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收兵

?

第十章

收兵

一道道繩索早已垂了下來,每一名官軍戰士都系在腰間,雙手抓着繩索,上面有人拉着一個個拉了上來。

陳德落在最後。

當陳德剛剛上來之後,回頭一看,卻見一隊馬隊,已經從西邊直插過來,正是羅岱所帶的馬隊。

陳德墜城出擊,讓袁時中與張軒大吃一驚,不過袁時中的反應也快,立即命令馬隊出擊,羅岱從戰場西側繞過敗兵,也需要一點時間,只是沒有想到陳永福的目光如此銳利,騎兵這邊一動,立即就發現了。

就在羅岱所部奔馳的時候,陳永福就開始鳴金了。

等羅岱來到城下的時候,陳德所部已經上城了。只是前後腳的功夫,羅岱就註定要無功而返了。

不過這個時候,太陽也開始西移,已經是下午時分。雖然還能打上一陣子。但是張軒已經沒有繼續作戰性質了。

張軒眯着眼睛看着南邊的城牆。

在現代即便是鄉鎮之中,這樣的高度的建築,也是比比皆是,但是現在這一道城牆,卻是幾乎不可逾越的天險。

“雲梯,呂公車的作用不大。”袁時中對攻城效果,並不是太在乎,他只是在乎,他對軍隊的指揮,說道:“今日各部表現不錯,這是撤退的時候,有些亂了陣腳。”

雖然現在下面的傷亡彙總,還沒有上來,不過,袁時中也有自己的預估,整個攻城之中,傷亡最大的卻不時候攻城之時,而是撤退的時候,被官軍咬了一口,幾百人對數萬人的傷害並不大,最大的是他們自相踐踏而死。

這幾百人即便是個個是百人敵,在那一會兒,能殺多少人。不過,是因爲官軍追擊引起的混亂讓不少部隊都跑散了。

畢竟這些人之前,大抵是農民,在大軍壓陣,上下督促之下,還勉強能用,但是想在撤退之時,還維持完好的秩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軒說道:“這才訓練幾日,有這個效果,我已經覺得不錯了,即便你我本部,能做的撤退之時,陣腳不亂嗎?唯一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官軍將來,敢墜城追擊,真是好膽魄。”

袁時中說道:“如此說來,這守城之人,定然是陳永福了。”

張軒想了想,也覺得如此。

在他現在的目光看來,大部分文官領兵,都喜歡責備求全,以兵家論,都可以用一個“怯。”論之,這種一次突擊,在他們看來就是畫蛇添足之舉,畢竟守住開封城,就是大功一件,犯不着如此冒險。

這一戰定然是一個武將指揮的,而開封城之中有名

的,也就那位大名鼎鼎的陳總兵了。

張軒說道:“這位陳總兵,可不好對付。”

袁時中說道:“不說,這位陳總兵,這開封城,三弟準備怎麼攻?”

張軒長嘆一聲,說道:“今日一戰,我算是看明白了,開封城最大優點是,城牆夠高,高到雲梯,呂公車都夠不着,開封最大的缺點,也是城牆夠高。高到他們也顧不住城牆腳下。”

城牆並不是越高越好的。

比如開封城城牆,四五丈高,高到攻城器械都有一點夠不着,即便是夠着了,也不大划算。

比如,那臺呂公車。

張軒原本計劃打造好幾臺一起進攻。但是太耗功耗時了。

要支撐起一個十五米,能夠移動的木製雲臺,底座最少也要數丈見方。否則就會不穩。

而且用來支撐呂公車的木頭必須是大木,即便用木頭拼湊到一起的木頭都無法支撐。

但是這種巨木,中原的確哪裡有?中原地區的大木,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被砍伐完畢了。哪裡有這麼多合用的木材。

