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

這船隻型號都不小,與張軒找來的一些漁船相比,就好像是老虎與小貓的區別一樣大。

張軒一見,臉色頓時變得鐵青起來。

這個時候,這個方向,這樣的船隻,不是官軍的船隻,還能是誰的船隻。

果然一陣風吃過,船上的旗幟清晰可見,卻見上面掛着“漕”字,固然是運河的船。

張軒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息下來,說道:“撤,所有人士卒從浮橋之上撤下來。”

這個命令張軒下得遲了,不過,浮橋之上的士卒也不是傻子,看着這些船隻浮現出來,不用提醒,就立即逃走,有往兩岸逃走的,有“撲通”一聲跳進水中的。

數十艘大大小小的船隻,硬生生的撞在浮橋之上,這麻繩能有多結實,不過片刻之間,整個浮橋都四分五裂了。

一時間張軒有一些後怕。暗道:“如果官軍再聰明一些,等我大隊人馬過一半,再截斷浮橋,我豈不是進退兩難了。”一想到這裡,張軒頓時一身冷汗。立即知道,這淮河今日渡不了了。

“撤軍回營吧。”張軒說道:“現在的局面只能從長計議了。”

就在張軒面對淮河一愁莫展的時候,黃得功在壽州城下,也覺得相當頭疼。

此刻他已經接到馬士英的命令了。

相機行事。這四個字,可大可小,讓黃得功如何決斷了。

黃得功沉吟好一陣子,呼吸之聲,越來越重了,好像一頭猛獸正準備撲擊一樣。暗道:“我黃得功怕得誰來,而今八公山營地,與壽州只能兩者保一,不能再分散了。”

黃得功本來以掎角之勢,對抗曹營大軍,但是數日苦戰,折損太多了,而且曹營之中的火器,也爲數不少,八公山營地,即便是再好,總就不是城池了。

而且曹營的斥候與勇衛營的斥候,已經在八公山之上交上手了。

並不是多高的八公山此刻更是遍佈殺機,不知道多少精銳好手,進去就出不來了,不管是曹營的,還是勇衛營的。

八公山畢竟不是什麼險峻的大山,黃得功知道,曹營從此山之中,找到一條從後山直衝營地的道路,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八公山營要不得了。”

故而八公山營要不得了,黃得功也可以走。

只是黃得功也明白,自己一走,整個壽州就保不住了。也代表黃得功敗給了羅汝才。

黃得功纔不肯認輸,暗道:“我勇衛營這般不好受,他羅汝才就好受了,他在壽州城下堅持數十日,我倒要看他的能僵持到什麼地步?”

一下定決心,黃得功雷厲風行所做就做,當夜率領所有士卒放棄了八公山營,大破李汝桂所部,從壽州東門進入壽州之中。

等羅汝才知道相信情況的時候,已經是第二日。

“來人。將他給拖下去,打一百鞭。”羅汝才臉色鐵青之極。

羅汝才並不是沒有防備黃得功進入壽州之中,他專門將李汝桂的營盤放在八公山營與壽州之間,這個位置雖然兇險,但是壽州城中,早已沒有感覺出城野戰的軍隊,其實只不過需要防備黃得功就行了。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即便是這樣李汝桂也打成這個樣子。

讓羅汝纔不由的想起了張軒。

“如張軒在此,絕對不能打成這個樣子。”羅汝才心中暗道。

曹營馬隊犀利,步隊稀疏平常,早已經是一個共識了,唯獨張軒的步隊可以一觀。羅汝才也知道,征戰天下不能有所偏廢,故而一力培養李汝桂,特別是在壽州之戰之中,可以說李汝桂損失多少,就給他補多少,但是即便如此,李汝桂在黃得功手下,也沒有站了便宜。

