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張軒咬着牙說道:“峴山這個骨頭,我帶人攻下來。”
這一句話說的輕鬆,但是實際上憑藉張軒的經驗,就知道這一句話之中,有多少條人命填進去。
但是,有些事情可以說當任不讓,張軒處在這個位置,這種艱難的局面,他不上誰上,再加上襄陽城中本來就情況複雜。
張軒不以身做則,指望別人給他拼命?
“我攻山,誰來攔截東虜?”張軒說道,目光之中帶出一絲瘋狂之色。
張軒一路走過來,生生死死之間,並不知道走過幾個輪迴了,或許他自己還沒有感覺到。
此刻他語氣之中帶出的暴虐之氣,簡直能夠殺人。
“我來。”劉芳亮說道:“我來擋住東虜的增援。”
攻山也沒有什麼花俏。不過一支軍隊擋住清軍,一支攻山而已。
耍不出什麼新鮮花樣。
張軒看着劉芳亮說道:“就拜託劉將軍了。”
劉芳亮拱手說道:“請張將軍放心,有劉某有一日,東虜都無法干涉將軍攻山,只希望張將軍知道,闖營落到這個地步,時也命也,並非闖營沒有好男兒。”
李過本想說什麼?微微一嘆,就爲了闖營好男兒,這五個字,李過決定也要拼一拼。
決計不能丟他死死的臉。
雙方議定之後。張軒開始詳細的安排起來。
雖然戰術之上,非常簡單。但是張軒不準備做的如此簡單,他花了一夜的時間佈置,又做了以下佈置,首先命令周輔臣出擊,封鎖漢水,破除清軍在漢水之上的所有佈置。
戰場雖然在襄陽,但是漢水卻是襄陽之戰的關鍵。
多鐸即便是再大意,也不會放棄在漢水之上落子。
只是,清軍都是北人。在水師之上根本沒有基因,忙乎了這麼多天,也不過是在漢水上游架了幾座浮橋。甚至組建了一支小船隊。
但是多鐸很清楚,這一支水師根本不足以與夏軍的水師爭鋒。所以他給這一支水師的任務,也很簡單,維持漢水兩岸的消息暢通。甚至阿濟格放棄棗陽西進之後。這一支水師的任務,也多了一個阿濟格的任務。
也僅僅是如此而已。
而周輔臣的任務,也不是摧毀清軍水師。
而是維護襄陽城與宜城之間的聯繫不中斷。畢竟大戰的中心在與襄陽城之上,漢水上游很多河段,搭建浮橋也是非常容易的。
即便摧毀了,也能重建。僅僅是徒勞無功而已。
而此刻,張軒卻顧不得這些了,而是大力督促周輔臣與鄭泰兩部全力出擊。攻擊沿河的所有可以攻擊的目標,甚至也可以讓鄭泰用他們的老一套,襲擾清軍。縱然清軍兵力充足。但是數十里的江岸之上,總是有薄弱點的。
張軒也沒有想有什麼大收穫。僅僅是牽制清軍的精力。張軒都覺得有必要這樣做了。哪怕是清理一下漢水上面清軍的勢力,也是必要的。
而且張軒也通知了曹宗瑜,讓曹宗瑜逼近阿濟格,最少讓阿濟格騰不出精力幹別的。
如果僅僅看這幾處的話,似乎是夏軍大舉反攻。
但是一聲沉悶的炮聲響起來,一顆炮彈從遠處的峴山之上,打進襄陽城之中。
直接砸在一座民房之中,似乎一炮砸中大粱之上。這一座民房稱重結構都在一根大粱之上,大粱被一炮打斷,整個房子自然是稀里嘩啦散落一地。一陣煙塵掀起。
襄陽城的百姓猶如驚弓之鳥,頓時亂了起來。
之前雖然打得很慘烈,但都是在城外,襄陽城百姓感受到的,僅僅是喊殺之聲,還有城外源源不斷送進來的傷員,還有城中戒嚴,米價騰高。
雖然夏軍軍糧不缺,但是打仗之事情,糧食自然是越多越好,雖然楊承祖放出一些糧食,平定糧價。但是打仗本身,就引起民間糧食價格波動。