張軒發現即便他花費再多心力蒐羅,也蒐羅不到這麼多木材。

不過,城牆也不是越高越好。

城牆越高,就越顧不上城牆角下。

闖營攻城,以挖城牆爲主,就是因爲這個原因。雖然中國古代城牆大多都不是直上直下,而是有坡度的,但這個坡度,也不會讓城頭士卒很好的監控城下的情況。

比如這一次進攻開封城,唯一有建功的。也就是鵝車。

如果持續挖掘之下,或許能如上次攻城一樣,將城牆挖個千瘡百孔,將好好的攻城戰,打成地道戰,穴道戰。

而且城牆高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打擊面也高,容易被火炮,投石機等遠射武器的進攻。

張軒在已經預感到,這一次進攻一定會無功而返的情況之下,還要繼續進攻,就要試一試其他辦法。

因爲張軒在攻城之前,已經將上一次闖營進攻開封城的所有情況,都總結了一遍。

對於闖營所有的辦法,他仔細的琢磨了一遍,即便他原方抓藥,也不可能做得比闖營更好了。

不管小袁營,還是張軒本部人馬,甚至是將曹營人馬也加上來,也比不得闖營人馬衆多。曹營敢說自己馬隊不弱於闖營,但是曹營步隊,就與闖營無法相比了,張軒敢說自己所部堪稱精銳,但是曹營之中,如張軒所部的步隊,有多少。恐怕也只有張軒所部自己了。

“闖營的辦法不行,我只

有試新的辦法了。”張軒心中暗道:“今日看來,這正統的攻城戰,也是不行的。”

張軒正默默思考,下一步該從何從下手的時候。鄭廉已經將傷亡彙總在一起,報了來。

“呵---,今日一戰傷亡兩千人。”袁時中說道:“本部人馬,也都是跟隨王顯祖的上城的三百多人。”

張軒說道:“是嗎。不錯,那麼明天再讓他們攻一趟吧。”

“反正閒着也是閒着。”張軒心中暗道。

這個時候城頭之上,高名衡正在獎賞將士,說道:“今日守城士卒,每人賞賜五兩。下城進攻的的三百勇士,每日賞賜二十兩。”

“高大人公侯萬代。”

“高大人英明。”

“-----”

一時間城頭士卒,歡呼雀躍。

士卒從來沒有什麼大義在,他們的大義就是銀子,養家餬口的銀子。

高名衡有幾分平易近人,素來嚴肅的樣子,也變得柔和起來了。

當士卒們的歡呼散去之後,高名衡與城上的高層,商議戰士。這個小會,只有黃澍,桑開,陳永福父子。還有高名衡自己。

“陳將軍今日,敵人以呂公車來攻,將軍可有什麼防守之策嗎?”

陳永福說道:“以末將之意,可以在城頭設木堡,高五尺,以厚木爲之,設火銃手在後。賊人若上城,列銃攻之。斃敵於城頭方寸之地。”

避免與賊人肉搏戰,是陳永福的第一策略。

不是陳永福不敢與賊人打肉搏戰,陳永福麾下四千兒郎,都是一等一的精銳,不管與那路賊人,都敢一戰。

但是開封城之中,有多少這樣的精銳,根本沒有多少,爲什麼賊人攻上城頭的時候,陳永福的反應是列盾而戰,夾以火銃,實在是敢與賊人面對面肉搏的士卒,實在是少啊。

所以面對賊人的進攻,陳永福城上再設木堡,努力發揮火力。

高名衡點點頭,說道:“這一戰,我軍僅僅損失數百人,就殺敵近萬。令賊人大敗而回,這一戰都是陳總兵的功勞。陳總兵的計劃,我準了。桑同知。”

“下官在。”桑開說道。

高名衡說道:“無論你有什麼辦法,拆民房也好,拆寺廟也好,反正我要看見有足夠的木料上城。”

“是。”桑開說道。

高名衡又對陳永福說道:“所需的材料,我都給你。北城之事,就交給你了。”

“定不負大人之託。”陳永福說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一百章 俠義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章 成軍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章 搶飯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三章 搶飯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六十章 叛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五十六章 病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十五章 前奏
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一百章 俠義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章 成軍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三章 搶飯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三章 搶飯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六十章 叛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五十六章 病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八章 局面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十五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