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

當天夜裡,曹營大至。

張軒帶着麾下所有騎兵大概有萬餘之衆,在攻下天長之後,得到揚州官軍的消息。就快馬加鞭,向揚州而來。只是還是慢了一步,沒有在揚州城外擊潰這一支官軍。

不過,張軒眺望揚州城,就知道揚州城定然好攻。

雖然是夜裡,張軒看不真切,但是也看得出來,星星點點如天上星辰的,不是別的,那是揚州城之中的萬家燈火。雖然這樣的燈火遠遠不及後世夜景那樣明亮耀眼,但是依然讓張軒有一種恍然若失的錯覺,也就是他面對的不是一個十七世紀的城市,而是後世的一個三四線城市。尤其是夜色遮擋住太多的東西,更讓張軒有這一種錯覺。

單單看燈光的形狀,張軒有一種錯覺,以爲揚州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市。

畢竟從燈光的形狀來看,張軒看得分明,根本沒有什麼具體的規則,也沒有明亮的城牆上的燈火,城牆下的篝火,或許是張軒距離的有一些遠吧,很多看不清楚,但是張軒之所以在這裡停止前進。

就是因爲在這個地方,已經遇到了零零散散的房子了。

也就是說,這個地方,已經是揚州城的郊區所在了。再往前走,大隊騎馬在黑暗之中,進入複雜的地界,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退後兩裡安營紮寨。”張軒說道。

揚州城的地勢,似乎是西北高,東南地,張軒選擇的紮營的地方,地勢高過揚州一帶,張軒站在高處俯視整個揚州城。

一路從鳳陽出發到現在,已經是第三日了,這三日之中,張軒日日行軍,倒是頗苦,也是張軒一路南下遇到的最大的障礙,所過之處,雖然不能說是望風送款。但是也沒有堅決抵抗的決心。

也就是前腳送出求援使者,後腳就開城投降。

可以說順風順水一路到揚州城下,張軒還真沒有打過如此順利的仗。

此刻張軒的精神有一些亢奮,一時間睡不着覺。而且大軍到了揚州城外也是半夜了,張軒索性不去睡了,就坐在高處,遠遠的眺望揚州城。

幾聲雞鳴,隨即變得雞鳴之聲響起,東方泛白,能見度一點點的高了起來,張軒登高望遠,抽出千里鏡也就眼前的揚州城看在了眼裡。

首先看見的不是城牆,而是密密麻麻的房子,似乎是因爲缺少規劃的原因,無數房子簇擁在一起,中間的道路蜿蜒扭曲,就好像是羊腸一樣,因水道而變成斜路了。

根本不想是北方街道橫平豎直的感覺。

而且揚州很大,張軒即便有千里鏡相助,一眼也看不到邊,根本看不到揚州城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唯一感覺是,眼前的揚州城,比他昨夜看到的揚州城要大得多。

張軒細細一想也就明白了。

他兵臨揚州城下,這麼大的事情,是不可能瞞得過。揚州城之中,但凡有辦法的人大抵都離開了,即便是沒有辦法的人,也不會在夜裡點燈。特別是外圍的那些房子,大概都是空房了。

至於此刻張軒才能看見全景。

揚州城中有多少人?

此刻張軒根本不能給出判斷了。

無他,揚州城太大,大到張軒無法用之前的經驗來判斷揚州的人數,張軒判斷一個城池有多少,也是用這幾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城牆大小,城大人就多,這是自然之理,但是張軒現在都沒有看到城牆。也不知道揚州城具體有多大。

再有幾十典籍之中的記載,時間久遠大明開國之時的資料也都不是秘密了,只要有心總是能收集到的,而張軒就是一個有心之人,他從來沒有停止過收集書籍的步伐,而且隨着張軒的地位日高,甚至不用張軒親自動手,自然有人會送上門來。鄭廉在張軒身邊就是做得看管書籍的差事。

