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

來得並不是別人,正是汝寧軍臨潁營。爲首的就是鄧和。

臨潁士卒大多配甲,當然了,這甲冑也不是太統一的,什麼樣式都一樣,即便張軒儘量將相同的盔甲弄在一起,但依舊看上去亂七八糟的。

不過,這年頭有盔甲都不錯了,就不要強求制式鎧甲了,張軒所部的鎧甲,大多都是官軍手中繳獲的,因爲產地不同,形式不同,乃至新舊不同,很少有一模樣一樣的。

那麼同產地同批次同形式的,也因爲產於不同的人手中,也有不小的差別。

故而,想要大批量制式鎧甲,後面首先要站一個強大古代王朝,就如同想要航母,後面就有一個大國支撐一樣。

臨潁營的士卒,列陣在前,多用長槍,雖然僅僅是薄薄一層,但卻好像是銅牆鐵壁一般,當在最前面。而各式火銃兵卻在臨潁士卒的夾縫之後,已經保持之前的頻率開火。

就好像是西班牙方陣一樣,是一種冷兵器與火器結合的陣勢。

當然這也是因爲張軒軍中與火銃兵的基礎訓練,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來自後世的訓練方式,不過是使用武器不一樣而已,因爲這中相同的基因,故此雙方十分合拍,根本不用多做演練,就能配合的很好。

“當。”

矮牆雖然不高,但是矮牆一側,卻是一道壕溝,向從裡面爬上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臨潁營在一側嚴防死守。這些士卒想攻上來,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雙方廝殺正烈。一波波的官軍,好像是海浪一樣拍在岸上。然後摔成四分五裂。一時間幾乎要將壕溝填滿。

左良玉身邊的將領坐不住了,說道:“國公。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要麼我們暫且休兵吧?”

左良玉目光猛地掃過來,一時間好像是兇獸的眼睛一樣,冷冷的說道:“你說什麼?”

這個將領有些害怕,但依舊戰戰兢兢的說道:“要不,我們暫且休兵?”

左良玉眼睛一瞄,不再去看他,隨即有人上前,只聽見刀光一閃而過,這說話的將領根本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已經身首異處了。

“臨陣之際,動搖軍心者,立斬無赦,諸位不要自誤。否則,休怪我左某不講情面了。”左良玉說道。

所有人都戰戰兢兢的說道:“末將明白。”

有幾個眼睛之中有不平之氣,卻也不敢發出來。

卻不知道左良玉早就將他們的舉動收進眼裡。心中冷哼一聲,暗道:“養不熟的白眼狼。”

左良玉又怎麼能不知道,他軍中的隱患。

朱仙鎮一戰後,左良玉收拾殘兵敗將,不過一萬餘人。爲了擴張勢力,擁兵自重,故而左良玉不折手段的招兵,大批的流寇山賊土匪被左良玉收爲麾下。左良玉勢力是大了,但是左良玉對軍中的控制力急劇下降。

方國安令立門戶之事,未必不是這個原因。

當然了,並非是原流寇對左良玉就不忠心,原官軍對左良玉就忠心。

這只是相對而言的。

左良玉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消除急速擴軍的隱患,但是即便到了今日,也不能做到軍中完全與他一條心,更不要說,如馬士英,何騰蛟等人,無時無刻不向往左良玉軍中插手。

而現在這幾個人都是軍中不好削平的山頭。

之前,左良玉還保持風度。但是此刻左良玉什麼也顧不得了,也不多說,立即點了這幾部人馬上前助戰。又命兩員將領帶着本部人馬兩翼圍攻。

如果不是戰場之上只能容納這多人手,左良玉還想添一些人手。

此刻的左良玉對大破曹營,已經沒有什麼想法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將本部精銳撤回湖口縣城之中。

左良玉似乎想到了,將馬士秀叫過來,低聲說道:“傳令下去,所有炮手,不用顧忌我軍,繼續開炮。”

馬士秀大吃一驚,說道:“大人,這------”

