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

周輔臣的如意算盤很好。

但並不是那麼容易打響的。

黃朝宣並不是笨蛋,而且夏軍的執行能力雖然不錯,但是這種戰術轉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畢竟戰事並不是電腦遊戲,一劃鼠標就行了。

任何一個戰術動作,都要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由一名名水手來完成。

其中有各種各樣的意外。甚至可以說,在這種情況發生意外才是正常狀況,一點意外都沒有,反而是反常狀況。

所以,雖然大不部分船隻都執行了周輔臣的命令,但是還有十幾艘戰船陷入了明軍船隻的包圍之中。

一根根帶着鐵鉤的繩索,扔過幾丈的空間。一下子鉤在夏軍船隻之上。數艘明軍船隻一下子固定住這艘戰船。

跑都跑不掉了。

不過,夏軍接舷戰的能力其實並不差。

如果城陵磯一戰沒有那一場大雨的話,夏軍水師也不至於傷亡那麼大。

此刻顯露出夏軍的優勢起來。

首先夏軍的戰船的船舷是比較高的。 在建造的時候,就想過這樣的狀況,船舷是加厚加高的。比尋常船隻最少高出半丈。

雖然並不是很高,但是僅僅這一點高度差就給夏軍船隻帶來極大的優勢。

“咚。”的一聲。

一艘明船操船的技術非常好,直接與這一艘船隻並在一起。幾十名跳幫手,咬着尖刀,拉着繩索,就要衝上來。

但是各種小炮,將不知道多少散彈打了出來。

“轟”的一聲,無數鐵釘,石子,就好像是天女散花一樣,打的到處都是,幾門炮一起發射,頓時就有清場的能力。

不知道多少人都迎面打成了馬蜂窩。

死的還好,如果半死不活乃纔是活受罪。

不過,傷害是相互的。

當夏軍將火器發揮到極致的時候,也說明軍也能將火器的威力發揮到極致了。畢竟明軍火器是少,但並不是沒有。

無數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打了過來,如同炮彈什麼,還算正常。什麼毒煙火球,什麼火龍出水,能用不能用的,有效沒有效的,一古腦都用了。

張軒向來鄙視那種冒煙的火器,就好像是毒煙火球。在張軒看來,火器用以爆炸能力傷人才是正道,打出一個火器,只會冒煙,就是歪門邪道。

但是有什麼歪門邪道還是挺有用的。

這一點張軒也沒有想到。

這些毒煙火球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個大草糰子,也不知道里面裝了什麼配料,反正點燃之後,也不劇烈燃燒,只是一個勁的冒煙。