這也罷了,反正馬隊在黃得功手下,也沒有站便宜。

但是連守寨都守不住,也就太差勁了吧。

李汝桂也是一個硬漢,整整一百鞭打下來,將李汝桂給打得皮開肉綻,渾身血淋淋的,幾乎站都站不起來,只能被擡了進來。

羅汝才見狀,心中氣也消了大半,這李汝桂畢竟是老兄弟了。如果不是老兄弟,羅汝才也不會這樣下力氣培養他。

“下去休息吧。”羅汝才早已吩咐過了,不要看李汝桂身上血淋淋的,其實不過是皮肉之傷,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傷不到筋骨。

“謝大王。”李汝桂說道,中氣還挺足的。

“好好休息,勝敗乃兵家常事,你打敗仗,我該罰也罰了,就沒事了,記住今天之事,將來向黃得功討回來便是了。”羅汝才說道。

“是。”李汝桂臉上也有幾分慚愧之色,說道。

羅汝才一揮手,立即有侍衛將李汝桂給帶了下去。

“說說吧。”羅汝才說道:“這壽州城該怎麼打?”

“這------”

一時間所有人沉默了。壽州城本來就是相當堅固的一座城池,而黃得功又是一個相當難對付的人,這兩樣加在一起,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跟着黃得功進城的還有勇衛營。

勇衛營守一個營寨,就讓曹營撞破頭也那不下來,此刻進了堅城之中,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啊?

羅汝才頓時大怒,道:“一羣廢物。”

一個文吏忽然將一封書信從後面遞給了張質,張質低頭一看,信封之上,卻是寫得張軒的名字。立即轉呈給了羅汝才,羅汝才怒火未熄,將信封撕開大半,低頭一看,固然臉色凝固了,隨即大笑起來,說道:“好,好,好。你們看看,還是張軒有辦法。”

隨即羅汝纔將書信遞給羅玉龍。羅玉龍看看了,上面也沒有說什麼啊?就是說張軒被阻擋在淮河北岸,請周輔臣的水師相助。

羅汝才一見羅玉龍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麼,也不想多解釋,說道:“立即傳令,讓周輔臣順流而下,去找張軒,命令張軒,不惜一切代價,猛攻鳳陽城,即便他麾下所有人馬,都死在鳳陽城下,也在所不惜。”

“我只要鳳陽。”

張質心中一動,頓時明白過來了。鳳陽干係如此重大,一旦鳳陽危在旦夕之間,那麼馬士英定然會讓黃得功放棄壽州回鳳陽。其實他們不知道,這一次馬士英就有這個想法。只是他沒有想到,黃得功如此要強。

兩軍相持,黃得功本就支撐的艱難,但是如果撤退的話嗎,是比支撐這個局面更加艱難的局面。

很多時候,寧肯進,不肯退。

羅汝纔要的就是黃得功放棄堅城,動起來。到時候羅汝才一定會集中優勢兵力,在壽州與鳳陽之間殲滅黃得功。

“是。”張質說道。立即準備安排。

“大王,緊急軍情,孫傳庭出關,闖王大敗,退兵三百里。”一個士卒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這一句話,簡直好像是一個驚雷在大帳之中炸裂開來。

“什麼?”連羅汝才也大吃一驚說道:“怎麼回事?”

羅汝才與李自成不對付,但也不得不承認,李自成麾下十數萬百戰精兵,絕對不是吃素的。羅汝才自忖曹營與闖營決戰。自己未必能贏,否則羅汝才斥飽了撐了,給李自成伏低做小。

在他的預料之中,李自成與孫傳庭之戰,有很多種可能,但是所有可能之中,都沒有這種脆敗的可能。

一時間根本接受不了了。

羅汝才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其他將領,一時間所有人都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孫傳庭究竟做了什麼,居然如此厲害。還有李自成到底怎麼了,百戰百勝的名頭一下子丟在今日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八章 紮營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四章 鄖陽第六十章 鑄炮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一百零四章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七章 軸承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十章 萬石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
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八章 紮營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四章 鄖陽第六十章 鑄炮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一百零四章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七章 軸承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十章 萬石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