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

劉洪起再次坐在山寨的虎皮大椅之上。

想起當初五兄弟一手一腳的將這個山寨給搭建起來。

而如今山寨依舊,但是五兄弟只剩下一個人了,怎麼不讓他悲從中來。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不像是當初雄霸一方的劉洪起。

人都是這樣的。

有大權加身,在旁人看來,自然有種種威勢,但是大權一去,就是一個普通人而言,一刀捅進去會死,砍上去會受傷。

“大哥,現在不是哭的時候。”劉洪俊說道,他一邊說一邊眼淚流下來。

王良謨看着兩人,也微微抽泣,說道:“大哥,我們還要給二兄,三兄,五兄報仇。”

不過,王良謨心中卻生出了別樣的念頭,暗道:“劉洪起,整個劉家其實也不過如此而已。”

一生出這個念頭,即便是王良謨怎麼壓制,都無法控制瘋長。

“好。報仇。”劉洪起大聲說道。“良謨,四弟,我們還有什麼人?”

“跟着我們入山的大概有兩百人,山中的老弱就有千餘而已。”王良謨說道。“怎麼這些老弱堪戰的,不過三百餘人。”

“糧食多少?”劉洪起問道。

“這裡一行有我負責。”王良謨說道:“糧食最少有幾十囤,足夠我們這些人吃上好幾年。”

“好。”劉洪起說道:“從山外攻進玲瓏山寨,一路天險,大軍不可通過,如同他們派少股軍隊攻山,我就將他們給滅了。重振聲望,聯絡山外的同行,我就不信他張軒能一直帶着大軍封山不成。等他退走的時候,我就要他好看。”

王良謨心中暗道:“說來說去,不過聲厲內荏。一說起張軒,心中恐懼根本遮擋不住。這劉洪起不行了。”

另找出路的想法,在王良謨心中再也阻擋不住了。

不提山中王良謨心中是如何的長草,張軒此刻也與沈萬登攤牌了。

“沈將軍。”張軒說道:“我欲令你組建西平營,爲我帳下第四個營頭,卻不知沈將軍意下如何?”

如果之前,張軒這麼問。沈萬登或許會猶豫,但而今沈萬登確心思大變,暗道:“這張軒敢將性命託付於我,如此信任,我當以國士報之。”

“屬下沈萬登拜見節度使大人。”沈萬登恭敬的行禮道。

張軒大喜,一把攙扶住沈萬登說道:“有沈兄助我,這汝寧府隻手可得。卻不知道沈兄對汝寧的局面,以及西平的局面有什麼可以教我的?”

“將軍擡舉沈某,不過對而今的局面,我到真有一言。”沈萬登說道。

“沈兄請講。”張軒與沈萬登賓主坐定 。

沈萬登說道:“自從崇禎十三以來,中原亂起,士紳大族遭受大劫。我西平沈氏,雖然算不上大族,也紮根西平一兩百年,遇此亂世,也只能逃到了真陽。”

“汝寧各處的士紳就想辦法,聯寨自保。”沈萬登說道:“與此纔有了我汝寧大俠沈萬登。我沈家堡兩千家丁,都是由他們養着,否則憑我沈家莊,如何能養得起來。將軍只要派遣一使者,勸說各家,汝寧南部數縣,根本不用打就能平定,不過將軍,你這授田之法,萬萬不能再行了。”

張軒沉吟一會兒,決定將這一件事情想放下來。

編戶,丈量,授田三策,是張軒苦思冥想的根本之策。也是中原王朝強盛的不二法門。

張軒萬萬是不會因爲一些瓶瓶罐罐而放棄的。

但是,張軒無心在汝寧久留,汝寧雖好,並是久留之處,故而迅速能迅速安堵下來,那麼有一些小瑕疵也不成問題。

只是談判之事,底牌越遲掀開越好。

此刻卻不是鬆口的時候。

他轉過話題,說道:“那麼西平營之事,沈兄如何想?”