這煙霧之中,還有很多刺激性的味道,讓人一聞就受不了。忍不住劇烈的咳嗽起來。

而明軍也趁機用溼布遮住口鼻,衝了上去。

一瞬間就陷入廝殺之中。

毒煙火球雖然厲害,但還不足以瓦解夏軍的抵抗能力,畢竟他們僅僅是毒煙而已,又不是毒氣彈。

不過多難受,這些夏軍將士還拼命支撐下去,火銃列陣而戰,噼裡啪啦打了出去,剛剛衝上去的明軍士卒瞬間就打翻在地。

還有些手-榴彈。

手榴-彈是張軒很早就在軍中普及的武器。周輔臣作爲張軒麾下的將士,也熟悉這種火器,自然帶入水師之中。

當距離太近的時候,火器也不能使用了,就開始短兵相接。

夏軍不管怎麼說,也是經過正規訓練的。

最早加入的已經是汝寧淮河一帶的漁民,加入水軍之中已經好幾年了。肉搏戰雖然不經常打,但絕對不至於不會打。

夏軍看上去肉搏戰不厲害,是因爲他們在火器上太拿手了,比起火器方面,肉搏戰就拿不出手來了。

而明軍看上去肉搏很厲害。那也僅僅是他們唯有肉搏能拿出手來。

一般來說,圍攻一艘夏軍戰船,到拿下來。最少要付出三倍,乃至於四倍的傷亡。

甚至付出這麼大的傷亡也未必能得逞。

因爲周輔臣並不是蠢貨,夏軍各級將領也不是笨蛋,一旦有船隻陷進明軍船隊之中,立即有人來救援。

運氣好的,很快就能救過來。

如果運氣不好的話,整整十艘船都被困住了。

但是圍攻一艘船,與圍攻十艘船,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十艘船彼此火力掩護,互相支援。明軍圍攻時候的數量優勢很難發揮出來,這一隊船就好像是一根魚刺一樣,卡在喉嚨裡面,吞,吞不下來。吐,吐不出來。

而且明軍對夏軍雖然有些數量優勢,但這數量優勢並不明顯。

當明軍將絕大多數船隻包圍住夏軍船隻的時候,在外圍,夏軍船隻就佔據數量上的優勢。

明軍看上去氣勢洶洶的追過來的,也不過是莽上一波而已。但包圍不少夏軍船隻之後,也就氣勢洶洶不下去了。

見明軍追不下去了,周輔臣一聲令下開始反攻了。

百餘艘戰船在外圍,就好像是扒皮一樣,無數火炮轟擊外圍的船隻。

一艘一艘的給他擊沉。

數艘戰船圍攻一艘船,十幾門火炮,一口氣能投放十幾枚炮彈,只要幾輪就超過百餘枚炮彈了。

很少有船隻能吃上百餘枚炮彈,還能無動於衷。縱然不沉,也變成了水面的漂浮物,完全失去的操縱能力。

甚至還將張軒在襄陽弄出來的新鮮玩意也拿出來了,一枚枚火箭打過去。

不過這時候火箭之中裝的並不是爆炸藥。畢竟這個時代的火藥質量,十幾斤火藥未必對船隻有多大的傷害。

而是填裝引火物,打到船隻上面就是一個火頭。

不過火箭難以操縱的問題,已經存在。

www◆ ttκǎ n◆ c○

火炮打出去,還有一個大致範圍,但是火箭發射出去,只能聽天由命了。甚至有一枚火箭打出超長範圍,穿過整個戰場,然掉入水裡。

唯一可以慶幸的,最少這火箭不會拐彎打到自己人身上。

這樣的戰事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戰場之上就出現了變化,明軍有一艘船拼命的向東跑,因爲往東不遠,就是洞庭湖東岸,上岸之後,向北不遠的地方,就是岳陽城。

黃朝宣見這個狀況,心中不由長嘆一聲:“大事去矣。”

戰事打到這個時候,黃朝宣早就對局面失去控制了。

黃朝宣對水戰本身就是一個外行。

他能帶着船隊,並作出大致的指揮,已經相當不錯了。

因爲任何時候指揮一支軍隊,不僅僅是需要一名將領,而是需要一個軍官團。縱然黃朝宣天賦異稟,很快學會了如何指揮作戰,他手下的兄弟們可沒有那麼多天賦異稟。

至於將船隊指揮的如臂使指。

抱歉,周輔臣都做不到,天下能做到這一點的水君將領少之又少,即便有幾個,大抵也在鄭家水師之中。

如果周輔臣能做到,也不會有幾十條船被包圍住了。

我們必須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我們做不到。黃朝宣已經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

但是不夠,遠遠不夠。

此刻明軍水師也顯露出他們的缺點,就是倉促組建,很多水手在半年之前,都是漁民,水手,甚至有一些在洞庭湖之中做沒本錢買賣的人。

讓他們打順風仗還行,但是打逆風戰,卻沒有足夠的堅韌。

而夏軍不管怎麼說都是組建好長時間了,軍官骨幹早已與夏朝利益一致,很多人都想着封爵,即便不能封一個公侯,但是弄一個最低等的子爵,男爵,也足夠光宗耀祖了。

他們心中有這股心氣,要比明軍能堅持下去。

所以當有第一艘船逃跑的時候,大局崩潰就不可避免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五十章 平城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十章 萬石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五十章 平城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九章 搬家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十章 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