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

舟山島作爲明代海防要地,也是定海中衛所所在。

本來也是有駐軍的。

駐守舟山島的不是別人,正是黃斌卿。

乃是福建人,父親黃奢,死於王事,恩蔭出仕。御倭有功。而今授命舟山參將。在舟山之上,勢力龐大一手遮天。即便是王之仁與張名振到了舟山之上,也必須聽黃斌卿的。

即便王之仁之前,還是黃斌卿的上司。

現在是一個人都能看出來,大明現在風雨飄搖,南京已陷,李自成兵鋒直指山西,而山西士卒紛紛逃遁,根本沒有人多做抵抗。不得不讓天下人生起別樣的心思。

而黃斌卿的心思,也是很多人的心思。

黃斌卿固然不會投賊,但是在舟山這一畝三分地上,卻容不得別人放肆,要不是王之仁張名振是帶兵來投。黃斌卿未必不想讓他們來一個病死。

不過,今日來了一個黃斌卿很不滿意的事情。

“咚。”黃斌卿重重的茶碗放在桌子之上,語氣之中帶着長音說道:“你說,這是路大人的意思?”

鄭彩微微一笑說道:“正是,我大哥三五日就到,到時候還請黃大人行個方便。”

鄭彩是鄭芝龍的侄子,一直跟着鄭芝龍經商,可以稱得上長袖善舞。

面對路振飛的誘惑,鄭芝龍思量好一陣子,終於下定決心,這舟山他要了。

他既然想要舟山,那麼就將舟山當做自己家的基業來處置,黃斌卿就礙眼之極了。他派鄭彩來舟山,說起來是打前站,其實也未必不是試探一下黃斌卿的意思。

“舟山地狹,容不得大軍,還請鄭將軍另覓他處吧。”黃斌卿冷冷的說道。

鄭彩大驚說道:“這可是朝廷的意思?”

黃斌卿說道:“路大人那邊我自會去解釋。只是舟山卻容不下鄭總兵了。”

黃斌卿也將舟山當成了自己家的產業,現在舟山之上,有王之仁,張名振兩軍,已經讓黃斌卿感到惱火之極了,畢竟兩方人馬不少,黃斌卿未必能壓得住,再讓鄭芝龍來,這舟山還是黃家的舟山嗎?

至於朝廷。

到了如今這個地步,朝廷也管不到舟山,縱然他黃斌卿跋扈一些,朝廷又能拿他怎麼辦?

“送客。”黃斌卿說道。

鄭彩來沒有來得及說什麼,就被趕出去了。

鄭彩離開之後,臉色並沒有什麼變化,登船入海,南行不遠,來到一座小島之上,卻見海灣之中,密密麻麻的船隻停靠。鄭彩的船隻一靠岸,就有人迎上來說道:“彩爺。”

“大伯在嗎?”鄭彩說道。

“就在等着彩爺。”僕人點頭哈腰說道。

鄭彩說道:“帶我去見大人。”

“是。”

鄭芝龍並沒有在島上,而是船上。

這個島,不是舟山羣島之中的一個荒島而已,並不是一個大島,只不過是島上有淡水,也算是一個海上隱秘的停泊地。尋常人都不知道,只有積年老賊才知道的。

而對鄭芝龍來說,他更習慣在船上而不是在島上,這荒島之上也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鄭芝龍自然要休息在船上了。

鄭彩一眼就看到了鄭芝龍的座艦。

鄭芝龍的座艦是一艘西洋夾板船,比一般船隻高一出一丈左右,必須用繩梯才能登上去,而船舷兩側,都是一門門大炮,整個船上一側有三十門炮,兩側有是六十門炮。

這是鄭芝龍手中最強大的戰船,也是鄭芝龍的座艦。

“彩哥。”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在船上迎過鄭彩。

鄭彩一見,說道:“福鬆,你也來了,也是,作爲鄭家兒郎,這個年歲也該見見世面了。”

