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

武興元年三月下旬。大洪山西段。

張軒的陣勢還是以固守爲主。

新集雖然是一個小鎮,但是多年戰亂之中,也都有寨牆。

張軒的中軍就在新集寨之中。

兩側大軍,分佈開來。從張軒的位置上來看,東西兩側都有隱隱約約的山影。

而山影之上,也有旗幟招展。用千里鏡一看,都是夏軍的旗幟。

這條陣線,可以說是嚴整。

如果細看每一支軍隊,就會發現,軍隊之中的火器比例大面積增多。

火銃,火炮,佛郎機,虎蹲炮,大量的火炮,火器都放在陣前了。

張軒依舊是走以火器克敵的想法。

張軒並沒有等多久,阿濟格就到了。

跟着阿濟格的所來的都是騎兵。

蒙古騎兵,八旗本隊人馬,還有其他漢人騎兵,總之黑壓壓的有數萬之多,在陣勢之上,一點也不弱於張軒的陣勢。

騎兵是戰爭之王,最少在冷兵器時代,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張軒縱然覺得自己已經很有信心了,但是此刻心中不由的忐忑起來。

他所能做的,就是按住手中的楊繩祖,羅岱兩部騎兵不放。

作爲他手中的預備隊。

沒有勸降,沒有使者,甚至什麼都沒有。

在雙方能夠用肉眼觀察對方之前,彼此斥候的廝殺,一刻也沒有停止。

張軒用千里鏡看得相當仔細了。

他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夏的夜不收雖然犀利,但是與清軍的探馬撞在一起,損失慘重。

最少在交換比之上,是清軍佔據優勢。

只見一匹匹快馬在這一片平原之上,彼此互相追逐不斷,弓箭,火銃,刀槍,等等東西,紛紛打了出來。

火銃爆鳴之聲,也不絕於耳,似乎在渲染這一戰的氣氛一樣。

每一次兩馬交回,都是對兩邊騎士的生死考驗。

幾乎在同時,就有無數人從馬上墜落,有人被敵人補上一刀,有的乾脆被踩死了。

這似乎是一場用生命來表演的血腥廝殺。

不過,雙方如此廝殺,到彼此能肉眼觀察到彼此的時候,就停了下來。

清亮的鳴金之聲,雙方夜不收都鬆了一口氣,悄悄的退出了戰場。

戰場之上沒有了這種點綴,顯得更加清冷一些。

春風從東岸而來,吹拂着旗幟,這些旗幟一面面的向北方飄去。

這正是南風開始的時候。

阿濟格說道:“誰願意爲本王破敵。”

忽然有一個跳了出來,用蒙古語說道:”末將願意出擊明軍。“

正是蒙古精騎。

阿濟格說道:“好。”

阿濟格不想八旗的傷亡太重,既然蒙古人願意打頭陣,阿濟格也想讓別人來試探一下曹營的實力。自然是立即答應下來了。

隨着阿濟格一聲令下。

數萬蒙古騎兵大聲命令之下,一是號角連鳴,在嗚嗚的號角聲之中,大隊騎兵集合。

甚至還有一些人牽扯重物,扔着鐵鏈,在頭上轉這圓圈。看上去隨時準備投擲一樣。

還有不少士卒,手中拿着的都是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連枷,流星錘,狼牙棒之類的東西。

連服色也不是很統一的,這些騎兵都是按照部落,以及部落頭人的愛好分別穿着不同的衣服。

不過,最多的都是破破爛爛的羊皮襖,看上去像乞丐,多過像士卒。

他們娃娃啦啦的說了一些什麼,張軒也聽不大清楚,隨即一聲令下,數萬騎兵一起奔過來。

張軒頓時感受到一種壓抑的感覺。

所有的聲音都統一爲馬蹄之聲。震得地面微微發抖,讓張軒腳心有一種生汗的感覺。

蒙古騎兵慢慢也拉出了先後。而衝在前面的,“轟。”的一聲,無數火炮,同一時間發聲了。

瞬間將萬馬奔騰的情況給掩蓋住了。

即便是站了阿濟格這個位置上,看上去也是蔚爲壯觀的,只見一個個大火球噴射的出來,幾乎將衝在最前面的蒙古騎兵全部打倒在地面上。

似乎是清空效果。

阿濟格說道:“這怎麼有這麼多炮?”

