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

“那麼如今怎麼打南朝?”代善說道。

多鐸說道:“我倒有一個辦法。襄陽天下之堅城,而今我也聽說襄陽線報,夏軍正在修建襄陽城,看架勢,幾乎要將襄陽城給拆了,重新修建一遍的樣子。”

“今後,進攻想要,只會更加難受。”

“所以,不能從襄陽攻南朝。”

“《三國演義》之中,晉滅吳的方略就可以拿來用。”

多鐸這麼一說,很多人回過味來。羅洛渾忍不住說道:“先攻張獻忠。”

“對,。攻下張獻忠,居起上游,修建水師,然後順流直下,大破夏軍。”多鐸說道。

如果張軒在這裡,他定然能冒出一身冷汗。

蜀地正是夏軍的薄弱環節。

蜀頭,楚腰,吳尾,加起來纔是完整的南北防線。

而今的大夏來說,楚腰與吳尾完成到手了,但蜀頭卻在張獻忠的手中,而張獻忠現在如何,正在與明朝總兵官楊展打得難解難分。張獻忠在四川的地位,根本沒有穩固。

這也是這一場大戰之中,張獻忠根本沒有出兵救援的原因所在,非不爲也,是無兵也。

以張獻忠現在的情況,根本沒有實力支援羅汝才。

多鐸這個選擇非常妙。大西軍戰鬥力定然比不上夏軍。畢竟一個是被左良玉追着跑,一個是追着左良玉到處跑,誰上誰下,自然是一目瞭然了。

清軍猛攻四川,定然能佔據長江上游,到時候放舟東下,要容易的多。

多爾袞聽了多鐸的話,不由的點點頭。絕對多鐸分析的對,他隨即搖搖頭說道:“不行,而今局面支撐不了一次遠征了。”

隨即多爾袞一五一十的數了起來,各項花銷相當大的。

收編各路降軍,編爲綠營兵,也就是滿清後期的國家經制兵力。在多爾袞的規劃之中,八旗,包括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二十四旗總共二十多萬士卒,都是中央軍。

而收編的幾十萬軍隊,能裁撤的裁撤。不能裁撤的整頓一番,然後在邊境各個地方駐紮。作爲地方鎮壓第一波武力。也是敵人進攻時候固守待援,等八旗發兵。

而大隊進軍的時候,也可以徵召各路綠營從徵。

完整這樣的改變,並完成對北方府縣的一些賑災,不管是天然災難,還是兵禍,並平定北方的各地叛亂,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是需要錢的,而錢又不會自己飛過來。

多爾袞雖然拿着李自成留下來的六千萬兩銀子,還能支撐一段時間。

但是在一場大戰之後,立即籌備另一場遠征。遠在多爾袞的能力之上。滿清的國力支撐不起來。

豪格說道:“事不宜遲,而今南朝新皇登基,正是想要穩定的時候。不趁着這個時候進攻四川,佔據地利上的優勢,等南朝反應過來的,爭奪四川可就不好辦了。”

多爾袞咬咬牙說道:“明年,明年出征四川。”

這個時間多爾袞咬咬牙還是能湊出來的,但是他更加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是豪格似乎對這個事情非常感興趣,多爾袞立即明白豪格的想法了。襄陽之戰,不管怎麼說,對多鐸與阿濟格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讓他們再次當任主帥,不管是對內的信任,還是一碗水端平,都不好辦。

確定了南征的大戰略之後,其他的都是一些小事。

但是即便這樣,也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等小皇帝在上面坐的腿都麻了,纔算是結束了,衆人一起向順治行禮,然後緩緩退出去了。

當只剩下布木布泰與順治兩個人的時候,布木布泰將順治皇帝的小腳放在膝蓋之上,緩緩的揉捏,一邊揉一邊說道:“福臨,你今天的情況,你怎麼看?”

“大哥是好人,九叔壞。”順治說道。

在小孩子單純的目光之中,豪格這個熟悉的大哥,自然很受他關注。基於非此及比的判斷,那麼多爾袞自然是反派了。

布木布泰一聽陡然色變,說道:“這話誰教你的?”

