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

不過片刻,張軒就被請進來了。

張軒行禮過後,將一紙文書遞了上去,說道:“末將奉大帥之命,向闖王奉送文書。”

張鼐接過,遞給李自成。

李自成打開一看,頓時眼睛一亮,只見最右側豎着寫着三個大字:“勸進表。”

李自成匆匆一看,深吸一口氣,維持住臉色不變,將這勸進表遞給了牛金星。牛金星也大吃一驚,隨即一看,只覺得這文章寫太爛。

勸進表就是一個套路,先將某人如何如何英明神武,天下又如何如何的混亂,非某人不行,某人不當皇帝,天下就過不下去了。再說什麼什麼祥瑞,說明天意如何。

套路是一個套路。

但是要看誰寫的。

很抱歉,這勸進表是張軒寫的。

張軒既缺乏文筆,又缺乏誠意,其中很多地方,大段摘抄其他勸進表之中的文字,讓牛金星看得很眼熟。

不是張軒想逞能,而是如今曹營之中,大多數文士都被吉珪,陳紹先牽連了。一時間找不到人代筆。而羅汝才也不懂這個,不過羅汝才很信任張軒,覺得張軒是一個大才子。就指定張軒寫了。

張軒只好東拼西湊出這一篇文章。

如果不是絕對敷衍,張軒恨不得拿一個信封,封一張白紙,在信封之上寫上勸進表三個字。

不過,這種政治文章,有時間需要文筆,但是更重要的是誰送來的。

這封勸進表,是張軒寫的,但是卻是以羅汝才的名義送上來的。對李自成來說,就是天下最好的文章了。

“羅兄,真願意尊我爲帝?”李自成努力平靜自己的情緒,已經帶出幾分顫音。

“闖王願意聽真話,還是聽假話?”張軒說道:“如果想聽假話,就看勸進表上的,如果想聽真話,就聽外臣說來。”

“好,張先生請講。”李自成從不將張軒當成純粹的將領,而是會打仗的文官。

“闖王登基之勢,我家大帥即便不願意,也不行吧。今日奉上這一封勸進表,是爲義軍的大義着想,闖王您無情,但大帥卻不能無義,不能不念及這麼多年死在官軍手中的兄弟們,故而想與闖王來一個君子約定。”張軒說道。

“什麼約定?”李自成說道。

“我家大帥本無意於天下,也沒有與闖王爭的意思,不過被闖王逼得不得不爭一爭了。當年劉項約定先入關中爲王,而我們如今約定,如果闖王先下北京,我家大帥,束手入朝,交出兵權,頤養天年。”張軒說道。

“聽聞當初張將軍就爲羅帥獻上取江南爲根基之策,”李信說道:“想來曹營已經準備攻江南了,若我闖營不攻北京,改攻南京,又當如何?”

“這就是我家大帥爲什麼尊闖王爲帝了。”張軒說道:“闖王大典之後,我曹營就大軍東出,湖廣之地,都歸闖王,就請闖王高擡貴手,這江南讓給我將大帥。”

李自成就想張口答應下來,李信再次搶先說道:“此事,暫且按下,如果你家大帥佔據南京,闖王佔據北京,又當如何?”

“還能如何?明失其鹿,天下大亂,高才疾足者先得之。我將大帥自然願意與闖王會獵中原。”張軒說道。

張軒的話裡面虛虛實實的,很多根本就是信口雌黃,反正張軒只是想確定曹營進攻江南不受闖營掣肘。而且歷史上李自成選擇了先西北,再攻京師,不管是什麼原因,讓李自成選擇這個。

這一次增加了曹營的變數之後,張軒努力想要讓李自成按照原來的歷史走相走。

而且在大戰略之上,也沒有什麼可欺騙,大多都是陽謀,說實話比較好。

“羅帥,就這一個條件嗎?”牛金星問道。

“只是最重要的而已。”張軒說道:“只要這個達成,下面的事情,就好談了。”

