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

但是出征也是一件麻煩事情。

兵部衙門之中,一條長案放在中間,兩側都是文官,一邊以張軒爲首,一邊以張質爲首。噼裡啪啦的算盤之聲,不絕於耳。長案之上都堆滿了賬冊,一邊是張軒軍中的花名冊,一邊是戶部的物資清單。

雙方文員都在討價還價。

張軒這一段時間,都在與張質商議。

羅玉龍很明顯將江南當做曹營的根本要地,故而整個浙江省,都容不得有軍閥存在。

張軒在寧波統領浙南數府,又允許便宜行事,截留稅款,不是軍閥,也是軍閥了。

張軒有幾分後知後覺的感受到,他此番出征,未必不是基於這個原因。

江南根本,是張軒先提出來的,也是曹營一直以來的總戰略。

正因爲以江南爲根本,故而,一些次要地方,就能容忍半獨立勢力,比如袁時中,高傑,黃得功。

張軒固然是嫡系人馬,但也不能因此影響了南京。

而今,南京之所以能制衡各地方,因爲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南京手中的實力,比袁時中,高傑,鄭芝龍加起來還強一帶,第二,就是錢了。

這一遭,對鄭芝龍大抵沒有什麼用處,但是不管是袁時中,與高傑都不能拒絕南京方面的餉銀,以及跟着餉銀一併過來的文官們。

而張軒所佔據的寧波,紹興一帶,也是自古以來的富庶之地,張軒在浙南就有一些礙眼了。

所以,張軒出征之後,就出現曹營第一個文官的地方大員,就是浙江巡撫,而王龍也升任浙江總督,總理浙江軍政。而南直隸長江以南的精華地帶,也按照舊例,以南京總領。

也就是說,在政治劃分上,這兩地很明顯的文官化。

地方將領最少沒有截留稅款的權力。

這樣的事情,張軒也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曹營越強大,背靠大樹好乘涼。

張軒估計,最近一段時間,軍隊在修整,但是以錢謙益爲首的文官也沒有閒着,估計過一陣子,除卻高傑,袁時中,鄭芝龍所部的轄地之外,其他地方都會收爲南京直轄。

從這裡也看出來,張應元爲什麼罵錢謙益爲老狗了。

雙方的矛盾,幾乎是到處都是。

羅汝才一邊放縱文官收權,一邊又在武將這邊做好人。而羅玉龍乾脆就是文官的總後臺了。

曹營畢竟是羅汝才的曹營,羅汝纔在,這事情還壓得下去。如果羅汝纔不在了,羅玉龍來辦,這事情反而不好辦了。

故此,張軒將浙南數府,都要交接給張質,特別是軍隊。

張質的意思是,張軒在浙南編練的新軍都歸到王龍這個浙江總督的名下了。

除此之外,張質還給張軒報出預算,汝寧,徐州,金華三軍,還有楊繩祖部餉銀,賞賜,有好幾十萬兩之多,糧食供給等等,張素也被升爲江西巡撫了。

很多事情,張軒之前都沒有經歷過,這一次,還是第一次。

羅玉龍花了不少心思,將曹營的草臺班子改造成這個樣子,也讓事情麻煩多了。

之前,張質是處於半獨立的情況,只要一聲令下,自己出動,很多東西都自己備好的,但是如今,很多事情都要與兵部溝通好了,連張素今後也不是張軒的幕僚,而是吳王麾下的文官。

雖然同樣被張軒管轄,但是地位卻大大不同了。

還好,張質與張軒的交情不錯,張質並沒有爲難張軒的意思,大筆一揮,所有物資都是給得超額的,但是與此同時,張軒也失去了從浙南府縣隨意徵召物資的權力。

必須通過地方官來辦,是事後還要與兵部對賬。

太陽從東邊落到西邊,一根根蠟燭也點燃了,今日才總算是結束了。

“終於結束了。”張軒打着哈欠,說道:“大兄,今後都這麼麻煩嗎?”

