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事二

羅玉嬌輕輕的撫摸張軒的頭髮,說道:“沒事的。你已經算不錯了,我小時候見過太多孕婦,在逃命的時候大着肚子。一天行軍下來,下面大灘大灘的鮮血,孩子都沒有了。你知道賀虎頭他娘生他的時候是怎麼生的?根本沒有什麼郎中,也沒有什麼產婆,那時候正在打仗,賀叔將她藏在一處麥垛之中,打過仗再來看,虎頭已經生出來了,連臍帶就是咬斷的。

“而今我算得了什麼?”

“錦衣玉食,走到什麼地方身後都跟着三五個侍女,什麼活都不用看,連弓箭都不能摸了。即便是回南京,一路上都是大船,我又不暈船,不過數日就能到了南京。”

“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你放心吧,我會給你生個大胖小子的。”

“不用擔心的。你在戰場之上不用牽掛我。還有你將小丫帶在身邊的。”

“你一個大老爺們,做事太過毛糙。身邊沒有一個女人照顧,我實在是不放心,讓小丫跟着你吧。”

特權這個東西在古代尤其明顯。

張軒越發明白這一點,他統領數千人馬的時候,常常以身作則,與士卒同甘共苦,如此做能使得上下一心。但是當他的官越做越大的時候,就越發明白這一套的作用越來越少了。

現在的張軒很少能接觸到下層將士,除卻他身邊的衛士之外,他所接觸的最底層的將士,最少是一個哨長。

他再以身作則,下面的士卒也看不到。

而且,很多將領跟着他打天下,爲的是什麼?不就是榮華富貴嗎?你身爲國公還與普通士卒一樣,那麼他這些將領該怎麼辦纔好?很多時候,他的以身做則並不能讓下面的將官效仿,卻讓他們面前一套,人後一套。

就好像是咸豐皇帝提倡節儉。皇袍都打補丁,但是真的糾正了朝中的奢侈之風嗎?

沒有。

不過讓官員都弄成了兩面人而已,面前一套,身後一套。

故此,張軒也不得不排起了排場。他在軍中特權有了限制。什麼級別的軍官在戰事能夠享受到什麼級別的待遇。而張軒作爲鄭國公,徵南大將軍,自然也會享受到最頂級的特權,比如攜帶侍女。

只是張軒一般是閒置不用而已。

“好。”張軒說道:“我一切都聽你的。”

張軒聲音一變,說道:“兒子,你聽着,將來一定要好好孝順你將,你爹我給你打下一個大大的天下。”

事不宜遲。

不管是張軒馬上要離開武昌,前往前線。還是考慮到羅玉嬌的身體,都是越快越好。

不去提滿院忙碌,張軒也召見了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沈萬登。

如今沈萬登作爲鄭國公府的護衛,一般情況之下,不怎麼管事,日日以酒消愁。畢竟鄭國府的護衛都是張軒從軍中選出來的精銳士卒,雖然只有一百多人,但是放在戰場之上,與同等數量的八旗精銳都敢幹上一場,做爲護衛來說,也太大才小用了。

沈萬登更是沒有什麼用來操心的。

只是依舊不能對西平滿城百姓之死,不能釋懷。每日寧肯在醉鄉之中。、

張軒再次見他的時候,已經能嗅到沈萬登身上的酒氣。一時間張軒感到一絲不滿。將妻兒寄託在這個酒鬼身上,真的合適嗎?