左良玉面無表情的說道:“照做便是了。”

“是。”馬士秀跟隨左良玉實際很長了,是左良玉的嫡系班底,自然每當左良玉這個表情,都是形勢非常嚴峻的時候。不敢有絲毫怠慢,心中暗道:“死道友,不死貧道。抱歉了。”

不過片刻之後,官軍所有炮火,幾乎絲毫不顧惜,官軍自己的傷亡,紛紛開火。

一時間,打鄧和一個措不及防,居然被官軍衝進矮牆之後。

不過,臨潁營可不是火銃兵。

臨潁營中大多數都跟着張軒征戰兩三年的老卒,廝殺經驗很豐富,即便衝上來多少官軍。在短兵相接的交戰之中,他們也絲毫不怯場。穩住了陣腳,即便是炮火之中,已經將官軍牢牢的壓制下去。

只是官軍的火炮實質是比較煩。

比較任何東西都要講數量了,沒有足夠的數量,火炮最多能起騷擾作用,可以用來動搖軍心,但想決定勝負,卻是差得遠了。

張軒見狀也鬆了一口氣,說道:“官軍撐不住了。楊將軍。”

楊繩祖說道:“末將在。”

“等一會兒,就看你的了。”張軒說道。

“末將明白。”楊繩祖說道。

任何人心都是肉長的,不是鐵打的。士氣也是戰事之中,受到影響最大的。火炮敵我不分的轟擊,固然起一時的作用,但是極大損傷了士氣,張軒估計現在陣上的官軍都在罵孃的。

只是戰陣之上,上去了,就很難退下來。想要活命,就要打敗敵人。要想退,死的越快而已。

不過,當他們知道面前的都是銅牆鐵壁的時候,心中一口氣泄了,自然就是崩潰的時候。

只是這個時候到底是什麼時候,張軒一時間也弄不清楚。張軒對眼前的戰事放心下來,將注意力放在兩側,隨即發現兩側的戰事也相當穩。

張軒的臨時營地,還沒有來得及紮營。

正對左營這一面,交給了火銃兵防守,而兩側卻是柵欄與車陣結合。形成一道防線,雙方火器不少,但比起最前面的廝殺,卻是小巫見大巫了。不多大多是冷兵器廝殺。

冷兵器對戰,曹營從不怯左軍,以前不怯現在也不怯。

張軒甚至覺得他們在悠着點打了。

忽然一道煙柱沖天而起,就在正南方向,就在左軍大營後面,張軒見狀之後,不由大喜過望,說道:“曹兄動手了。”

正是曹宗瑜動手了。

就在左良玉大舉圍攻張軒所在地的時候,曹宗瑜也開始進攻左良玉大營。

左良玉大營比起張軒的臨時營地,自然是要牢固一些,但是相較而言,他所在營地,也不是多牢固了。

從左良玉大軍來此,到張軒猛地反攻,打出決戰的事態,也不過是一兩日而已,哪裡有時間加固營地。故而面對曹宗瑜的進攻,一時間也被壓着打。而曹宗瑜進攻的時候,動用來大量的火油。

秉承着基本打下來,也要燒掉的心思。

固然這邊一動手,就是滾滾濃煙,幾乎是天然的信號了。

張軒頓時認真起來,他知道,左軍這一輪攻勢或許就要到頭了,反攻的時候到了。

固然不過一會功夫,就有人逃跑,那麼官軍那邊有督戰隊。一直在宣稱後退者斬,但是也擋不住大軍潰逃,就好像是雪崩一樣,只要開了頭,不崩個稀里嘩啦的,根本不可能停下來。

張軒目光一掃楊繩祖。

楊繩祖比張軒動作還快,早已不在張軒身邊,正在整頓馬隊,準備帶着騎兵銜尾追殺。

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九章 搬家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十六章 決戰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章 汝寧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章 收兵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九章 攻城三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
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九章 搬家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十六章 決戰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十五章 夜宿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章 汝寧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章 收兵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九章 攻城三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