很多都不用說,花花轎子人擡人。想來羅汝才尊李自成爲帝,李自成還不封一個王給羅汝才,就太小氣了一點。

“此事關係重大,容我細思。”李自成這個時候,也冷靜下來,說道:“張先生,先下去休息吧。”

“還請闖王抓緊時間,我來的時候與大帥約定過時間,如果回去的遲,惹什麼誤會就不好了。”張軒的話裡面隱隱約約帶着一些威脅。

“放心耽擱不了多長時間。”李自成讓人將張軒送下去。

張軒一走,牛金星立即行禮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羅汝才臣矣。”

李自成也很高興,不過他也知道,羅汝纔不過讓個虛名,有一個臺階下而已,笑道:“不過是虛名而已。”

“不。”牛金星說道:“君臣名分一定下來,將來以大勢壓之,有得是辦法收拾羅汝才。只是先放一放而已。”

“如此說來。”李自成說道:“牛先生贊成了。”

“正是。”牛金星說道:“張軒自以爲有人之智,如今看來不過如此。亂世之中最重要的,一爲兵,一爲糧,江南在明初的確是富庶,盛產糧食,而今湖廣糧食已經不弱於江南,江南多桑田棉田,稻田已經遠遠不如國初了。而今大帥已有湖廣大半,居江之上游,自古立有江南者,必守上游,無上游則不足以立國,晉之滅吳,先滅蜀,樓船東下,一片降幡出石頭。而今陛下居湖廣之糧,再攻秦,取秦之銳卒,收三邊之將士,專攻攻京師,京師一下,天下傳檄可定。即便羅汝才冥頑不靈,佔據江南以抗王師,到時湖廣大軍順流而下,北方大軍直取揚州,江南可守乎?”

“而如今,正名分爲最急之務,崇禎昏庸,天下皆知非天下之主矣,然闖王四方征戰,不能正名分,定分止,恐失天下英雄之望,羅汝才勸進,則天下人必以爲陛下乃百萬義軍之主。人心歸附,何懼區區曹營。”

“允之可也。”

李自成聽牛金星所言,心中滿色得意,不過努力不表露出來。

“東虜若何?”李信說道:“自萬曆以來,東虜以一隅敵天下,數十年矣,固然有朝廷昏庸無道,然東虜戰力不容小窺,我思張軒爲何定要取江南,可能是因王樸平邊策之意。”

“平邊策?”李自成沒有聽過這東西。

“宋時,宋太祖取天下之計,因契丹在北,故而‘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張軒恐怕視東虜爲強敵,故而先南後北,先易後難,江南民風柔弱,易於征服,長江爲天險,一下江南就是偏安的格局,如果東虜爲強敵,與我軍戰於北方,羅汝才恐怕趁勢全取南方,全據江險。到時候以太祖北伐之策,這恐怕纔是張軒的本意所在。”

“讓東虜牽制我?”李自成冷笑道:“東虜素無大志,入關數次,不敢佔寸土,不過返回關外而已,如此就知道他們沒有久居關內之心,再則區區小族,不過十萬男丁,即便再精銳能打幾戰,數戰之後,恐怕就要舉族帶喪了。又怎麼能牽制住我。簡直是癡心妄想。我本來以爲張軒有何陰謀,如果僅僅是這樣,許了他,又如何,不過將江南暫時寄放在羅汝才手中,數年而已。等北方大定,大兵南下,我就不信羅汝才還能翻天。”

李信感覺到此刻的李自成有一些驕傲了。但是就他想來,也不覺得東虜是什麼大敵,想來收復三邊之後,整頓邊防,不說覆滅東虜,拒敵於長城之外,還是能辦到的,到時候騰出手來,攻江南不遲。

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十六章 拔營第六十章 叛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二十章 火併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三章 岳陽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章 汝寧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章 軸承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章 匠作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二十章 伏擊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
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十六章 拔營第六十章 叛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二十章 火併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三章 岳陽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一章 汝寧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章 軸承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章 匠作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二十章 伏擊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