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

當在文安之到達常德府的時候。就面對這樣的局面。

在常德北面,高一功連營數十里。烽火連天。

高一功進入南明境內,連克數縣,截獲了不少物資裝備,讓大軍看起來更加雄壯一些。

還有前鋒正在一步步填平護城河,開始攻城之前的準備。甚至有偏師進攻桃源縣,想從上游渡過沅水。

一副放開大戰的樣子。

“文大人,你真能讓高一功放手?”堵胤錫說道。

文安之說道:“請堵大人放心。”

文安之一揮手帶着人下了城牆,一會兒,城門就打開,文安之帶着幾十個離開了常德城。

在隨從的大喊道:“大明兵部尚書督察御史文安之,拜會高將軍。”

一聲聲的高呼之中,聲音遠遠的傳到了高一功大營之中。片刻之後郝搖旗帶着百餘騎出來,騎兵雁翅列來。郝搖旗緩緩踱馬而來,說道:“文大人,我真沒有想到,你還真會回來。請吧。”

文安之說道:“請。”

文安之引入大營之中,高一功高據正位,李過與黨守素分列左右。

各式將校分列兩側,一個個昂首挺胸,帶着幾分趾高氣昂。

“這是下馬威。”文安之明顯的感受到不同。心中暗道。

這就是形勢不同。

當初在鄖陽城下,大軍惶恐無路。文安之就是一道指路明燈。高一功與李過對他的態度明顯不同。

而高一功勢如破竹,連克數縣,收攏的物資,讓軍中恢復了幾分元氣。

更重要的是士氣。

自從一片石之後,闖營就再也沒有感受到勝利的感覺了。而如今一場場勝利養出了銳氣。讓闖營士卒多了幾分傲氣,大抵想打不過清軍,還打不過官軍。打官軍,闖營是行家裡手。

所以現在氣質明顯不同。

文安之絲毫不動神色,說道:“拜見高將軍。”

“文先生何來之遲?現在已經是兵部尚書了?”高一功說道。

文安之說道:“這都是陛下賞功。所賞之功,就是招撫高將軍之功。”

高一功說道:“是嗎,就讓文先生失望了,我現在這個心思了,時過境遷。不過爲了報答文先生夷陵之功,來人封千兩黃金,給文先生程義。”

“多謝高將軍厚愛,只是高將軍未免不智了。”

高一功說道:“此言怎講?”

文安之說道:“高將軍感覺常德城如何?”

高一功面並不改色說道:“不怎麼樣?”

文安之感受高一功有幾分嘴硬的感覺。文安之跟着高一功所部走了一路,對高一功所部的瞭解非常深,也正是如此,文安之才能感受到高一功所部,外強中乾之態。

最少經過千里跋涉的高一功所部,急需修養。最少經歷不了一場殘酷的攻城戰。

文安之說道:“常德左包洞庭之險,右控五溪之要。乃古之黔中路也。北屏荊州,南臨長沙。乃荊湖之脣齒,黔滇之咽喉。湘中爭鋒少不得常德,常德城建立在洪武六年,乃是洪武年間建造的城池。設有六門,城牆有兩丈五尺之高。歷代皆有加固。不敢說天下堅城,但也是金湯鐵鎖。”

“再說人,堵大人乃是崇禎十年進士,在長沙知府任上,屢挫敵鋒,以知兵著稱。可謂朝廷少有的知兵大臣,而且張獻忠過湖南,因楊文弱公之故,於常德殺戮最重。常德士紳慘遭荼毒。楊文弱雖去,楊文弱之子楊山鬆願意毀家報國,一心守城。”

“故此,高將軍想要攻下常德城。非曠日持久不可了。”

“而高將軍承受住曠日持久?我提醒一下高將軍,張軒,大夏鄭國公,西京留守,鎮南將軍。可就在荊州。”