“其實,今後不用這麼麻煩的。”張質說道:“不過,是第一次,我要盯着些,今後,你派你軍中長史,我派兵部侍郎來就行了。這些事情不需要我們出面的。”

張軒點點頭,也明白,今後公私不分的情況,就要結束了,養兵的錢,必須走兵部的仗,自己再貼錢進軍隊的事情,不能再做了。

“對了。”張軒問道:“火銃的價格定下來嗎?”

“每杆鳥銃五兩銀子。”張質說道:“本來最近征戰連連,鐵料的價格都上漲了,打造一根槍桿,需要四十斤鐵料,才能煉出來五斤精鐵,如此打出來的鳥銃,纔不會炸膛。之前官府的報價一般在三兩七錢,到四兩之間,但是想打造出合格的火銃,必須加錢,五兩一根,已經是極限,不能再壓低了。”

一想起火銃的事情,張質微微皺眉。

數以萬杆計的火銃,已經是他最爲掛心的事情了,他清理了南京府庫之中的鳥銃之後,纔不得不咬牙加錢。

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過來的,現如今江南大旱的苗頭越來越明顯了,今年稅入說不定,就要大減了,張質所在兵部,可是花錢最厲害的衙門,自然也只是省錢。

只是有些事情是不能省。

南京庫存的火器,數量龐大,樣式不少,但是除卻重新當成鐵料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用處了,要麼不是時代久遠,洪武年間的東西都有,那些東西,幾乎一摸,一片鐵渣了。

要麼就是偷工減料嚴重。

拔下了錢糧,層層剋扣,工匠們不偷工減料,是無法養活一家老小的。

“我不管大兄如何難辦。”張軒說道:“我要的火銃,是絕對不能少的。”

“這點你放心,等你到了金華的時候,東西應該已經到了。五千杆,一杆不少,一杆不多。”張質說道。

張軒還在南京,但是張軒麾下各部,都已經開始調動了,這一次進攻江西的出發地,就是在金華,各部人馬從各地正在向金華集結,而王龍也從松江南下,駐守杭州,並接管沿海防務,張軒留下的數萬新兵,乃至舟山阮進部。

算算時間,張軒還能在南京等上幾日。

夜色已深,張軒也不再兵部衙門多留,打馬回家。

回答家中之後,卻聽說姚啓聖已經等候多時了。從中午一直等到晚上。

張軒說道:“讓他過來。”

張軒換身輕便的道袍,坐在書房之中,姚啓聖就被人帶過來。

“學生拜謝大人,天高地厚之恩。”姚啓聖說道。

張軒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說道:“我這幾日在兵部忙得暈頭轉向的,可是恩科放榜了?”

“正是,學生因大人之助,乃是今科狀元。”姚啓聖說道。

說到這件事情,姚啓聖一時間不知道該恨張軒,還是該感謝張軒了。

姚啓聖萬萬沒有想到,張軒給他安排的前程,就是今科狀元,這個前程可以說非常好,姚啓聖也是喜出望外。

但是,張軒這樣做,可不是爲了姚啓聖一個人,而是爲了酬吳之屏之功,纔不會保密什麼的,故此消息船的飛快,很快各路士子就明白了姚啓聖這個狀元的原因。

一時間議論紛紛的,什麼酸言酸語都有。

這些,姚啓聖還能撐得住,他也不是那種矯情的人,姚啓聖書讀得還可以,但是狀元之名,卻不敢說一定能到手。有一個狀元在身,即便是有些罵名又怎麼樣了。

他不在意。

但是有一點,他不得不在意,就是他在曹營之中的未來。

毋庸置疑的一點,他姚啓聖已經是張軒的人了,即便他否認也不行。

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六章 拔營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章 填壕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四章 張青天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三十一章 鐵
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九章 搶收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六章 拔營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章 填壕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四章 張青天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十三章 老營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三十一章 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