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

“下去吧。”隆武帝說道:“朕累了。”

“是,”大小臣工都一一退下來了。隆武帝有些疲倦的靠着太師椅上,雙手揉捏着眼角,只覺得滿眼都是酸澀之意。

隆武帝比之弘光好上了不知道多少。

至少,現在長沙小朝廷所能掌管的地方官員,大小臣工,隆武帝都一一與之私談,觀其人品如何,還特別是注重選拔人才,一時間很多大臣都被隆武帝啓用了。

如文安之,張肯堂,如是等等。

但是號令傳達,還是需要時間的。

一時間這些人都還沒有到任。

而隆武帝另一個愛好,就是給人或者地方起名字,如長沙就被改名爲楚京,並召集行伍之中,能戰之士,一一賜名召見,用以激勵將士。故而在隆武的作用之下,回到長沙之後,軍威復震,再加上章曠所帶的長沙兵,也可堪一用。

故此隆武帝第一個大計劃,就是支援南昌。

可以說,隆武帝的動作不可謂不快。

南昌在隆武草草登基的時候,就已經是被包圍了。隆武登基,整頓人馬,調和諸臣,派人出兵,僅僅用了小半個月,就有了出兵之能。但是他這麼幾乎每夜都熬夜到後半夜的回報就是南昌陷落。

他微微一嘆,看着各樣南昌城中逃出來的士卒描述。纔算是瞭解了南昌的現狀。

百日圍城,南昌城中民生困苦。特別是弘光落到曹營手中,羅汝才自然不會讓他閒着,派人帶着弘光在城頭之下走了一圈,萬元吉的精神就大受打擊。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方國安來問戰守之計,卻窺出了,萬元吉的無可奈何。

方國安自然不願意與南昌城共存亡了。

故此,方國安就安排了人手,在城中發動兵變。

亂兵洗劫全城,並直衝巡撫衙門。有人勸萬元吉逃走,萬元吉說道:“累江西父老如此,我又有何面目獨活。”自殺而死。

方國安殺了萬元吉,隨即投降張應元,張應元打下南昌之後,如今還沒有動作,不過在整頓兵馬而已。

但僅僅是如此,就讓隆武帝寢食難安。

他接到手中的,是一個四處漏風的殘破局面。他決計不願意退到兩廣去,故此穩守江西,湖南就非常重要了。他本想裡應外合在南昌城下打一場大勝仗。但是一個多月的努力,都付之東流。

“來人打盆冷水來。”隆武大聲吆喝一聲。

不過片刻,就有侍女將一盆冷水端了過來,隆武將自己的臉埋了進去,只覺得早春的寒意順着皮膚往身體裡面滲透,將整個人所有的細胞都喚醒了。

隆武心中暗道:“不就是一次失敗,我還有機會。”

隨即翻起一邊的奏摺,一封封的批閱起來,時不時在奏摺之上寫出大段大段的批註。

“報。陛下。”一個侍女說道:“馬大人來了。”

隆武一聽,心中微微有些不妙之感,說道:“快請。”

雖然隆武引入了不少士人,但是一時間馬士英的實力無可動搖。馬士英如今深夜來訪,定然是有大事發生。

果然如隆武所料。

馬士英見了隆武,行禮過後,說道:“情況有變。”

隆武說道:“怎麼回事?”

馬士英說道:“張應元以叛賊方國安爲先鋒,向長沙而來。”

隆武大吃一驚,手一下子拍在桌子上了,說道:“情況如何?”