這個年輕人,並不是別人,正是鄭成功。

不過,現在的他還沒有成功這個名字。大名一個森字,又一個小名叫做福鬆。

此刻的鄭成功剛剛成親沒有多久,本來按照鄭芝龍的意思,讓他去南京國子監讀書,並已經安排好名師錢謙益。只是當鄭森準備好,就要出發的時候,卻不想出了一個想不到的問題。

那就是南京失陷了。

南京失陷,打亂了鄭森的所有計劃,鄭芝龍也看到天下大亂將至,從此也不督促鄭森有一個讀書人的功名,而是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學習海上作戰之法。

在大明單純的武將,並不受待見。故此如鄭芝龍這樣的新興將門,向讀書人靠攏,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江南陷落,無數有名的士大夫,與劉宗周,黃道周,陳子龍,夏允彝,等等大儒才子之死。

讓鄭芝龍猛地明白,現在已經是亂世了。

自然轉變了對鄭森的培養方向。。

鄭森對鄭彩一笑,說道:“彩哥這邊請。父親大人早就在等你了。”

鄭森與鄭彩其實並不親近,鄭彩與鄭森相差的年歲比較大,而且鄭森小時候在日本長大,而鄭彩常年在外照顧家族生意,兩人的關係不過是泛泛而已。

鄭森將鄭彩引進船艙之中,鄭彩只覺得眼前微微一按,再一看,就看到鄭芝龍坐在主位之上,鄭鴻逵坐在側面,還有一些鄭家一系的將軍坐在一邊,鄭彩說道:“拜見大伯,拜見四叔,我已經見過了黃斌卿。”

“黃斌卿是一個什麼態度?”鄭芝龍說道。

“他自然不想大伯上舟山。”鄭彩說道。

“呵呵。”鄭芝龍說道:“真是幾年,不動手,天底下的人都以爲的鄭飛黃,只會和氣生財了?”

“大哥,我們畢竟是朝廷命官,要不我上島一次,與這黃參將好生說說。”鄭鴻逵說道。

鄭芝龍看了鄭鴻逵一眼,鄭鴻逵頓時不敢說別的了。

不管鄭鴻逵做了多大的官,但是在他這個大哥面前,已經是多年之前那個孩子。

鄭芝龍說道:“阿彩,島上情況如何?”

鄭彩說道:“島上的兵力分三部分,分別爲黃斌卿所部,張名振所部,還有王之仁所部,黃斌卿與張名振是姻親,島上百姓都支持黃斌卿,故而黃斌卿能壓制住王之仁。我不過我看真打起來,鹿死誰手,還尤爲可知。”

鄭芝龍點點說道:“也就是說,張名振也是我們的敵人?”

“不。”鄭彩說道:“張名振雖然與黃斌卿是兒女親家,但是張名振卻是沒有黃斌卿這樣的野心,只要我們有朝廷大義在,張名振未必會抵抗。”

“既然如此。”鄭芝龍說道:“我們還等什麼,出兵。”

鄭芝龍一聲令下,所有將領轟然應諾道:“是。”

“福鬆。”鄭芝龍說道。

“孩兒在。”鄭森出列說道。

在衆多長輩在,鄭森並沒有座位,而是站在鄭芝龍的後面。

“這一次,你領快船十艘,先登舟山。”鄭芝龍說道。

“是。”鄭森深吸一口氣說道。

這是鄭森的初陣,之前鄭森從來沒有接觸過打仗,鄭芝龍一直讓他讀書,想考一個功名,將鄭家從武將家族改換爲書香門第。

此刻鄭森心中難免有一絲緊張之意。

“尊侯。”鄭芝龍說道。

“屬下在。”施琅說道。尊候就是施琅的字。

鄭芝龍說道:“你與福鬆一起。”鄭芝龍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言下之意,自然是要施琅這個老人好好照顧一下鄭森。

施琅十七歲從軍,而今已經七八年了,是鄭芝龍比較得力的部將。也是畢竟信任的將領。

“屬下明白,定然不會讓小公子有半點損傷。”施琅說道。

鄭森聽了微微一皺眉,心中有些不悅。覺得施琅此人實在是小看自己,但是也不好說什麼,但是對施琅的印象也就差了一分。

第十章 收兵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章 俠義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六章 蕭縣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十三章 老營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八章 立威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
第十章 收兵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章 俠義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八十一章 汝寧城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六章 蕭縣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十三章 老營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八章 立威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六十八章 虛實真假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二十章 風起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