不過,張軒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是瞭解沈萬登的。

沈萬登雖然殘廢,雖然心思頹廢。但是絕非無能之輩,談不上大將之才,但是當一個萬人之將,還是合格的,作爲王府護衛已經是大才小用了。一時間張軒也找不到比沈萬登更合格,更放心的將領了。

“沈兄,今日我請沈兄護送我妻兒去南京,還請沈兄多加費心了。”

沈萬登只是一個字,道:“好。”

沈萬登被成爲汝寧大俠,並不是他武藝多厲害,而是他行事有古俠客之風,他既然答應下來,就一定能做好。

“這件事情,我信得過沈兄。不過有一件事情,還請沈兄多擔待。”

“說。”沈萬登說道。

張軒說道:“賤內身懷六甲,臨盆之時如果有一個萬一的話,我這裡有一道手令,還請沈兄代爲下達。”

隨即張軒掏出一封沒有上火漆的書信,遞給了沈萬登。

沈萬登打開一看,卻見上面只有兩個字:“保大。”

雖然張軒不願意去想,但是現實情況,讓張軒不得不去想,這個時代生孩子,就是過鬼門關。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不會因爲張軒不去想,而不存在的。所以張軒也提前做了準備。

他一定要保住羅玉嬌。

不去管羅玉嬌是怎麼想的。

作爲後世的人,對孩子上看得並不是太重的。畢竟見了那麼丁克家庭。而且在這個時代,對男人的約束太輕了,縱然羅玉嬌不能給他生孩子,能爲他生孩子的女人大把的有。

只要張軒張口。

不過生幾個庶子庶女養在羅玉嬌膝下就行了。

但是能與他同甘共苦,相守一生的人,就羅玉嬌一個了。

所以對不起,他縱然喜歡這個未出世的孩子,但是如果真要做選擇的話,這個選擇就是這個。所以他不肯讓羅玉嬌知道。他估計羅玉嬌恐怕不肯。如果一起順利,他寧可這一件事情沒有發生過。他這封手令沒有寫過。

而沈萬登也是一個能保守秘密的人。

“好。”沈萬登說道。

張軒說道:“多謝沈兄。”

準備的很快,不過一兩日功夫。就準備好了,周輔臣特地調集了五艘戰船護送羅玉嬌。在碼頭之上,張軒目送羅玉嬌上船。隨即遠遠的消失了長江之中,極目遠望,知道看不見了。才恍然若失的說道:“我們也走吧。”

大軍準備的差不多了。

正要張軒去主持大軍,夏軍如此大動靜,也讓南明緊張之極,雙方邊境之上盤弓臥馬,斥候也開始密集的交戰起來。大戰一觸即發,張軒一時間也很難判斷,先出手的是自己還是,南明。

所以他不能在武昌再耽擱下去了。

送走了羅玉嬌,張軒也收拾心情。將其他的心思全部放在一邊。一心撲在戰事之上。

羅玉嬌在船上憑欄而望,兩岸龜蛇兩山盤旋,順流之下,船行速度飛快,很快就看不見張軒了。

“公主,船上風大,公主懷了世子,要是感染風寒卻不好了,還是快些進船艙休息吧。”田大娘說道。

這麼多年過去,田大娘的身形依舊是那麼壯碩,但是卻老了許多了,畢竟歲月不饒人。她也很就沒有披甲了,現在看來,幾乎看不到田大娘當初在戰場之上的威風,似乎是一個尋常老婦人而已。

羅玉嬌說道:“大娘知道了。”她的聲音忽然低落起來,說道:“不知道怎麼了,我忽然感覺到,我似乎好久才能見到張郎了。”

“呸呸呸。”田大娘說道:“最多半年一年,國公就回京。即便國公不能回京,孩子大了,姑娘也能去看的不會有多長時間的,姑娘不要說不吉利話。”

羅玉嬌微微一笑,說道:“希望如此吧。”一邊說,一邊被田大娘攙扶着走進了船艙。

一時間甲板之上,只有江風寂寥的吹過。

也不知道羅玉嬌的預感是準還是不準。當羅玉嬌與張軒再相見的時候,在時間之上過去的並不是太長,但是對於每個人感覺就大大不同,恍若過去一個時代,久到天崩地裂,久到王朝更替。久到人心易老。

當然這是後話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五十章 雜務第五十章 平城第九章 羅玉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章 軸承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五章 夜宿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
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五十章 雜務第五十章 平城第九章 羅玉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章 軸承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十五章 離京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五章 夜宿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