高一功眼睛微微一眯,最後一句話,才說中了他的心思。

文安之之前所說的話,雖然很漂亮。但也僅僅是漂亮而已。這樣大話誰都會說,誰都能說。

但是他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南北兩邊夾擊之事。

常德城雖然不如文安之所說那樣不可攻克,但也不是輕輕鬆鬆的能拿下來的地方。

一旦向南攻不克常德。張軒看透他與朝廷之間,並非親密無間,一定會大舉南下。

兩面爲敵之下,他大概只能轉山溝了。

所以,他一直想緩和一個方向的敵人,他選中當然是南明瞭。

正如如此,高一功才擺這大的架子來見文安之。所謂嫌貨纔是買貨人。

如果不是想在談判之中佔據上風,高一功吃飽了撐着。

“那麼請文大人說說,長沙那位給我什麼條件?”

文安之說道:“陛下封高將軍爲襄陽侯,封李將軍爲鄖陽侯,封黨將軍爲宜陽侯。”

“世襲罔顧,丹書鐵劵,與國同休。”

這個時候,大明的爵位還沒有爛到不值錢的地步,大明朝廷對功臣雖然有些刻薄。但是爵位還是值錢的。

“三位將軍並掛將軍印。長江以南,常德以北十數縣,盡爲三位將軍轄地。朝廷還每年向三位將軍協餉十萬兩,如果不夠的話,還有的商量。”

高一功聽了之後,左右看了看,與李過與黨守素對了一眼,高一功看得出來,李過的眼神還很平靜。但是黨守素眼神還是波動的。

黨守素已經心動了。

黨守素心中沒有太多的野心,如果大明能得天下,一個世襲罔顧的宜陽侯,對他來說已經夠了。就好像他跟着李自成打天下,就是爲了這些而已。

高一功心中暗道:“罷罷罷。我們需要一個落腳之地,有朝廷支持張軒,還能對付。”

高一功說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說說吧,陛下要我們做什麼?”

文安之說道:“高將軍快言快語,陛下只有兩個要求,一個是請三位將軍分別上京面聖,陛下求賢似渴。對三位將軍也是思慕已久。此其一也。”

“其二,就是漢賊不兩立,王爺不偏安,陛下偏遷長沙以來,無時無刻不再想,北伐江漢之間,重回舊都,而今正當其時,故而陛下的意思,就是請三位將軍襄助北伐。”

李過對這個最有興趣,說道:“北伐,怎麼打?從什麼地方打?”

文安之說道:“這事情,要三位將軍到了長沙之後,與陛下商議。”

高一功說道:“請文先生稍等片刻。”

高一功讓所有人都退下去。

高一功,李過,黨守素三人商議。他們三人是這支軍隊核心。

李過當先說道:“我覺得不錯。”

對李過來說,能與夏軍作對,能爲李自成報仇,就再好不過了。

黨守素說道:“高將軍意下如何?”

雖然是在問高一功的意見,但是實際上,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意圖,就是他不反對。

這樣情況之下,即便爲了團結。也不好反對。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當大明侯爺吧。”隨即高一功有些自嘲,說道:“沒有想到我跟朝廷作對一輩子,到了如今,居然還做了朝廷的人。”

高一功是高迎祥的子侄。可以說是造反世家出身,而今卻成爲大明的侯爺,高一功自己都有一些接受不了。

真是,今日是敵,明日是友。誰是敵,誰是友,還真說不清楚。

三人商議之後,就答應了文安之的條件。

不過,僅僅是框架上。具體到細節之上,還有很多事情要商議。

文安之就住在軍營之中,派人去常德城中,聯繫堵胤錫,讓常德城之中首先送出一批糧食,大順軍接受了。

雖然雙方談判的進展,氣氛已經漸漸緩和起來。隨即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了。

畢竟如此大事,各方想並不知道都不行。

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章 樊城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六章 蕭縣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章 綠帽子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三章 岳陽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四章 填壕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五章 離京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
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一章 樊城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六章 蕭縣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章 綠帽子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三章 岳陽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四章 填壕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五章 離京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