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

?

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

張副將打仗不行,但能在官場上混到現在,一顆心早就被打磨成七竅玲瓏了。如果有可能他萬萬不願意替楊文嶽擔這個罪名,但是現在不擔着又不行,如果他不擔這個罪名,有人會擔着。但楊文嶽堂堂督師,下面要巴結的人多了。那時候他就徹底惡了楊文嶽。

楊文嶽或許對外面的賊人沒有辦法,但是想收拾一個副將,還是有辦法的。

“大人,屬下明白怎麼辦了。”張副將說道。

楊文嶽微微點頭閉上了眼睛一副閉目養神之狀。

張副將立即召集營中諸將,與諸將一起挾持楊文嶽半夜逃走了。

這邊傅宗龍剛剛睡下來,還沒有休息一會兒,就聽見火燒店之中噪聲大起,還不等他派人去問,就有人來稟報道:“保兵半夜打開寨門,逃跑了。”

“楊文嶽,小人哉。”傅宗龍頓時大罵。

如果這個時候,傅宗龍還不明白楊文嶽的心思,他就是一個大笨蛋了。他萬萬沒有想到,楊文嶽做爲國家大臣,如此寡德鮮恥。一口逆血幾乎就要噴出來,但是被他生生忍住了。

他是全軍的主心骨,他萬萬不能流漏出一絲軟弱之態。他咬着牙說道:“派人搶佔火燒店,萬萬不能讓賊人鑽了空子。”

犄角之勢,他固守最重要的地勢,兩處互相守望,就是一個雙城結構,這樣的城池在攻打難度上,是一座城池的數倍,故而傅宗龍萬萬不能讓火燒店落入賊人之手,如果火燒店一旦落入賊人之手,賊人進攻營寨就根基了。那時候再防守這個簡陋的營寨就是一個大大的難題。

傅宗龍剛剛接管了火燒店,野外一場大戰也就開始了。

或許並不是一場大戰。

張副將帶着楊文嶽,還有數千保兵一起出了火燒店,但是在黑夜之中行軍。這麼大的動靜,早有人報告給李過,李過此刻還沒有睡覺。立即召集一起值夜的數百騎兵,緩緩的逼近對方。

夜間行軍本就是一大難題,張副將又趕時間,出來的倉促之極,保兵自己都陷入混亂之中。李過豈能放棄這個好機會了,他立即揮師夜襲,甚至並沒有衝進官軍之中,這些混亂的軍隊,再聽見後面急促的馬蹄之聲,還有喊殺之聲,頓時一片大亂,自相踐踏而死者,不計期數。

張副將二話不說,讓楊文嶽騎在馬上,帶着幾十名騎兵乘着夜色,快速逃走了。數千保兵一夜之間消失在官軍的編制之中,他們有千餘人死在夜襲的混亂之中,很少有被李過所部殺死的。而剩下的三千多人做了李過的俘虜,在義軍士卒的看押之下,爲大軍準備營地。

九月七日上午時分,李自成大軍與羅汝才大軍浩浩蕩蕩的從北而來,連綿數裡,這裡面有闖營與曹營主力,也有剛剛俘獲的俘虜,也有跟着義軍的民夫老弱,正有十萬之衆。

“拜見闖王,拜見羅大帥。”李過說道:“昨夜有官軍夜遁,爲我所擊,擊殺千餘,俘獲三千,有數百人逃走了。”

“好。”李自成說道:“過兒做的好。”

李自成目光一轉,說道:“這三千保兵,就請羅兄笑納了?”

羅汝才說道:“李大哥的意思是?”

