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渡河

“淮河在鳳陽一段,就綿延數百里。”張素說道:“其中暗道,渡口,數不勝數,我們可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張軒說道。

“對,大軍分爲數路,一起渡河,其中東側爲虛,西側爲實。”張素說道:“令周將軍把守下游,爭取時間。想來官軍攻破數道浮橋,也是需要時間的。”

“趁着這個時間,一口氣,將大軍渡過淮河。”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分道渡河?”

這個辦法好不好,張軒說來很不好。

缺點非常明顯,第一水上的戰鬥沒有優勢的情況之下,張軒無法保證周輔臣能牽制住下游的水師。第二,渡河不僅僅要考慮淮河之上的問題,還有考慮對岸的情況如何?

不說別的,如果分道渡河,每一處第一批上岸的士卒都不會有多少戰力,如果張軒是馬士英的話,就在這個時候,放出手中最精銳的人馬,來一個馬踏連營。

一個個將橋頭堡給挑了。

但是有別的辦法嗎?

張軒說道:“大軍渡河,既然分道渡河,那就是浮橋越多越好,我們有足夠的材料搭建浮橋嗎?”

“末將,可以從上游調下來一批漁船,可以用來建浮橋。”周輔臣說道。

有船最好,有足夠的船隻並在一起,上面鋪上本板,就是所謂的船橋。這東西比木筏什麼的好用多了。

“那麼,你能不能支撐一天一夜時間。”張軒說道。

周輔臣一時間沉默了。

他知道他這個問題,關係重大,關係到這一戰的成敗,這數萬人的生死存亡。他很想說可以,但是嘴上似乎掛了千斤重擔,就是張不了口,他在心中翻來覆去的想,最後才說道:“可以。”

“好,既然你說可以,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張軒說道:“需要幾天籌備?”

“三天。”周輔臣說道。

“我給你五天時間。”張軒說道:“我將數萬將士的性命都交給你了。”

“是。”周輔臣說道。

且不提周輔臣這般下定決心,這一次決定不容許失敗,單單說,下游沈廷揚所在之處。

臨淮縣北邊的碼頭之上,

此刻這裡早已被封鎖的嚴嚴實實的,被官府徵用了。沈廷揚的大營就駐紮在此處,此處有建造好的碼頭,雖然不夠沈廷揚船隊停泊,但也省了沈廷揚很大麻煩。

不過,這一次,沈廷揚卻要騰出來不少空位來。

無他,路振飛要到了。

路振飛接到沈廷揚的口信之後,也知道沈廷揚再在臨淮縣待下去,也有一點強人所難,畢竟沈廷揚本職是改漕爲海,併爲遼東,山東,北京一帶提供糧食,而不是在這裡作戰。

而且聽說,沈廷揚大敗賊人水師,大概也覺得賊人水師不足爲慮了,故而也匆匆徵召了一些槽船,從洪澤湖逆流而上,來到了臨淮。

沈廷揚之所以這樣的做,就是爲了路振飛接風洗塵。

“季明見過路公,路公這邊請。”沈廷揚在碼頭之上迎接路振飛說道。季明就是沈廷揚的字。

“季明這一次,幫了我大忙,來日定然爲季明請功。”路振飛雙手扶起沈廷揚說道。

“區區小事,何足掛齒,我已經在城中設了酒宴,還請路公賞光。”沈廷揚說道。

路振飛豈能不過沈廷揚面子,雙方觥籌交錯之事,就不必細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沈廷揚說道:“既然路公已經到了,季明公務在身,就不在此地久留了,還請路公見諒。”

路振飛自然是再三挽留,不過挽留不得,只能讓路振飛離開了。

不過匆匆一日,臨淮縣之中,就換了人。

沈廷揚在淮河之上,長出了一口氣,說道:“總算是將這個燙手山芋給扔出去了。”