“我這就遣使回沈家莊,將莊內所有家丁都帶來了,還請將軍派人幫我組建西平營。”沈萬登說道。

沈萬登畢竟是見過大場面,既然投了張軒,就沒有自成一體的想法。而且他見識過臨潁營的戰鬥力之後,也是大爲驚歎,反覆思量,覺得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此事先放一放。”張軒說道:“我有一件急務,需要沈兄去辦。”

沈萬登說道:“將軍請講。”

張軒說道:“劉洪起困於嵖岈山之中,西平一帶沒有人主持,而現在我一時半會兒,也抽不出人手來。還請沈兄走一趟,爲我安堵地方。並在西平就近組建西平營。”

沈萬登心中微微感動,說道:“大人如此信重,沈某敢不從命。”

如果這西平營在張軒眼前地下組建的,張軒就有參沙子,插手的可能,但是遠在西平,又是沈萬登的老家。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沈萬登完全有可能將西平營打造出自己的獨立王國出來,對於一個新投之人,又如此大的信任,沈萬登豈能不感激涕零。

而沈萬登又是一個人敬一尺,我敬一丈,張軒如此,沈萬登心中越發感動,越發覺得張軒是一個明主。

其實張軒並不是多信任沈萬登,而是對沈萬登的性格對症下藥。如今張軒率領數萬之衆,加上百姓,有超過十萬之衆,他不得不面對一件事情。

一個有能力的臣子,他背後一定是有自己的團隊,而一個做不出事的臣子,未必是自己沒有能力,而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團隊。

想要每一個人都耿耿孤忠,想都不要想。

特別是在而今用人之際,寧可用那些私心深重,卻能辦成事的人,也不用那些徒徒忠心之外什麼事情也辦不成事的人。

當然如何讓這些有私心,能辦事的,麾下有一派人馬的人,不背叛自己,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今張軒軍中,王進才很明顯是官軍降將的代表,還有一票保定軍官支持,曹宗瑜是張軒的嫡系,但與同樣是張軒嫡系的臨潁子弟兵,也有一點隔閡的。

再多出一個西平系,張軒覺得沒有什麼問題。

張軒滿臉微笑說道:“沈兄此去西平有三件事情要辦,第一件事情,是安堵地方,鎮之以靜,勿擾百姓。第二就是協助張素張縣令行編戶,授田,丈量之法。第三就是鐵礦之事,我全軍上下,乃至西平營的軍械,皆從此處而來,沈兄千萬在意。”

“是。”沈萬登說道:“這些都會一一做好的。”

“在我處理了劉洪起之事,就會前往西平,到時候就要看沈兄的手腕了。”張軒說道。

張軒將沈萬登以及沈萬登麾下五百將士送走,想來張軒在沙河大破劉洪起的事情已經傳遍了整個汝寧。

這一件事情,夾雜在天下大亂各處征戰的消息之中,是一個不起眼的消息,但是對本地人卻是一個大地震。

想來沈萬登的名望,再加上沈萬登麾下五百家丁,還有張軒撐腰,沒有會吃了熊心豹子膽與沈萬登爲難。

張軒剛剛送走了沈萬登,就迎來的曹宗瑜。

曹宗瑜並不是一個人來的。

而是帶着萬餘俘虜以及南陽營一起來的。

張軒首先處理的是俘虜的事情,先審查了一遍,有家有口是遂平本地的,不是劉洪起老底子的人,都編戶之後,放之回家,那些劉洪起老底子,都挑了出來。張軒已經爲自己的鐵礦準備礦工了。

還有一些素質不錯的士卒,都被徵召進了新成了的守備軍之中,不管遂平,西平,乃至及將接管的各縣,都需要人把守。

張軒也不願意軍中勢力太深入地方之中。即便是西平營也是如此。

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二十四章 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二章 授田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章 猛鎮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章 樊城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章 家事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六十六章 議政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
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二章 授田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二十四章 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二章 授田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章 猛鎮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六章 匠作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一章 樊城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章 家事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六十六章 議政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八章 攻城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