臺,下面有三對輪子的地盤,可以推着走,車上面有第一層是高臺,而一米多高的高臺,就好像是底座一樣。上面四根粗大的巨木固定好,最上面頂着一個小平臺,只有站兩個人的空間。

上面還有一面旗幟,被風吹動。旗幟上寫着一個大大“袁”字。

本來沒有這麼高的望樓的,一般望樓不過一兩丈高,但是張軒強烈要求,望樓一定要與對面的城牆齊平,最少能看見城牆上的調動。所以才製造出這個。

張軒剛剛上來的時候,還不敢上,唯恐這個東西忽然塌了。

張軒多少次險死還生,卻死在這東西上面,可就太可笑了。

不過,他還是小看古人在木工之上的造詣。

這望樓被八根繩索,錨定在地面之上,談不上紋絲不動。但在風中也沒有讓張軒感受到搖晃之感。算是可以了。

張軒在這個位置上,能將戰場之上的所有情況都盡收眼底。可謂一覽無餘。

在他的眼中,無數人組成四五道長龍,這些人在遠離羊馬牆炮火的距離,散漫着站着,然後通過一輛輛棚車,組成的通道來到陣前到底盾車後面,再衝盾車後面衝出來,將泥土倒進壕溝之中。

所謂的棚車,是張軒起的名字。

這個車沒有底,只有頂棚與兩側擋板。拼成一道走廊。

不過,這一道走廊,也不是多麼可靠的,時不時有炮彈從各個角落打過來。

有的因爲力道盡了,被硬木擋板彈開了,有的直接被炮彈打穿,隨即打死十幾民夫。面對這個情況,也不過是,將損害的棚車換掉而已。

人命不值錢。

張軒覺得戰事再也沒有其他變化了,也不見官軍有反擊之意。也就從望樓上下來了。

“怎麼樣?”袁時中就在下面。

由於望樓之上,空間有限,張軒不敢讓兩人同時上去,故而袁時中就在下面等候。

張軒說道:“看樣子,城中無疑在城牆下面打上一仗。一兩日之內,我們就能直抵城下。”

袁時中說道:“剛剛闖王與羅帥分別派人來觀戰,估計我們這裡的情況,早就傳到閻李寨與橫池鋪了。羅帥哪裡的動靜不大,但是闖王那邊,已經開始扒磚了。我們是不是加快進度。”

壕溝並不是不可度過的。

度過壕溝的辦法很多,填壕是最笨的,至少李自成沒有用這個辦法。

李自成直接打造了一些壕橋車,這車長有兩丈左右,推到壕溝之中,直接陷進去,就成爲一道橋樑。大隊義軍就是這橋樑之上衝過去。開始闖營攻城的老三樣,扒磚,挖城,炮轟。

而且開封城的城牆已經被扒了一遍,現在的城磚都是剛剛修建好的,而且僅僅在緊要的地方,如同城門處,還有城角處包磚,也好扒多了。估計一兩日之內,闖營與官軍就要再顯二攻開封時的短兵相接。

不過,張軒也知道,闖營決計不會如上一次那麼拼命了。

闖營對開封城已經有一絲怯意了。

這一次進攻,不過例行公事而已,絕沒有拼老本的意思。

張軒說道:“打得快,並不意味打的好,開封這座堅城,快不得,必須慢慢來。”

袁時中說道:“好。”

其實袁時中一點也沒有加快速度的意思。

即便死在戰場之上的那些不是袁時中的嫡系,但也是袁時中的力量,袁時中才不願意讓這些人白白犧牲的。袁時中對張軒進攻開封的通盤計劃都有了解,這這幾天之內,兩人談論過很多次了。

袁時中對張軒計劃最滿意的一點就是,準備多,傷亡少。而且很有力度,即便是闖營督戰,也不會說小袁營不賣命。

對袁時中來說,這一戰最重要不是能不能攻克開封,而是練兵。而張軒的計劃之中,正合袁時中的意思。

慢慢打,不着急,只有糧食充足,袁時中願意以開封城爲磨刀石。慢慢的磨下去。

高名衡,黃澍,桑開,在北城門上。看着數次即將填平的深壕,嘆了一聲,說道:“把兒郎們,都叫上來吧。”

黃澍說道:“大人,羊馬牆足以一守?”

