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

張軒與諸位將領寒暄之後,讓胡澹一個個記下功勞,金銀財物這些賞賜,當地被分了下去,至於其他方面的賞賜,比如爵位的提升之類,還要南京那邊的文書。

張軒一個人做並不了主。

封賞的問題一過,張軒立即問姚啓聖說道:“有多少俘虜?什麼時候能安頓好?”

“大抵上有兩萬左右。”姚啓聖說道:“請大將軍,給我一點時間,數日之內,一點將這些俘虜,安置的妥妥當當。”

張軒心中暗暗有些鬱悶,一戰一戰打下來,張軒兵力不足的問題,既然得到了很大緩解,這些降兵大大支撐了張軒做戰。

“不急。”張軒說道:“我準備在湘陰多準備兩日。你們將我大破何騰蛟之事,好好的宣傳一下。”

胡澹說道:“將軍想要引長沙軍出城做戰?臣覺得隆武做事,不會如此輕佻的。”

“不。”張軒說道:“我不指望長沙有什麼動靜,我指望有動靜的是其他方面,章曠那邊,岳陽那邊,常德那邊,高一功那邊,乃至兩廣雲貴那邊的人。”

“我不信所有人都沉得住起。”

“圍點打援。”

這樣的手法,其實是清廷的故計。

清廷就很喜歡頓兵於北京,然後將各地的勤王之師,一一擊破。如果就陷隆武有進退兩難之間。

敵軍包圍京師,各地地方官,難道不該派將士勤王,勤王很多時候都是送菜,而如果不勤王,地方與中央的關係,就會更加微妙了。

他在湘陰稍稍停頓,打的不是別的,而是人心。

不管怎麼說,張軒內心之中,湖南這個結,已經解開了,剩下的就要看順勢一劍,能斬到什麼地方了。

在張軒的命令之下,消息幾乎沒有停頓的傳遞到了很多人的耳朵之中。一時間江南震動,何騰蛟此敗,損失人力物力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嚴重打擊了南明小朝廷的信心。

當消息傳到長沙的時候。

整個長沙都沸騰了。

這種沸騰並非是高興的,而是恐慌的。

大批人員出城,想要到鄉下去避一避。即便城外沒有產業的人,也紛紛多購置一些米麪,以應對未來的事情。

強大的需求,直接讓米價,打着轉向上升。

終大明一朝,糧價大多數時間都在石米三錢的價格之上,雖然而今戰事頻頻急需糧食。讓糧食的價格高出往日不少。但也比不上現在的長沙城,米價一路好像做飛機一樣,幾乎不見終點。似乎要到石米數兩銀子一樣。

這樣的糧價,百姓根本就買不起。

即便如此,大量百姓爲了一口糧食,都在糧店外面排隊,甚至要堵塞整個街道。

這些糧商背後都有人,發國難財。發的不亦樂乎,卻不知道他們已經大禍臨頭了。

忽然街道之上,密集的腳步之聲響起,百餘名士卒,抽刀按劍的闖進了糧店。一個胖乎乎的員外走了出來,說道:“諸位軍爺,這一點點孝敬,不成敬意。”說着,從袖子裡塞了他一錠銀子,大抵有五十兩上下。

爲首的軍官拿過來掂量了一下,知道這銀子不少。隨即塞進懷裡,臉色一肅,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經查,有奸商肖某,囤貨舉起,裡應外合,爲賊人先驅,而今非常時刻,當明正典刑,先斬後奏。“

這個糧商陡然色變,正想要說什麼,卻被人用抹布一下子塞住了嘴巴。只能從嘴總髮出嗡嗡嗡的聲音。

此刻他不管說什麼也沒有用了。

幾乎是手起刀落之間,一捧鮮血噴了出來,糧商頓時倒地身亡,身首異處。

隨即糧商都敞開,平價出購糧食。

一時間整個長沙城之中都在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有了足夠的糧食,似乎民心都已經安定下來了。

不過隆武知道,這種感覺僅僅是錯覺而已。

他聽了外面的呼喊之聲,心中微微一鬆。隨即又皺起眉頭來。

他看着張軒南下來的幾場戰事,城陵磯之戰,洞庭湖之戰,特別是何騰蛟給他留下的爛攤子,讓他頭疼之極。隆武即便是細細推測,一時間也不知道這個局面該如何應對了。

“陛下。”曾皇后說道:“馬先生求見?”

