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

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一月如勾,掛在天邊。

本來平靜下來的營地之中,再次喧鬧起來。

不過這種喧鬧相當的沉寂。

喧鬧與沉寂本是相對的,卻呈現同一時刻。

因爲張軒的命令,不許點火,不說話,不隨便發出聲音。每個人口中都咬着一根木棒。但是大軍行動,數千人一起出動,又怎麼一點聲音都沒有啊。故而就呈現在這個樣子。

張軒就在營門之外,首先出來的是王進才所部。

不得不說,現在王進才所部,已經是張軒的所部的王牌了。

無他,曹宗瑜在張軒麾下,練兵之能是第一的,但是臨潁城南斷後一戰中,曹宗瑜麾下,幾乎傷亡殆盡。而其他新上任軍官,根本不如王進纔對自己麾下的掌控能力。

張軒帶着幾個親衛,都在站在野地之中,只是夜色漆黑,數米之外,就看不清楚對方是誰了。

羅岱早已先行一步了,他要爲大軍開路。

月色昏暗,漫天的星辰就變得璀璨起來,張軒固然能憑藉天空之中的星辰分辨南北,但是地面之上的路徑,卻看不大清楚了。但是對羅岱來說,卻是小事一件,他派人在前面留下士卒引路,而大隊人馬都是與之前一樣,讓沒有夜盲症的士卒在前面引路,拉緊一根繩子,後面的士卒都攥着這根繩子前進。

王進才所部後面,是黃旭所部。

張軒看黃旭所部出營之後,也就不看後面如何了,而是徑直南而去。

張軒這一次破釜沉船之意,營中兩千士卒,幾乎一個不留的全部帶出來,而費了不少功夫,建立好的營地,剎那之間,就成爲一座空營。

黑暗之中,張軒也分辨不出自己的走到什麼地步了,而腳下也不是什麼路,而是荒地,也幸好是春天,萬物雖然復甦,但還沒有茂盛的生長,大多都還能看清地面輪廓。

忽然張軒聽見羅岱小聲在身邊說道:“到了。”

張軒越衆而去,遠遠的向南邊看過去,卻見四座營寨,相隔一里左右分立,正如羅岱所言,三座營寨在東邊,一座營寨在西邊,而張軒所在的地方,就是在他們的北邊,從張軒這個地方看過去,只能看見一片片閃動的篝火,更加詳細的就看不清楚了。

張軒目光細細的看過這些營寨,然後將注意力轉移到西邊那一座營寨之中。從規格上來說,西邊這座營寨要比東邊這三座營寨要好一些,張軒認可了羅岱的判斷,也就是說西邊這個營寨之

中,有大官。

“人都到齊了嗎?”張軒壓低聲音問身後秦猛。

秦猛說道:“還沒有。夜裡看不清楚,我再去後面看看。”

張軒說道:“快去,讓已經到達的士卒,就地休息,吃乾糧。並將後面的士卒,安置在兩側。”

“是。”秦猛立即過去了。

張軒看了看天色,他沒有那種古代人的技能,看看星辰,就能判斷出有幾點了,只好問身邊的人:“現在是幾更天了?”

周輔臣擡頭看了看,說道:“大抵有三更。”

三更半夜,也就是十二點左右了。

張軒所部是天黑不久,就開始出營,再加上夜裡趕路,還要小心謹慎不發出聲音,用好幾個小時,走了十來里路,也不算慢了。

對張軒來說,現在只能等了。等所有士卒到齊。等全軍準備妥當。或者等敵軍發現。

每一分鐘對張軒都是一種煎熬。

即便是紮營,並不說這些官軍營地對外面的情況,就沒有一點反應,明軍的斥候,爲什麼被稱作夜不收,就已經說明問題了。而且張軒也明白的很,他數千士卒的行動,豈能一點痕跡都沒有?恰恰相反,動靜還相當不小。