但是時間長了,民間的糧食價格也慢慢的穩定下來,百姓似乎適應了這個氣氛。
只是今日一炮立即讓城中百姓知道,什麼纔是戰場的氣氛。
張軒猛地出來院子,遠遠的看着遠處掀起的煙塵,已經哭喊之聲。
張軒心中一沉,這一炮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清軍的炮隊終於在峴山之上紮營了。
而進攻峴山的事情,必須提前了。
張軒立即下令,各部人馬出動,整個襄陽城都引此沸騰起來。
而這一舉一動都被峴山之上看到眼裡。
孔有德站在一塊巨石之上,他身後是安置好的數十門大炮。
因爲山上的空地比較少,卻少大面積的平地,故而這大炮是數門,或者一門,兩門安置在一起的。
看上去層層疊疊的,好像是梯田一樣,在山上梯次安置火炮。
孔有德而今四十多歲,雖然有些風霜之色,但卻也是一個將領,經驗最豐富,精力最充沛的時候。
他細細觀察一下大炮的落點,說道:“高了。讓兄弟們放低一點。”
“是。”立即有人安排下去,重新調整炮口方位。
孔有德很明白,他現在最重要的使命不是別的。而是轟破襄陽城的城牆。
畢竟轟擊城中,雖然會引起襄陽百姓的恐慌,但是對於戰事並沒有什麼幫助,唯有轟開城牆,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一聲炮聲,不僅僅聽在張軒的耳朵之中,也聽在多鐸的耳朵之中。
多鐸身後一面將旗高高揚起,大隊騎兵早已嚴陣以待。
不僅僅是八旗所部,還有各部士卒都已經嚴陣以待。多鐸推測出夏軍的做出反應也很簡單了。
要麼重奪峴山。
他這個時候,就是防止夏軍重奪峴山。
至於夏軍不這樣做,最好不過,多鐸就等四五日,最多十日左右,將城牆轟塌,到時候大軍一涌而上,破城而入。或者展開城池的攻防戰。
不出多鐸所料。不過一會功夫,就有人來報:“襄陽南門,西門全部到洞開,夏軍出城。”
多鐸對左右說道:“讓下面人打起精神來。要打了。”
從天空俯視下來,就會看見,夏軍這一次出動的動靜,要比上一次大的多。
上一次如果僅僅是一預演的話,而今之戰,就是決戰規模的,襄陽城之中僅僅留下一兩萬人馬,近乎全軍出動。
雙方的交戰,還是由騎兵先遮掩戰場。
只是雙方都以蓄勢待發之勢,而且大隊人馬對峙之下,再加上戰場在峴山與漢水之間,沒有太廣闊的迂迴空間,這種小規模的交戰,反而並不慘烈。
甚至彼此之間交戰的都少,大家只是作爲大軍的眼睛,在百餘米的距離之上,相互對峙而已。偶爾有一些廝殺。大多時候,都是對峙不動。
劉芳亮統一指揮數萬闖營士卒,這真是闖營最後一點班底。
這邊臥馬盤弓蓄勢待發,而那邊在一聲聲的炮聲之中,張軒督促各部已經展開的攻山行動。
在峴山之上,炮火密度很高,孔有德在滿清之中,就靠着當年孫元化手中學來的用炮手段,在滿清立足了。
孔有德手中也有一批當年東江士卒,都是在滿清追殺下活命的壯丁。也都是狠角色。再加上孔有德手中有一批葡萄牙人培養的炮手。
對火炮,是行家裡手。
再加上一路南下,紅夷火炮數量不多,但是其他各類火炮數量相當不少。
密密麻麻的火炮,再加上數千精銳人馬,可以說是固如金湯,不可動搖。
在加上孔有德早有準備,夏軍的攻勢雖然很猛烈,就好像是海浪打在海岸之上,就來了一個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