阿濟格的聲音並不是太大,在戰場嘈雜的聲音之中,很多人都停不大清楚。

不過黃澍卻是聽清楚了。他心中暗道:“這正是天助我也。”立即出來說道:“臣知道。”

“哦。”阿濟格說道:“怎麼回事?”

阿濟格一眼就看出張軒的想法。不過張軒的想法其實並不是多要緊的。

要緊的是能將這個想法給實現了。

阿濟格細細一數,夏軍表現出來的火炮數量之多,讓他幾乎不敢相信,幾乎有千門左右。“

而大明能生產多少火炮都是有記錄的,即便是地方生產的,也有上奏。

可以說清軍對夏軍有多少火炮,心中還是有底的,而今數量之上相差太大了。

幾乎是成批成批的冒出來了。

黃澍說道:“八王可知,鐵模鑄炮法?”

阿濟格皺起眉頭說道:“鐵模鑄炮法是什麼?”

黃澍隨即將鐵模鑄炮法給阿濟格詳細的接受了一遍,阿濟格沒有怎麼聽完,一擺手讓黃澍停下來。說道:“你會不會?”

黃澍眼睛微微一亮,說道:“小臣略知一二。”

“好。”阿濟格說道:“從今天開始,就是鑄炮總管,軍中所有後勤物資,都歸你調動,如果你能實現鐵模鑄炮法的話,孤不吝獎賞。”

“如果,你僅僅是大言欺孤,就休怪我不客氣了。”阿濟格說道。

黃澍大喜過望,說道:“請八王放心。”

黃澍從桑開手中學的鐵模鑄炮法,黃澍敏銳的感覺到這個辦法。有極大的用處,一直隱藏在心中。

而今在投奔清廷之後,他準備了兩樣投名狀,一個左夢庚,以左良玉的名義投誠,另一方面,就是依仗這一門鐵模鑄炮法。

此刻終於派上用場了。

這個局面不過是戰場之上的一個小插曲而已。此刻雙方的碰撞仍然在繼續。

火炮轟鳴。馬蹄雜亂。落馬如雨,

而蒙古騎兵也不是沒有一點準備的,一根根箭矢飛了出來,還有很多投擲性的武器,比如只能他們甩出來的鵝卵石之類的東西。

這些凌亂的反擊,並非沒有用處。

劈頭蓋臉的打在是夏軍士卒頭上臉上,一時間,不少士卒紛紛倒地。

還有不少騎兵衝入了夏軍陣列之中。

不過,就好像是石頭砸進水塘之中,雖然不少漣漪,最後都歸無無形之中。

“收兵吧。”阿濟格說道。

阿濟格看得分明,蒙古人還留有祖上的幾分武勇,但也僅僅是幾分而已。

第一次衝陣,雖然也有蒙古騎兵僅存的勇氣,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們對曹營實力不大清楚的。

想來有了這一次教訓之後,他們根本不會再主動接受這樣的命令。

甚至阿濟格看他們的情況,縱然阿濟格不下令撤退,他們也堅持不住了。

倒是變成潰逃了,更不好收拾。

果然如阿濟格所料,他這裡剛剛下令,蒙古騎兵就好像是瘋了一樣的潰逃下來。

一陣歡呼之聲從夏軍那邊傳了出來。

一聲接着一聲的歡呼傳到了阿濟格這邊,阿濟格聽的清清楚楚的,是萬勝。

阿濟格心中冷笑一聲,暗道:“這纔是第一輪,剛剛開始而已。現在高興實在太早了一些。”

阿濟格隨即下令道:“各部下馬紮營結陣。”

“是。”

“讓尚可喜可以收收。”阿濟格說道:“我們現在的目標是這裡。”

阿濟格用馬鞭一指,指在東側的一座山峰之上,說道:“明天上午之前,我要將紅夷大炮放在這裡。”

“是。”衆將心中一凜,凜然聽命,但卻知道這一戰並不是他說的那麼容易。

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九章 攻城三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五章 高鬥樞第十章 裝備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十章 綠帽子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八章 局面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
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九章 攻城三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四十章 瑣事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五章 高鬥樞第十章 裝備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十章 綠帽子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八章 局面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