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

張軒夜裡雖然說得斬釘截鐵。

但是半夜之中,還是忐忑不安。一直睡不着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

第二日一早,外面有一點動靜,就將張軒給驚醒了,他就起身站在望樓之上,靜靜的等着太陽升起,感受陽光一絲絲撫摸在身上,他微微皺起了眉頭,暗道:“怎麼回事,今日官軍爲什麼還不出兵啊?”

千里鏡之中,很多士卒都在等候命令,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南營大帳之中,黃得功雙目瞪圓,說道:“大人,萬萬不可啊。張軒非尋常匪類,不怕馬大人笑話,黃某從軍以來,大賊小賊,不知道殺了多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有章法的賊人,黃某都有一種感覺,感覺對面根本不是一支賊寇,而是兩國相爭的軍隊。今日咬着牙一口吞掉張賊,否則將來必然遺禍天下。”

對了解你的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也可能是你的敵人。

黃得功與張軒可以說是素未謀面,但是從屢次與張軒所部的交戰之中,他感受到張軒的不好對付,即便是他擊潰西平營的伏擊戰,如果他稍稍遲一會兒,不是他帶頭衝鋒,可能面對的就是陣勢嚴整的軍陣了。

那個時候,區區千騎恐怕做不了什麼。

攻寨也是如此。

在大炮主攻之下,張軒還能想出雙層城牆之計,硬生生的坑死了一員大將,即便劉澤清以煙燻破之,一兩萬士卒,輪番是上陣,激戰一夜,幾乎將兩道城牆打成一個小土堆斜坡了,根本看不出城牆的樣子,結果,張軒所部依然能堅持住。

對黃得功來說,簡直是咄咄怪事。從軍以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堅韌的步隊。

越是明白張軒的厲害,黃得功越是收集張軒的資料,很多東西根本保不了密,而且黃得功手中也有張軒軍中的俘虜,三木之下,什麼問不出來,張軒的履歷,張軒的戰績,乃至於張軒治軍的軍規習慣,也能問出來一些,不過礙於這些俘虜在張軒軍中的職位,黃得功所知道的不多而已。

即便是這一點點,黃得功就知道,張軒是一個厲害角色。

假以時日,恐怕又是一個闖王,曹操,黃虎一樣的巨寇。故而黃得功覺得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都要剿滅張軒。

此刻聽馬士英忽然說,不打了收兵,對黃得功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之極。

“滸山,你要爲大局着想。”馬士英說道:“打下張賊就行了嗎?還要打夏邑城的袁賊。打下袁賊就行了嗎?還要打在汝寧的曹賊,打了曹賊就行了嗎?還有闖賊,獻賊。而今賊人勢大,而整個南直隸有多少兵馬,我不說,你不知道嗎?花名冊之上,是有幾十萬之多,但是其中有幾個能打的?能上陣的?”

黃得功哪裡不知道,各地的衛所軍連饑民都打不過。

“我手中的這些人馬,可是要庇護鳳陽,南直隸的,如果全部折損在這裡,不,僅僅是折損這裡一半,在汝寧的曹操,大抵做夢都會笑醒。”馬士英滿臉愁容說道:“江山飄零,容不得一場看似大勝的敗仗了。”

“那麼大人,就放任張軒不管了嗎?”這些方方面面的道理,一萬個黃得功都說不過馬士英,他已經被馬士英說服了大半。只剩下嘴硬而已。

“不。怎麼會不敢啊?”馬士英說道:“我不是派你攻打張軒嗎?”

黃得功滿臉羞愧說道:“末將讓督師失望了。”

“說什麼呢?”馬士英說道:“滸山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今日不過暫且寄賊人的首級於頭上而已。我就任鳳陽總督以來,沒有一日停止過招兵,待吾兵練成,定派滸山爲前鋒,掃平中原羣賊,那時候纔是滸山勇武之地,而今相忍爲國吧。”

“末將知道了。”黃得功說道:“是末將魯莽了,還請督師見諒。”

馬士英拍拍黃得功的肩膀說道:“無須如此,將來的事情還要多依仗你啊。”

“請督師大人放心,沒有我黃得功砍不了的賊人。”黃得功聲如洪鐘說道:“不過,”黃得功聲音轉小,說道:“現在的情況該怎麼收場。要不要將西寨也圈進去?”