高名衡說道:“我知道羊馬牆可以一戰,但是我們沒有那麼多敢戰之士了。”

高名衡這話正中開封城缺點。

沒有足夠的精兵,開封城之中,洋洋灑灑似乎有十萬大軍,但是細數這些軍隊,有大相國寺到底僧兵,有清真寺的寺兵,有各坊的坊兵,還有高名衡河南巡撫的標兵,等等,除卻陳永福,數千銳卒,有與賊人野戰之力,其餘的軍隊,不過有守城之功。

城下的羊馬牆雖然堅固,但是在羊馬牆之後堅守的,已經是除卻陳永福之外,少有的精銳之士。羊馬牆總就比不了開封城牆。

“是。”黃澍壓不住高名衡,只是狠狠的看了桑開一眼

在高名衡來巡視之前,黃澍與桑開之間,就有爭論。

桑開認爲,將這些士卒放在羊馬牆上,是沒有必要的。不過拖延一兩日的功夫,卻有付出更大的傷亡。這樣得不償失。只是桑開的資歷身份,根本無法與黃澍相比。

高名衡來了之後,纔算是一錘定音。

黃澍說道:“高大人,下官認爲應設社兵?”

高名衡說道:“社兵?”

黃澍說道:“開封城富甲天下,家資百萬之上的有數十家,而保開封城,也是保全他們的身家。當令他們各出子弟,爲社兵之官,並徵召汴梁豪傑之士,爲卒。將汴梁讀書人也爲官長,曉之家國大義,激以忠孝之心。可爲勁卒。不費官府一粒米,即可養一支能戰之兵。”

高名衡心中微動。

高名衡也明白,黃澍的意見,其實將開封城中大戶家丁護院徵集起來了。

畢竟,徵召主家嫡系子弟爲軍官,家裡們怎麼放心,將家中的獨苗給交出來,勢必派人保護。而且讀書人爲軍官,也讓高名衡有所感,畢竟這年頭的兵痞的不可靠,天下皆知。

縱然是陳永福,不是那種跋扈之輩。但是高名衡也想在手中掌握一支可靠的力量。

以讀書人爲軍官,這一支軍隊能不能戰,高名衡並不知道,但是想來一定很可靠。不過,現在高名衡剛剛從富戶手中敲了一大筆銀子,現在又這樣做,有一點吃相太難看一點。而且如果闖賊入上一次,在開封城下待半個月的話,以開封城現在的能力,就足以維持,兵已經夠多了。

高名衡說道:“這一件事情先緩緩。”

“是。”黃澍說道。只是他口中這樣說,心中卻不大甘心。

高名衡的命令一下,羊馬牆的後面的士卒紛紛退入開封城之中。

雖然還時不時有火炮干擾填壕,但填壕的速度,還是大大增加,只是天色已晚,再加上,填壕的工程量不小。故而息兵修戰,第二天一早,更多民夫上前,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填平壕溝,推平羊馬牆。從小袁營到開封城下,近十里之地,一馬平川,再也沒有一點阻礙了。

闖營攻開封城不克,力度也就降下來了,例行公事的意味非常明白。而這一日,張軒近半個月的準備,終於拉出來亮相了。

小袁營南側的寨牆全部被推平,無數大大小小的攻城器械,從小袁營之中推了出來。小的不過如盾車,大的有兩三層,最少有兩三丈高,而最高大的那個有五層,與開封城牆一樣高,高四丈五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七章 下蕭縣第十二章 作坊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十章 綠帽子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七章 下蕭縣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八章 紮營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章 瑣事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
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七章 下蕭縣第十二章 作坊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十章 綠帽子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七章 下蕭縣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十八章 紮營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章 瑣事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