隆武說道:“快請。”

不過一會功夫,馬士英就來了,閒言少敘,馬士英幾乎是直入正體。說出來的話,讓隆武大爲吃驚。

“你讓朕棄城而走?”隆武說道。

馬士英說道:“正是,而朝廷局勢,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還請陛下保證龍體,湘陰距離長沙,不過百餘里而已,一晝夜賊人就能到達長沙城下。陛下先走,留老臣守長沙城。陛下只需坐鎮衡州指揮援軍便是了。”

“決計不可能。”隆武說道:“朕如果棄城而走,又怎麼能說服別人堅守。決計不行。再者長沙也是一座堅城,只要朕鎮守長沙,爾等裡應外合在外,足以破敵。馬首輔這樣的話,已經不用說了。”

馬士英說道:“老臣明白陛下之心,但陛下在長沙,我等做起事來,也會束手束腳的,恐怕非但無助於戰局,反而事與願違。請陛下試想,假使當初毅宗皇帝願意南下,天下局勢未必會到如今這個地步。”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馬士英所言未必沒有道理。但是這個道理卻不是隆武願意聽,願意做的。

首先隆武很明白,他並不是神宗血脈。

正因爲如此,他的法理先天不足,故而他纔要高舉中興,恢復的旗幟。激勵天下士子,將他們收攏在自己手中,這才一點點的坐穩了皇位。

但是如果,他臨陣脫逃。

他在天下士紳眼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了。這是他萬萬並不願意的事情。

甚至此刻隆武心中,也有一股躍躍欲試的感覺。張軒來勢洶洶,固然是難對付的敵人,但是他如果能在張軒的攻勢之中守住長沙城,挫敗張軒的意圖,那麼他的威望也會急速上升。甚至在長沙城的軍隊,都會成爲隆武的忠實信徒。

好處不可爲不大。

而且對上戰場,他心中早就有所準備了。

畢竟,大明朝到了如此地步,想恢復原來的版圖。他又怎麼可能不領兵打仗了。哪怕是僅僅是爲了戰後分配,他也要參與進去,否則難免有功高蓋主的局面出現。

風險與收益,隆武細細思量過之後,終於說道:“朕登基以來,無時無刻不想恢復兩京,重整河山。而今區區一支夏軍,就能讓朕退縮嗎?決計不能,朕誓與長沙共存亡。”

“不過,爲了以防萬一,朕這就派唐王出京。出鎮廣州。”

“長沙此戰,如果勝了,就不用說了。”

“如果不勝,就讓唐王接任朕的位置。”

這裡的唐王是隆武的弟弟,隆武登基之後,將唐王之位傳給了他弟弟。

馬士英見隆武心意已決,長嘆一聲,說道:“陛下有此心,老臣敢不奉陪。請陛下放心,臣這就安排唐王出城。”

隨即馬士英又與隆武商議起眼前的局面,他們一致認爲,將來爆發的長沙之戰中,關鍵不在於長沙城守的多堅固,而是援軍的勢力。對於岳陽城中的小十萬大軍,被人繞過去之事,心中也很是不忿。

於是乎隆武就由馬士英擬了一封聖旨,嚴厲訓斥了馬鑾與李過,並命令他們立即拋棄當前之敵,派大隊人馬迴轉。救援長沙城,並圍殲張軒所部。

這一封書信,立即向北而去,由於水道被夏軍控制了,這他封書信,恐怕要繞道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七章 劉澤清請纓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三十二章 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十六章 拔營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