馬士英說道:“現在還不用太過擔心,方國安新降之輩,又是久戰之師,應當沒有多少,而今章大人督師江西。方國安不可越雷池一步。”

隆武聽了,嘴角帶着苦澀的說道:“希望如此。”

這固然不是最壞的結果,但也不是一個好結果。

隆武手中的唯一一支機動兵力被牽制住了。雖然隆武偏居長沙,但是消息一點也不閉塞。 北方大局勢,他又怎麼能不知道。清軍大舉南下,曹營與清軍的邊界,從山東一直蔓延到襄陽,有數千裡之遙。

曹營與清軍之間,早晚有一場大戰。

隆武本想趁着這個時候北上,從曹營手中沾些便宜。

他不僅僅是爲了改變長沙小朝廷的戰略形態,還是爲了鞏固他自己的地位。

畢竟隆武明白,他的帝位是怎麼來的,根本不穩固,在亂世之中想要穩定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上一場勝戰。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

馬士英也明白隆武帝的心思,他對隆武的態度,於弘光不同。

弘光不過一富貴閒人而已。對朝政一竅不通,故此馬士英一直將弘光當孩子一樣哄,局面如果從不與弘光商議,因爲商議也沒有用,僅僅是在生活上照顧弘光,拉近與弘光的關係,比如給弘光進獻美人。

而隆武又不同了。

隆武滿腔報復壓抑了幾十年,正在興頭之上。大小事務,無不親自批紅。馬士英也有一種戰戰兢兢的感覺。說道:“臣請命再次徵調兩廣士卒北上。”

隆武說道:“如此一來兩廣就空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徵調兩廣兵力了,從弘光武昌登基之後,兩廣之地作爲大後方,出兵出餉,那可是一次又一次。正如隆武所言,幾乎將兩廣兵力給抽空了。

而今的兩廣也都不太平。

不能說烽煙遍地,但是各地土寇蜂起。

大明末年是土崩瓦解之勢,不僅僅在北方,南方也有,不過有輕有重而已,在江南之地,尚且有白頭軍,更不要廣東了。

“事到如今,只能兩權其害取其輕了。”馬士英說道。

廣東的土寇不過是疥癬之疾。畢竟廣東亂過很多次。數次平定。只要緩過勁來,這些亂子反掌就能平定。而如果曹營壓下來,就是滅鼎之災了。

“朕準了。”隆武沉吟片刻,也只能點頭答應下來了。

“陛下,還有一事。”馬士英說道:“清廷來使了。”

隆武說道:“是誰?說些什麼?”

“是黃澍。”馬士英說道。

“黃澍。”隆武頓時大怒說道:“他還敢來,當真是不怕死,還是覺得朕太好說話了。”

隆武如何能忘記當日武昌城中的事情,一想起黃澍與左夢庚擺了他那一道,隆武就氣不打一處出。

“陛下,小不忍則亂大謀。”馬士英說道。

隆武也明白這一點,不多說話了,就當不知道這一件事情,將注意力放在正題之上,說道:“你覺得我們該怎麼對待清廷?”

馬士英說道:“清廷狼子野心。決計不可相信,但是遠交近攻,是必然之舉,如果曹營勢大,非我一家可敵,借師平曹,也是自然之舉。”

隆武心中有些煩悶。

他對清廷沒有一點點好感,不管清廷再怎麼僞裝,在隆武看來,與流寇相差不大。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如果有可能的話,隆武纔不願意與清廷合作。

但是形勢比人強。

他要面對的敵人,首先是曹營,而不是清廷,縱然擊敗曹營之後,雙方還會兵戎相見。此刻他也顧不得了。說道:“這件事情,由馬先生負責,與黃澍好好談談,看看他有什麼條件。”

“不過,朕不想見黃澍。”隆武說道:“一次都不想見。”

“臣明白了。”馬士英說道:“此事我會一日一報,決計不會誤了兩國邦交。”

隆武冷冷一笑說道:“兩國之間有邦交嗎?估計談下來,我們也沒有兵馬可動。不過他想談就談下去吧。”

這不是隆武有意耍詐,而是長沙小朝廷的現狀。

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十五章 離京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十五章 夜宿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二十四章 餌第十六章 決戰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九章 羅玉嬌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
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十五章 離京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十五章 夜宿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二十四章 餌第十六章 決戰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九章 羅玉嬌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章 家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