“昨日大戰,沒有羅兄是萬萬不可能有如此大勝。這三千人就算我給羅兄的補償吧。”李自成豪爽的說道。

“如此我就謝過李大哥了。”李自成說道。

羅汝才臉上不覺得,但是心中只覺得如同雞肋。

首先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在秦良玉的白桿兵與戚繼光的浙軍消耗殆盡之後,也就只有遼鎮與秦軍可以說是精銳了,而羅汝纔等人都是秦人,就算不說其中戰鬥力的強弱,秦軍容易整合的多了。

但是保兵就不一樣了。

不過,羅汝才也說不出來什麼。

雖然是聯軍做戰的,但畢竟是兩家,各自有各自的戰利品,羅汝才與賀人龍做戰的時候,也俘獲了千餘騎兵,直接納入中軍之中。不能因爲李自成俘獲的多,就一定要分給自己,這不符合江湖道義。

而李自成主動給羅汝才撥三千俘虜,也算面子給到了。

羅汝才一時間沒有想讓誰管理,畢竟不管是李自成,還是羅汝才都在急速擴張之中,都面臨着人才匱乏的局面。要不然李自成後期也不會大量使用降將。羅汝才忽然想起了張軒,張軒不管怎麼說也帶過兵,打了兩仗。不管有沒有應,至少帶兵能力還過得去。

“張軒。”羅汝才說道:“這些人你先管着吧,就納入你的工兵營之中吧。”

“是。”張軒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兵權,就這樣失而復得,一下子變成了三千人的大營。

大軍將小小的火燒店圍得水泄不通。李自成羅汝才與各位將領,繞着火燒店走了兩圈,李自成說道:“這兩座小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壕溝,拒馬,火器,一應俱全,不好打啊。”

羅汝才也感覺很是頭疼。

比闖營,曹營更擅長攻城,說道:“要不,圍而不攻,反正他們手中應該沒有多少糧食,熬他十來天,他們也就餓死了。”

“如果不成,也只能如此了。”李自成說道:“不過,在此之前,需要有人先獻個投名狀。”

羅汝才一聽“投名狀”這三個字,立即明白了,說道:“你想讓那些秦軍打頭陣?”

“對。”李自成說道:“這些心中如何想的,我不知道,但是傅宗龍如果死在他們手中,朝廷如何想,我卻知道,想來他們也都會知道了。”

“好一個投名狀。”羅汝才說道:“我是不是也將那三千保兵派上去?”

既試探了這裡防禦,反正都是一些降卒,即便死得多了他們也不心疼,又讓他們沾了官軍的血,回不去了。不過從來沒有想過,他們昨日還是戰友,今日就是敵人,是否能承受得了。

張軒剛剛帶着自己的老部下,接管了自己的新部下,看着這些驚魂未定,餓了一夜的保定兵----李過沒有一點讓他們吃東西的意思。張軒覺得應該安撫一下將士,畢竟這以後就是他的手下了。不過,他看這些士卒眼睛之中偶爾露出的仇恨影子,決定不像先輩們學習來個推赤心入腹中。

好像劉秀,朱元璋都做過這樣的事情。用剛剛投降的士卒爲自己守營帳,他在裡面呼呼大睡。收這些降兵之心。張軒實在想不明白,他們的心有多大,還有他們睡覺的時候,真的睡着了嗎?

當然了,這是張軒的歷史不好,古代也有不少,這麼玩,玩脫的人也不少。

張軒剛剛將人手分配下去,他麾下的人一下子都高升了,比如曹宗瑜,鄧和,羅岱,一個個都變成統兵千餘的千總,他們還沒有商量好如何整編俘虜的時候。羅汝才的命令就來了,讓張軒準備攻打官軍的營寨。

這一次進攻,給張軒所部的空間,並不是很大。畢竟這兩座營寨的規模本來就不是太大。圍繞着兩座營寨,分成了四面,而闖營佔據了三面,只能西邊留給了張軒。

張軒看來,這裡防禦還是相當之淺陋。

只有一道長長的壕溝,然後在寨牆之上,有幾門火炮,數量也不多,大多都是佛郎機炮而已。至於官軍其他裝備,都隱藏在寨牆之內,一時間也看不清楚。

不過,戒備森嚴之狀,卻是清晰可見,讓張軒感到不好對付。

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十九章 敵襲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
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十九章 敵襲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