兵危戰急,誰知道會出什麼事情,哪裡有他海上運糧來的輕鬆。這個年頭,一個個看上去精明強悍之輩,登上領兵大臣之位,都沒有一個好結果。連盧象升這樣的人,都戰死沙場了,故而沈廷揚固然有報國之心,卻不想輕易踏入是非之場。

沈廷揚離開臨淮的當夜。

數十艘大小船隻,乘着夜色來臨淮北邊淮河對岸,

大小船隻都隱藏在蘆葦蕩之中。

“大人,有一點不對勁,對面的船隻似乎與我們當日所遇見的船隻不大一樣。”周輔臣的親兵說道。

周輔臣此刻在一艘小船隻上。

小船不過數米長,一兩米寬,上面只能乘坐十幾個而已,連船帆都沒有,只有船上似乎壓着一些重物,一桶一桶的,不是別的,就是火油。

周輔臣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如果牽制住官軍水師一日一夜。

這個問題對周輔臣來說,幾乎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水面之上,又不是陸地之上,陸地之上可以層層設卡,攻破一道,還有一道爭取時間,但是水面之上,能如此嗎?

周輔臣並不看好,而且臨時建起來的浮橋有什麼防禦能力,周輔臣什麼也不用做,乘船撞上去,這浮橋準會變成稀巴爛。與其寄希望於浮橋,還不如寄希望於天氣。

讓老天爺大風大雨數日,這船隻出不了港最好不過了。

不過,這樣一來,人也渡不了河。

思來想去,周輔臣只想到這個辦法,就是先發制人,讓敵人先慌亂起來,才能更好的爭取時間。所以他才做今日之事,他擡頭看着月亮,此事的月亮只有一半,他心中暗道:“上游已經準備好了吧。”

周輔臣所在的位置,往西幾十裡處。

燈火通明,無數人在正忙碌着,一艘艘小船橫排在一起,正在努力的拼成一條船橋。

張軒身邊,無數火把照明,遠遠看上去恍如白晝。

“命令。”張軒鐵青着臉,說道:“所有人輕裝,只需帶隨時武器,還有十天干糧,其餘的東西全部不要,不管是帳篷還是別的。”

張素說道:“是。”

張素知道,眼前這一切讓張軒失望了。

他以爲他能做到如同解放軍渡江一樣,井井有條,一口氣搭建數道浮橋,但是萬萬沒有想到,計劃早就分解好了,每一個營頭都安排好了,但是事到臨頭,還是一片慌亂。

張軒本想不打火把的,畢竟這麼多火把聚集,明晃晃的,數裡之外,就能看到火頭,知道是大軍,不知道的還以爲是什麼地方失火了,這樣的情況,想要瞞過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說不定,這個時候,臨淮與鳳陽都已經得到消息了。

只是大軍並不是張軒的汝寧軍,汝寧軍或許可以做到,乘着月色渡河,但是其他各部是決計沒有這個訓練的,張軒纔不得不如此。拼命的提高速度。

“大人,只有十日干糧,恐怕不行吧。”張素說道。。

比較過了河之後,是一場攻城戰,打起來不知道要打上幾日,十日也太緊了一些吧。

“已經入秋了。”張軒說道:“我不信鳳陽城外,今天一點莊稼都沒有,只有收了野地的糧食,就足夠大軍支撐下去了。”

離開河南這重災區之中,張軒發現南直隸不愧是大明精華所在,很多地方糧食種植面積都不小,特別是鳳陽附近,史可法在這裡屯田,讓鳳陽一地可以支撐數路大軍,可見史閣部在內政之上還是有建樹的。

故而進入鳳陽城外,就能就糧於敵,並不是張軒的妄想。

“報,夜不收的消息,鳳陽城之中有動靜。”一個親兵飛奔來報。

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十五章 鐵模?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四十一章 夜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四章 鄖陽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八章 立威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四十章 瑣事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
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五章 鐵模?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十五章 鐵模?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四十一章 夜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四章 鄖陽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八章 立威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四十章 瑣事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