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徐州之敗

“殿下,臣有一事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張質說道,他的語氣只有一種理直氣壯的感覺,他哪裡是說在說當見不當見,而是再說,我一定要見。

“不知道何事?”羅汝才問道。

羅汝纔對張質也有了幾分信任了。

張質這一段時間的所有事情,都沒有瞞得過羅汝才的,羅汝纔不得不承認,張質的能力要比吉珪強多了。

張質雖然只是三甲進士,但也是進士出身,在北京廝混過,對大明朝廷是如何運作的,要比吉珪強了不知道多少輩。

張質一直在做事情,讓羅汝才感受也頗深,理順曹營上下。之前曹營戰力不下於官軍,但是此刻羅汝才纔有一種自己就是官軍的感覺。不再是草臺班子了。

所以對張質的諫言,羅汝才也是相當重視的。

“如果大王身爲吳王,當自重威儀。”張質說道:“否則當爲小人所笑?”

“誰敢笑我?”羅汝才冷哼一聲說道。

“殿下,當稱:‘孤。’”張質說道。

羅汝才一時間語塞。立即感到有幾分頭疼。

他羅汝才從小土匪窩裡面長大,從來不在乎什麼禮節,但是張質卻有一個致君堯舜上的心思,否則他堂堂進士出身,不能匡正君上,與小人何異?他一直覺得曹營之中的很多亂象源頭都是在羅汝才身上,比如下面的軍官無視法紀之類的。故而他一心要消除羅汝才身上的匪氣,怎麼消除,就是用禮儀。

當然張質也爲羅汝纔想過了,羅汝纔出身如此,用太繁瑣的禮節,定然不耐。故而張質就將很多禮節都刪減了很多。但是對羅汝纔來說,還是如緊箍咒一樣的東西。

而且羅汝才正是用張質的時候,不好說什麼,說道:“我,不,孤知道了。”隨即扶着額頭說道:“孤吹了河風,有一點頭暈,先生自去忙吧,孤回去休息一會兒。”

隨即逃也是的走了。

正在淮河北岸行軍的羅岱,接到命令之後,二話不說,就已經帶着麾下數千馬隊,離開大隊人馬,東而去了。

只是從此地到峽山城,還需要一兩日的馬程。

在此之前,消息就先一步來到了夏邑。

夏邑城下。

自從馬士英退走之後,張軒與袁時中緊張了兩日,之後得到確切消息,曹營大軍沿着淮河攻進鳳陽府之中,這才鬆了一口氣。

隨即張軒與袁時中碰了一個頭,確定下來下面的行止,張軒一面派人與羅汝才彙報,另一面派出士卒,四出圍剿官軍殘部,比如西到歸德,東至蕭縣,南過永城,北到黃河這一帶之中,都有兩人的兵馬在活動。

說的好聽是追繳官軍殘部,說得不好聽,就是在打糧。

畢竟軍無糧則散,爲了維持軍心士氣,很多事情都不得不做。

這個時候,很多事情也都傳到了張軒的耳朵之中,

比如楊繩祖在徐州所做所爲。

張軒看過,心中暗道:“楊繩祖還是一個人才,在徐州居燃糾結了這麼多人。”

不過,張軒還沒有高興過來,後面的消息就接踵而來了。

“什麼吳家集大敗?”張軒大吃一驚,說道:“怎麼回事?”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楊繩祖的親信楊老五,他說道:“楊將軍匯合程繼孔,王道善,以及張方造,糾集數萬人馬,與官軍戰於吳家集。官軍以參議何騰蛟爲首,麾下有丁氏家兵數千。以及有各部士卒過萬。何騰蛟大破義軍,並斬殺張方造?”

“怎麼回事?”張軒說道:“以楊將軍之能,官軍區區萬人而已,怎麼爲其所敗啊?單單以數千騎兵對陣過萬官軍,楊將軍不能取勝,也不至於大敗吧。”

“列陣之時,因爲楊將軍許諾官銜,程繼孔,王道善,張方造這三個頭領,都言各部驍勇無敵,不用楊將軍出馬,也能敗敵殺何騰蛟。楊將軍見官軍人少,也就許了他們。結果,三名首領攻吳家集的時候,丁氏族兵忽然殺出來了,隨即大敗,張方造跑之不擊,死於亂軍之中,數萬大軍一朝崩潰,楊將軍也不能挽回敗局,只有撤退了。”楊老五帶着幾分苦笑說道。

楊繩祖唯一錯的就是太相信,這些徐州人的戰鬥力了。

“丁氏族兵?”張軒皺眉說道:“是什麼人?”