順治說道:“沒有人教我。是我自己想的。”

布木布泰板着臉,臉上幾乎是烏雲暴雨一般說道:“今後這些話,決計不能說,想都不能想。知道嗎?”

順治被嚇了一跳,說道:“孩兒知道了。”

布木布泰嘆了一口氣,將順治抱在懷裡,說道:“你什麼時候能長大啊?”

黃臺吉在的時候,她根本用不着多想。黃臺吉就是他不能依靠的大山。而如今,她卻要時時刻刻的關注朝廷上的政治紛爭。順治可以天真,她卻不能天真。

多爾袞有今日,布木布泰早就有所預料,還有些幫助。

其實在布木布泰看來,豪格得勢,是比多爾袞得勢要危險的多得多。畢竟豪格纔是黃臺吉的長子。如果豪格掌控了朝政,剩下要做什麼,布木布泰敢說,豪格第一時間想辦法,將順治趕下臺來。自己奪取皇位。

多爾袞畢竟是黃臺吉的兄弟,想要奪位,就要想多花些精力在上面。

而且布木布泰與多爾袞之間,還是能說上一些話的。

布木布泰回憶會議之上,多爾袞看豪格的眼神,就知道多爾袞想收拾豪格了,甚至就在徵四川之後。

一時間,布木布泰感到一絲危機感。

豪格被多爾袞給整了,保皇派就要損失一員大將了。

“難道只能指望鄭親王嗎?”布木布泰想起濟爾哈朗的樣子,心中生出一絲猶疑出來。

此刻,鄭親王濟爾哈朗正在教子。

“爹。”說話的是鄭親王的世子,福爾敦。“先帝託付爹託孤重任,爹爲什麼不替肅親王說話?”

“小子。”濟爾哈朗說道:“爲人做事,最重要的確定自己的身份。”

“你爹我深受先帝大恩,自然要輔佐他的後代,但並不是要輔佐豪格。”濟爾哈朗冷笑說道。他現在對豪格也是有意見的,固然多爾袞三兄弟勢力龐大,但是豪格自己也是一個蠢貨。

最少濟爾哈朗對他就沒有什麼好看法。

“你知道我的身份與其他諸王相比有什麼不同?”濟爾哈朗問道。

富爾敦一時間想不明白。

“因爲我不是太祖血脈,現在的問題不過太祖一脈的家事,我們參與進去做什麼,有害無益,只要陛下在位,即便是多爾袞即便跋扈一些,也無所謂。”濟爾哈朗說道。

“爹,”富爾敦說道:“如今睿親王步步緊逼,欺人太甚,難道我們就不報復嗎?”

濟爾哈朗說道:“無須如此,睿親王聲勢越大,得罪的人也就越多,我們甚至不用太多做事,等多爾袞什麼時候將人得罪光了。不用我出手,他自己就會被人羣起而攻之。”

“我只要能保證陛下親政就行了。”濟爾哈朗暗道。

睿親王府之中。

多爾袞回來之後,靜靜的沉思,暗道:“豪格,決計不能再留着了。”多爾袞今天豪格氣焰囂張的樣子,就氣不大一處出。正在生氣之間,忽然一人求見。說是馮銓。

多爾袞一聽,是馮銓,點點頭說道:“讓他進來吧。”

“喳。”一個侍衛答應道。

馮銓是何許人也?是明臣降臣,更是當初諂媚魏忠賢之人,是所謂的閹黨的一員。是魏忠賢的義子之一。清軍入京師之後,多爾袞用書信召集各地士紳,馮銓就是其一,而馮銓更是一召就到,被多爾袞重用。成爲多爾袞得力助手之一。

因爲馮銓是北方人,是順天府人,馮銓也就是北黨的一員。與江南士紳相對而言之。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七章 下蕭縣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章 凌濛初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十八章 紮營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章 湘江北去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五十章 雜務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九章 羅玉嬌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十九章 敵襲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章 攻城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七章 軸承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章 岳陽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七章 下蕭縣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章 凌濛初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十八章 紮營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章 湘江北去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五十章 雜務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九章 羅玉嬌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十九章 敵襲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章 攻城二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七章 軸承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三章 岳陽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