張軒也明白,這是能約束的最好情況。

故而,他隨時都有可能被發現。一旦發現,在野地裡面,又沒有營地堅守,又是面對騎兵,會有一個什麼下場,他很明白。

張軒很緊張,但這種緊張也不能顯露出來,他摘下自己的披風,鋪在地面之上,說道:“人到齊了叫我。”隨即躺在地面之上,片刻之間,鼾聲大做。

其實,張軒睡覺,從不打鼾。

“冥冥之中,將我從現代送到這個時代的力量,不管是神邸也好,還是其他什麼東西也好。你如果想讓我在這個世界之上,有所作爲,就保佑我,今日之戰必勝。”張軒也變得患得患失起來。

官軍營寨之中。

汪喬年現在還沒有睡覺。

他是氣得睡不着。

按他的本意,是要一天之內,奔襲到臨潁城下,卻不想,早上拔營的時候,催促了數次,才姍姍啓程,到了下午沒有多久,大軍就不走了。不管汪喬年怎麼催促,就是紋絲不動。

一天計算下來,僅僅走了四十多裡而已。

臨潁,襄城,郾城,三地之間的距離,就好像是一個三角形。臨潁與郾城之間,相距六十里,臨潁與襄城之間,大概有九十里左右,而郾城與襄城之間

,大概有一百二十里左右。

也就是本來打起精神,一天能夠走完的路,硬生生被這些兵痞給拖成了兩天。

這樣一來,哪裡還有什麼突然性啊。

汪喬年對這一戰的情況越發不看好。

但是受命於朝廷,豈能因成敗而裹足不前?

其實汪喬年本來對這一戰並不看好,他原本擔任陝西巡撫,在傅宗龍死後,就長嘆說道:“傅公一去,平賊無人矣。”然後他自己卻沒有想到,是他接任傅宗龍的位置。然後被崇禎逼着速速討賊。不過,他在陝西一兩個月,摸清秦兵底細之後,更加沒有信心了。他自己都說:“收三兩萬新敗之軍,如何能抵闖賊新勝之師,猶如割肉飼虎,然兵不可不出,否則將棄河南民心。”

上有皇帝逼迫,下有士卒殘敗。汪喬年絞盡腦汁,想辦法如何能打贏。

“來人。”汪喬年說道:“派人去襄城,讓城中士卒報效糧食萬石,白銀萬兩。”

“大人,襄城小縣,剛剛爲賊所掠,如今哪裡拿得出這麼多的錢糧啊?”張永祺大驚道。

張永祺是襄城士紳的代表,也是有張永祺等幫忙,裡應外合,襄城纔會一鼓而破。所以他更是明白襄城的家底。襄城縣並不大,如果是豐年的話,區區萬石糧食還是拿得出來的。每年的春秋兩稅,都有萬石錢糧。

但是現在是什麼時候,現在河南三年奇荒之後,百姓嗷嗷待哺,有父子相食,夫妻相食,特別是冬季將盡,春季將來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即便是野地之中的野菜,都還沒有長出來,銀子倒是小事,但是收刮全縣的糧食,未必有一萬石之多。

即便有,將這糧食全部供應軍中,襄城百姓怎麼辦?餓死嗎?

“我豈能不知道。”汪喬年說道:“但是如今三軍匱乏不前,不以錢糧激勵,這些士卒恐怕不堪做戰,一旦三軍失利,襄城再落入賊手,恐怕將有不忍言之事,如此局面,只能先苦襄城百姓一時了。”

張永祺心中頓時一冷。

想來也是,如果闖賊再打過來,他們這些獻城之人,但下場如何,根本不用說,定然是悽慘無比。到了這一步再也沒有半途而廢的可能了。他只能咬着牙說道:“遵老父母之命。”

只是這一句後面,到底有多少血淚,卻是不忍細看。

“殺。”

他們剛剛交代好,陡然聽見喊殺之聲大做,本來寧靜的夜晚,頓時喧鬧起來,汪喬年猛地起身,拎起身邊的寶劍,掀起門簾衝了出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章 伏擊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八十四章 將變
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二十章 伏擊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八十四章 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