“丁家乃是永城大族,所居之鄉,就是丁家鄉,世代官宦,前任督師丁啓睿就是丁家之人。因爲世道很亂,丁啓睿總督河南的時候,挑選了一些精兵強將看護鄉里。劉超亂起,丁氏一族避居宿州,這何騰蛟所用。何騰蛟爲丁氏請官,爲首的丁啓光爲參將,下面的各有官職。”楊老五說道:“也就是丁氏族兵,突然出現,各位首領措手不及,纔有此敗。”

“哼。”張軒冷哼一聲,說道:“真是大明朝的官。”

丁啓睿打仗打個什麼鳥樣,簡直無能之極,張軒本以爲能力問題,但是現在看來,這丁啓睿還藏了一手,否則,以區區丁家又怎麼糾結數千家丁。

其實張軒是錯怪丁啓睿了,至少丁啓睿固然對家裡照顧非常,但是這數千家丁也不是丁啓睿一個人功勞,其中還有一個丁楚魁。丁楚魁乃是丁啓睿的伯父,丁楚魁此刻在馬士英營中,在伏殺劉超之事中,他也有參與。家裡面的事情,大多都是丁楚魁主持的。至少走何騰蛟的門路,就將家中家丁換成經制之師,卻是丁楚魁的主意。

“大人,我家將軍請大人進軍徐州,否則徐州士卒崩潰,我家將軍只能從徐州撤出來了。”楊老五說道。

所謂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何騰蛟的一場大勝,將徐州各土賊的心都給打崩了,想起了朝廷威勢。故而一個個都不再想大順朝的功名富貴了。

張軒心中的確有些心動。

無他,他現在急需補從,夏邑,永城一帶幾乎上打成白地了。根本支撐不了大軍多久。

這一帶不能久留,往西是李自成地盤,以曹營與闖營現在的關係,去哪裡打秋風並不是一個好選擇。至於南邊就是鳳陽府,馬士英剛剛退卻,張軒不想在沒有修整好的情況之下,與之交鋒。

如此一來,徐州就是一個好選擇了。

只是,張軒還需要等羅汝才的命令。

張軒剛剛想到這裡,就聽門外腳步聲傳來了,張素走過來,說道:“將軍恭喜了,大王來令旨?”

“令旨?”張軒伸手接過,卻見是一個軸卷,伸手一摸,立即感受到光滑的紋路,就知道這不是紙,大抵是絹。張軒打開一看,卻見上面有固定格式,豎行排列,開頭寫道:“吳王令旨。”下面寫具體內容,令張軒掌管數部,威脅鳳陽,便宜行事等等。但都是四八文,偶爾來一兩個生僻字,都是館閣體,寫得好像是印刷一樣。張軒一眼掠過,後面空白處還有一個紅色印璽的痕跡,張軒看出來是篆字,依稀看出來,好像是“吳王之寶。”四個大字。

張軒心中暗道:“有這個在,我就有足夠的行動自由了。” 張軒隨即對楊老五說道:“你就去告訴你家將軍,說我帶這大軍與小袁營,數日之內,就會大舉東進,讓他安撫好人心。在我們沒有到之前,不要被官軍剿滅了。”

楊老五大喜說道:“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張軒一揮手說道:“去吧。不要讓你家大人等急了。”

“是。”楊老五立即答應一聲,隨即出去了,依稀有馬蹄之聲傳來,不一會兒就消失在大營之外了。

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五章 取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二十章 伏擊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章 搶收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九章 攻城三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章 拷餉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九章 搬家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九章 初戰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十八章 紮營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
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五章 取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二十章 伏擊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九章 搶收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九章 攻城三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八章 拷餉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九章 搬家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九章 初戰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十八章 紮營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