馬士英頓時皺起眉來,圍城其實也是一個不小的土木工程,黃得功說得容易,但是做出來卻就不容易,要將西寨也圈進去,不知道多出多少土方出來。馬士英並無此意,說道:“暫時派騎兵看着吧,其他事情等等再說。”

馬士英安撫了黃得功。派黃得功出去做事,想到而今的戰事,心中不由的生出“雞肋”的感覺,莫名的生出一絲退兵之念,不過,隨即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暗道:“北京那邊不知道多少快馬奔赴陝西,如果我退回鳳陽,大抵也是這個結果,算了,還是在這裡,最少清淨。”

黃得功一出去,立即開始指揮勇衛營的士卒。

不過片刻,正準備出營的士卒散去了,改爲派出數千騎兵在西寨附近兜圈子,監視西寨四個門的出入。

張軒在望樓之上,看出此等變化,心中不由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說道:“官軍怯了。官軍怯了。”

這消息傳遍營中,頓時營中傳出一聲聲歡呼之聲,張軒心中暗道:“天下聞名的黃得功也不過如此而已。”再想起自己昨夜的患得患失,心中不由的好笑,頓時睡意上涌,交代一番,就去睡覺了。

張軒在滿營歡呼雀躍之中,沉沉的睡過去的時候,楊繩祖也找到了自己的機會所在。

楊繩祖與金聲桓一路糾纏,已經離開了河南省,進入了南直隸徐州境內,一路之上,楊繩祖也與金聲桓數次交手,都感覺到對方不是容易對付的角色。

也都摸清楚了對方的底細。

一個是曹營馬隊精銳,一個是左營親信騎將。誰也沒有佔據半點便宜。

不過,此刻楊繩祖卻敏銳的察覺到了機會所在。

這個機會並不是來自內部,畢竟楊繩祖與金聲桓雙方的兵力相近,彼此也很熟悉,左營與曹營是也老相識了,楊繩祖不想打一個兩敗俱傷,而金聲桓也同樣不願意打一個兩敗俱傷。

如果沒有外力,兩人也只能這樣且戰且走了。

而此刻外力出現了,讓楊繩祖高興的是,這個外力還是有助於他們的。

數千馬匹藏在黃河邊的蘆葦蕩之中。

去年的蘆葦蕩一片枯黃的顏色,此刻也微微添了一些新綠,這些地面在夏秋時節都是水面,只是此刻夏汛未到,故而還能腳踏實地,這是楊繩祖所爲的外力給他找的隱藏之所。

天下義軍是不是一家不知道,但是給了好處的話,一些義軍也願意幫助曹營給官軍一個狠的。再加上曹營也算是響噹噹的名號,曹操的名頭在很多的地方都叫得響。

有本地鄉民的幫助,楊繩祖已經隱藏在這裡一兩日了。

楊繩祖想來金聲桓如果找不到自己了,應該回去覆命,卻不想金聲桓居然一路搜尋,向這個方向而來了。

“運氣來了,誰也擋不住。”楊繩祖心中冷笑:“金聲桓啊金聲桓,是你自己要自投羅網的,卻怪不得我了。”

“還有多久就到了?”楊繩祖問一邊的鄉民。

鄉民用徐州本地土話說道:“快了,快了。”

楊繩祖耐心等待,沉下心來等了一會兒,固然感受到地面上的震動,立即知道,金聲桓就要到了。

第一章 成軍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十章 凌濛初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章 凌濛初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章 收兵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三章 奪麥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章 瑣事第六章 匠作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十二章 作坊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
第一章 成軍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十章 凌濛初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十章 凌濛初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章 收兵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三章 奪麥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四十章 瑣事第六章 匠作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十二章 作坊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