他依稀記得國初的資料之中,揚州城的編戶是一百八十里。以一里一百一十戶的數據計算,揚州城大概有兩萬戶人丁。

“兩萬戶。”張軒暗道:“當我是瞎子,這麼大的一座城池,只有兩萬戶。估計十萬戶都有了。”

張軒看過全景之後,用千里鏡細細看。

不過,張軒手中的千里鏡,遠遠比不過後世偷看女生寢室的望遠鏡,看上去也看不清楚,不過有一些東西,張軒倒是看明白了。就是揚州城不是沒有城牆,而是城牆淹沒在建築物之中了。

張軒細細看去,順着幾條大街道之上,看到了疑似城樓的建築物。細細分辨之後,才確定,那哪裡是疑似城樓,分明就是城樓,然後在順着城樓兩側,纔在無數樓房之中,看到了那好像是一線的城牆。

似乎揚州城的城牆特別低矮,被兩側的房屋帶掩蓋住了。

張軒努力的數了數,才發現,不是揚州城的城牆低矮,而是揚州城之中的樓房比較多,雖然都是木製的,但二層樓是相當普遍的,更高的也不是沒有,再加上這些木樓都有一個高大的飛檐,按高度來說,也不差城牆多少了。

更不要說一些樓比城牆還高出一些。

單單看建築物來說,揚州城內與城外,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了。

城外的建築物有的大一些,似乎是好幾重院落,大抵是某些富貴人家的別院,有些小一些,但也相當的精緻,看上卻是某些小戶人家的房子。唯一讓他看不順眼的就是城市規劃了。

這揚州城內張軒看不清楚,但是揚州城外,似乎是蔓延到什麼地方,是什麼地方,根本沒有一點規劃。

張軒默默數數,別的方向不說,單單是從揚州城到他這個方向,城外最少有五道可以稱爲街大路,至於羊腸小道,更是數不勝數。雖然此刻冷清多了,但是還是讓人知道這就是揚州。

揚一益二的揚州,天下三分明月色,二分無賴在揚州的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揚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揚州。

不知道什麼時候,好幾位將領已經站在張軒的身後,楊繩祖咽嚥唾沫說道:“大人,這就是江南嗎?”

楊繩祖轉戰天下,不是沒有見過大城市,但是如揚州這般繁華的地方,實在是沒有見過,一時間楊繩祖覺得自己就好像是鄉下來的一樣。

“不,這不是江南。”張軒說道:“這還是江北。”

楊繩祖說道:“真不知道,官府是怎麼想的,這麼有錢也不修城牆。這下可便宜我們了,一定要搶個痛快。”

楊繩祖這倒是冤枉大明朝廷了。

作爲朱元璋的徒子徒孫,對修城牆是十分熱衷的,揚州城並不是沒有修城牆,而是修過一次,他如果仔細看得好,他們所看見的揚州城,其實是兩座城池連在一起的,一個是舊城,一個是新城,甚至在崇禎十一年,也就數年之前,就有人再次提議修城牆。將城外給保護起來。

不過最後還是擱淺了,原因無他,如果這樣做的話,城就要修得極大,而且城牆估計也要數十里長,這樣的大工程,官府是沒有錢推動的。

“這一次入揚州城,任何人不得劫掠,敢劫掠者斬。”張軒說道:“入城之後,我會給大家發一次犒賞,該給下面人的,我會給的,但是有人不聽招呼,就不要怪我無情了。”

張軒語氣嚴厲,衆將一凜,紛紛答應道:“是。”

當年進北京的時候,本朝太祖說是進京趕考,但是此刻張軒也有同樣的感覺,江南雖好,但能不能在江南站穩腳,卻是另一回事了。

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一章 鐵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章 裝備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四章 張青天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章 家事二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二章 授田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十八章 紮營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五章 峽石城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十章 綠帽子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
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十章 收兵第三十一章 鐵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二章 作坊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章 裝備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四章 張青天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章 家事二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二章 授田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一百零九章 李信之死第十八章 紮營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五章 峽石城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十章 綠帽子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