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湘西之戰二
“鳴金收兵吧。”高一功臉色發黑,說道:“將所有將領都給我叫過來,還有攻寨的苗進叫過來。”
“是。”左右明顯的感受到了高一功壓抑的憤怒,也不敢多說什麼。立即下去執行。
不過一會功夫,大大小小几十個將領都叫過來了。
高一功目光炯炯的看着所有人,一一看了過去,所有人都不敢與高一功對視,一來也覺得今日打的太差勁一些了。二來就是高一功的積威所致。
高一功因李過戰敗之後,心思動搖,對軍中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太上心了。更多思考他自己的前程。但是他畢竟是一員宿將,他麾下的很多人都是崇禎十四年前都跟隨高一功的,也被高一功從延安一路繞了一個大圈子殺到湖廣之地。
不是鐵桿,也成爲鐵桿了。對高一功的畏懼,就好像是張軒麾下將士對張軒的畏懼一樣。
高一功緩緩的踱步,說道:“諸位兄弟,最近我高某人,可有得罪諸位兄弟的地方,是高一功剋扣軍餉了?是我高一功處事不公,還是我高一功欺凌諸位兄弟了?”
一時間所有人都不敢說話。
“有還是沒有?”高一功厲聲說道:“你們倒是說話嗎?”
“沒有。”一行人紛紛說道。
高一功說道:“既然如此,你們給我打得什麼仗,苗進,你自己說?”
苗進臉色蒼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末將行事不利, 請侯爺責罰。”
“既然如此。”高一功嘴脣輕輕一抿,說道:“拉出去,斬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大吃一驚。
能擔任一軍先鋒的將領,不敢說都是主將的親信,但也必然是非常有能力的,否則也坐不穩這個位置。
苗進,也算是義軍中的老人了,資歷很深,一步步走到今天。卻因爲一次進攻失利,就要斬首,所有人都有些不能接受。
苗進也大聲抗辯,說道:“侯爺,你要殺我,我苗進說不出半個‘不’字。但是單單是這個罪名,我不服。”
“好。”高一功說道:“你是義軍老人,你不負,我給你一個開口的機會,今日這戰打的,就是拎個娘們,也比你打的好。丟人丟到外面了,你還有什麼話說?”
苗進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他本就不是一個口齒伶俐的人,一下子將真心話說出來了,說道:“侯爺,我這半輩子都是在於官軍打仗,這莫名其妙就成爲官軍的一員,如果還要與義軍老兄弟做戰。我實在是,我實在是-----”
苗進所說的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一時間幾乎所有將領都心有慼慼。氣氛有了一些變化。
高一功眼睛餘光掃過,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或許上面的並不在乎這些隔閡,最下層的士卒,不過是混口飯吃而已,還沒有想這個心思,唯獨是忠貞營的中堅力量,這些軍官們,哪裡不是廝殺過好幾年,即便談不上與官軍血海深仇,但絕對不友好。
單單以苗進舉例,在闖王最艱苦的時候,也就是崇禎十三年的冬天,闖王僅僅剩數百人而已,躲在山中,苗進就是這數百人的一員。
這樣的人並非苗進一個,很多人雖然是後來加入闖營的,但是並妨礙在崇禎年間大災荒之中,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其中又有多少是爲官軍所殺。
這是一筆爛賬,算不清楚是某一個人,但是掛在大明的頭上,決計是沒有錯的。
如果明軍勢大,不得已投降的話,其實他們也沒有這麼多意見,亂世之中,能活下來,比什麼都重要。
畢竟活人要比死人重要的。
但是而今明朝是一個什麼情況,岌岌可危,要他們這些人爲大明續命,他們心中沒有怨言纔怪。
如果他們面對是清軍,清軍與闖營的血海深仇,只在與明軍之上,絕不在之下。再加上清軍所做所爲,簡直是毫無人性可言。故而他們才能堅持下去。
在歷史上,就是他們這些人,一直堅持與清廷做對。堅持到高一功父子,李過父子紛紛戰死,堅持到明朝滅亡,萬曆被殺。堅持到了康熙三年。
不過,他們面對當初的義軍老兄弟,夏軍的時候,根本沒有這種堅持到底的信念了。
高一功目光一掃,暗道:“人心散了。”
此時此刻,沒有一個人提闖王。果然是死人哪裡有活人重要,闖王不管當初多麼英明神武,對他們有多少恩德,至少少數人念闖王的恩情,對大多數來說,雖然對闖王有感激之情,清明中秋,多上幾柱香是可以的,但是要讓他們以命相報,卻是不能。
這或許有些忘恩負義,但卻是人之常情。
高一功說道:“你們知道的,我豈能不知道嗎?當初投奔朝廷的時候,或許還存着爲闖王報仇的心思,只是可惜天意如此,非我等能夠挽回的,看隆武也算是中興之主,卻是大明國祚將盡。只是投靠曹營,也要選好時機。”
“你們也知道,張軒一戰滅了毫侯,毫侯僅僅殘留數千士卒東走,此刻還不知道到了什麼地方。曹營對我們分外看不去,覺得我們不過如此,闖營真正的精銳都被東虜打沒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殘兵敗將而已。”高一功說道。
“什麼?”下面的人一聽,一時間個個大怒,說道:“曹營是個什麼東西,不過是躲在後面撿了便宜,如果不是我闖營數次與東虜大戰,消耗了東虜的兵力,東虜怎麼會在襄陽城下止步?”
“對,不就是曹操有一個好女婿嗎?張軒比李軍師強上一點。”
一時間說什麼都有。
如今數年過去了,當初張軒在襄陽爲羅汝才建策的內容,與李自成所採納的計策內容早就傳開了,甚至多了幾分戲說的演繹。
其實在張軒現在看來,很多戰略計劃本無對錯,只有執行的難度而已。比如現在夏軍也開始爲兵源,戰馬,等問題所困擾,如果當初能橫掃北方,決計沒有這種問題。李自成之所以敗,固然有戰略問題,但是更大問題是李自成本身的問題,如同集結重兵數十萬,一片石之戰,並非沒有機會打贏的。
但是下層士卒卻很少能客觀的分析問題。
在他們的演繹之中,張軒早已坐上獨輪車,搖上了鵝毛扇。連羅玉嬌也變得美若天仙。絕色佳人一般。
讓張軒一見鍾情,最終爲了美人。爲老丈人打下江山。
甚至這種民間傳說一般的東西,在文宗朝,也了表示張氏得江山之正。以民間傳說爲藍本,召集很多文人墨客,編成數百萬的宏偉鉅作《江山美人志》。
當然這是後話。
高一功說道:“好了。形式比人強。曹營壓過我闖營,已經是定居了,但是這絕對不是我闖營士卒不能打。我之所以不投降曹營,並非爲了官府效力到底,而是要打出一個場勝仗。要讓張軒不看小窺我等,然後再投降,否則我們歸降之後,也不過遣散爲農而已,諸位兄弟跟着我南征北戰,難道僅僅是爲了這個嗎?”
這一句話,的確說到這些人的心坎裡面。
下面的士卒或許沒有別的想法,但是這種中層將領,絕對不可能沒有一點想法,讓他們放棄所有權利,老老實實 當農民,他們才做不到的。
正如見過人血的狗,很少能繼續當狗,嘗過權利的滋味,又有幾個人能安於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