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

如果以階級矛盾而論,河南是階級矛盾最重的地方。

雙方毫無緩和之餘地。

可以說雙方殺得血流成河,以至於後世查河南大戶的家譜,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是從明末清初發端的,除卻少數幾家之外,幾乎沒有幾個家傳承下來。

這樣慘烈的廝殺之中,雙方仇深似海。

爲什麼桑開以區區大明的名義,就能召集這麼多人馬。就有其中的原因。

李自成主力尚在的時候,他們只能低頭服軟,但是現在李自成潰敗之後。他們紛紛反覆。

在他們看來,寧可投奔清廷,投奔東虜,也不願意與義軍合作。

這種利益的衝突,血債血仇,根本放之不下。

北方的情勢大抵與河南相彷彿,清軍能順勢佔據北方,也是選擇了聯合北方士紳。

而大部分士紳彼此之間都有聯繫。

之前這些士紳擁戴明廷,而如今武昌失守,天下人對明廷都是失望的時候。轉投清廷也是自然而然了。

張軒問道:“河南的情況很亂嗎?”

袁時中淡然一笑,說道:“何止是一個亂字?是很亂,非常亂。”

袁時中輕輕一嘆,說道:“我比鄰清廷,清廷以一年之內橫掃闖營。已經讓北方膽寒。書信相召之下,不知道多少人爲之動搖。要不是我曹營已經有江南基業,而今就不是一個亂字可以說了。”

李自成戰敗之後,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各地士紳紛紛起兵反抗。

這樣的態勢不可能不影響到兩淮形態。

袁時中這一段時間之內,一直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平定各地士紳的叛亂。

這才袁時中數萬大軍,在這一段時間之中,一直沒有派上用場的原因。

各地的叛亂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牽制袁時中大軍動彈不得。

張軒說道:“那麼大兄此來如何?”

袁時中說道:“我與桑開談過了,桑開不願意投東虜,但是他雖然是河南巡撫,但是這些大事,由不得他做主。他只是一個盟主而已。”

“他先投奔曹營,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

張軒立即知道,這個條件必須他來辦才行,說道:“什麼條件。”

袁時中說道:“正名分。”

“正名分?”張軒微微一頓,說道:“你是說讓大王登基?”

“對。”袁時中說道:“登基。桑開的意思是,東虜立基遼東,由老奴,黃臺吉,到現在的福臨小兒,已經三代了,根基穩固。乃是曹營爭奪天下的勁敵。正如賢弟當年所料。”

一想起這一點當初張軒所言,袁時中就感慨萬千,當初只是覺得張軒是信口胡說而已,但是現在越發佩服張軒的先見之明。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

“第一說的就是道。”

“曹營想要東虜相爭,首先要做的立名分,正朝綱,吳王不正名分,無以讓天下人信服。”

“故此,大王登基之事,一刻也耽擱不得了。”

“此事,我本想給大王上書,又唯恐大王擔心我是諂媚之語。故此我只好請你代爲言之了。”

張軒還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在他看來,實力到了即便是名義上有些缺乏,也不要緊。

朱元璋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之策就很好嗎?

只是此刻,張軒才知道,過猶不及。

明失天下,天下再無正朔。闖營短暫的佔據優勢,天下以爲大順爲正朔。

而如今大順失位。清軍再次佔據優勢。

但是曹營與大順之間的關係藕斷絲連,彼此之間,雖然暗潮洶涌,但是不決戰之前,羅汝纔不稱帝,尚有幾分緩和的餘地。所以羅汝才登基之事,並不是當務之急。

只是區區半年之內,形勢大變,佔據北方的變成了清廷。而清廷與曹營之間,可沒有這個關係。

清廷在打敗闖營之前,尚且能夠和睦曹營。將來的敵對簡直是擺在明面上的。

比起清廷的根基穩固,曹營家差太多了。

不稱帝,怎麼讓天下人知道,你有意於天下,不稱帝,怎麼讓天下人知道你有與清廷爭鋒之心,不稱帝又怎麼與清廷爭奪話語權。

在清軍交戰之前,稱帝之事,已經迫在眉睫了。

一刻也緩不得。

“多謝大兄提醒。”張軒說道:“我差點誤了大事。”

長話短說,兩人都是大忙人。張軒不過與袁時中談了半日,就匆匆離開。

張軒回去之後,就立即寫了一封書信送向武昌。

而這個時候,羅汝才正在接見顧君恩。

“哈哈哈。”羅汝才放聲大笑,聲震瓦礫,說道:“老顧,你是代李闖來求我嗎?”

顧君恩汗透重衣,不敢擡頭看羅汝才說道:“是,還請大王看在以往的情分之上,給闖營一條生路。”

羅汝才收斂笑聲,說道:“憑什麼?”

羅汝纔對李自成依舊不能釋懷,羅汝才自問對得起李自成,他至少救過李自成三次,但是李自成是怎麼對他。這麼多年來,羅汝才覺得自己最接近死亡的一次,依舊是襄陽那一夜。

李自成得勢之後,恩將仇報。現在失勢之後,居然又厚着臉皮來求他。

顧君恩說道:“闖王已經知錯了,願意去帝號,尊大王爲兄。聽從大王差遣。且大王橫掃長江兩岸,而今天下人都知道,天下之勢,非清即吳。兩者不可共存,闖營雖敗,依然有十三萬人馬,數府之地,願爲大王之馬前卒。還請大王給一個機會。”

羅汝才聽出了顧君恩的言外之意。

顧君恩雖然說得客客氣氣的,但是實際上卻是柔裡藏針。點出闖營的實力,雖然闖營落魄了,但是十三萬戰兵,再即將到來的大戰之中,還是非常有用的。如果逼急了,李自成投清廷。豈不是讓清廷如虎添翼嗎?

不過,這樣放過李自成。不說別人了,就是羅汝才自己都不甘心。

他思量一會兒,說道:“如此大事,不是你一言可決了。”

“我來之前,已經得到闖王全權。”顧君恩鬆了一口氣,很多時候不怕說話難聽,就怕連談的機會都沒有。

“那好。”羅汝才說道:“讓李自成來見我。”

“這----”顧君恩有些遲疑。

不管怎麼說李自成依舊是闖營的核心,李自成在,闖營就在。李自成不在了,闖營比如陷入分裂之中,再加上李自成對羅汝才做過什麼事情,顧君恩又不是不知道,他豈能不擔心李自成的安全嗎?

“闖將肯來。”羅汝才絲毫不覺的一點不對。帶着幾分輕描淡寫的說道:“這事情還可以談下去,如果闖營不肯來的話。那麼連談都不用談了。曹營大軍攻克襄陽之後,再談其他不遲。”

顧君恩正在猶豫之間。忽然鄭成功進來之後,呈上一封書信,羅汝才一看信封,微微一笑說道:“你可要快些做決定,正阿濟格來信了。”

羅汝纔不用看,就知道阿濟格書信之中寫得什麼,清廷在外交之上,還是有一套的,在沒有消滅闖營之前,對曹營一向以拉攏爲主,那麼明眼人都知道,雙方的破裂,就在眼前了。

但是依然客客氣氣的拉攏羅汝才。

顧君恩知道如今不決斷不行了,他沒有能改變羅汝纔想法的能力,只能說道:“茲事體大,容小的回去回報闖王,再做決定。”

“沒有問題。”羅汝才說道:“不過,闖將一日不來,曹營西進襄陽之事,一日不停。”

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六章 匠作第三十一章 鐵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一章 鐵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
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六章 匠作第三十一章 鐵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二章 餌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一章 鐵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