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

火總有滅掉的時候,數日之後,張軒再次兵臨城下的時候,楊繩祖已經提着盧九德的人頭過來。

皇陵城有鳳陽城一樣的毛病,城太大,人太少。

皇陵本就是禁地,很多地方不允許百姓出入,自然聚不了多少人,開國初年,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卻是將附近數十個村莊,輪流在皇城之中服役。

但是時間一長,早就成爲了一紙空文。

故而楊繩祖很輕易就突入了外城,進入內城之中。

最後盧九德帶着幾千勇衛營的士卒,堅守皇陵,張軒派徐州軍去支援,纔算是打了下來。

不過,曹宗瑜的老底子南陽營也損失非小。

盧九德最後想跑,被楊繩祖派人截殺了。本來他就跑了,義軍雖然不是好多好,但是畢竟在張軒的整頓之下,基本的軍紀還是有的,盧九德變裝成百姓,還真認不出他來。

誰也不認識他,只當他是一個富家員外。

只是最後味道出賣了他。

畢竟閹人下面沒有了,很多時候都憋不住尿,身上時常有尿騷-味。而義軍攔住的時候,他又緊張之極,然後是一泄千里。這麼明顯異狀,自然被楊繩祖逮個正着。將褲子一扒,真相就大白了。

不過,攻下皇陵之後,張軒卻收回了前面的命令。不再燒皇陵了。

一來,皇陵已經燒過一次。也沒有什麼好燒的,即便是想挖墳,也是一個浩大的攻城,張軒這會兒根本沒有時間去盜墓。二來,卻是張素的勸諫。

挖人祖墳,是非常忌諱的事情。張軒做下此等事情之後,定然是被官軍當做眼中釘肉中刺。

如果官軍的注意力都放在曹營身上,放寬了其他義軍的壓力,豈不是平白爲人做嫁衣。

二來,發財立品。

挖人祖墳,也不是什麼好名聲。不要說這個時代,就是在後世,有什麼好名聲啊。連羅汝才攻下顯陵之後,也沒有挖。既然想要爭奪天下,就必須重視名聲。這種損陰德之事,不過泄一時之忿,遺後日之憂。

張軒這才收回前令。

此刻,張軒看着內城。

頓時感受到一個王朝鼎盛的氣息。

內城是雖然是城池,但很多時候,他並不是專注於防禦的城池。張軒第一眼看見的時候,所想到的一句話就是:“非壯麗無以重威。”

整個內城,城並不高,只有兩三丈之高,但是卻是磚牆,張軒得到的情報似乎是純磚牆,並不是那一種包磚夯土城牆,特別是城門附近,有大量的浮雕,無數奇珍異獸,都在城牆之上,雖然歲月流逝,但依舊不減風采。

數層高的城樓,極其廣大,上面不知道有多少根硃紅色的柱子,高出城牆不少,讓人有一種沉重的壓力。下面城門處,並不一個城門,而是並列的三道城門,中間爲大,兩側較小。

每一座城門上面無數根銅釘閃爍着光芒,硃紅色大門,有一種莊嚴的旗幟。

城牆之外,是護城河。河水是從內城流出來的,而這一條河流的下游,就是張軒之前在外城之中看到的那一條河。

這一條護城河,恐怕也兼顧城市之中排水問題。

護城河很寬,大抵有幾十米寬,而護城河之上,還有好幾道橋樑,幾乎每一個城門之外,就有一道橋樑,橋樑是多拱橋,上面鋪着一塊塊大青石,這些大青石被這麼多年,無數人踐踏,早已踩的光滑無比,橋樑上的欄杆發出一種熟悉的白色。因爲比較遠,張軒看不真切,不過看上去應該是漢白玉。

這就是說明內城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城池的。

每任何一個要塞,會在護城河之上架橋。

唯一有一些不協調的,就是這些城牆之上,城樓之上都有一些陳舊的氣質,說好聽的是歷史沉澱,說不好聽的是歷史遺留,因爲他們的那個時代,已經成爲了歷史本身。

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張軒的心中閃爍,忽然想起來了,天安-門,故宮。

這裡有一種那樣的氣質,但是無數年的風吹雨打,頹廢與倔強,給了他們不同的色譜與感覺。

張軒說道:“秦猛去吧。”

秦猛快馬奔馳而出,馬蹄踏在飛灰之上。大聲說道:“城頭上的人聽着,皇陵已經被我拿下了,速速投降,我們不傷皇陵分毫,如果你們負隅頑抗的話,我們就焚燬皇陵,讓北京的小皇帝看看,他的大臣都是一些什麼人物。”

雖然地面之上有很多殘灰,但是秦猛還是奔馳在大道之上,大聲呼喊,一隻手拎着盧九德的人頭,一邊重複着剛纔的話。

“好生卑鄙。”馬鑾狠的幾乎將眼睛給瞪出來。咬牙切齒的。

馬鑾即便政治經驗再淺薄,也明白這是一個好大的黑鍋。

不投降,坐視皇陵被焚燒,到時候傳到朝廷之上,馬士英能有什麼好下場嗎?要只知道馬士英在朝廷之上,並不是沒有敵人的。如此大的黑料,豈不讓東林那些人高興之極。

但是投降,更是不可能了。

最少馬鑾不覺得投降是一件好事,雖然流寇勢大,但是在馬鑾想來只要朝廷振作一二,定然能將流寇鎮壓下去了。

只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只能看向馬士英。

馬士英臉色不變,說道:“馬鑾,射死此人。”

“是。”馬鑾說道,隨即叫來麾下幾十個弓手,一陣箭雨下來。讓秦猛疲於應付。

秦猛是從南陽跟隨張軒的,見過不少陣勢,但是本身的武藝,也僅限於敢拼敢殺而已,或許比張軒強,但也強得有限的很。將門的武藝,幾乎都是從小訓練的,就如同曹宗瑜。

從小到大鍛鍊不斷,如果黃得功從小都得到栽培,纔會十二歲都敢上陣殺敵。當然也有自己天賦過人。

所以秦猛雖然號稱猛,但並不是什麼猛將兄,而馬鑾挑選出來的弓手,不敢說個個都是神射手。但也不是庸手,秦猛身上掛了幾個長箭,連忙逃了回來,來到張軒身前說道:“大人,官軍冥頑不靈,置大人之命於不顧。”

“沒事。”張軒說道:“不過是閒棋而已。”

張軒本就沒有想過那麼容易,就能拿下鳳陽府,世間那裡有那麼容易的事情。他對張素說道:“剩下的交給你了。”

張素說道:“下官放心,下官一定會讓該知道的人知道。”

張軒點點頭,他心中暗道:“如果張素真有些潛質的話,今後我的情報機關,或許能讓他負責起來。”

張軒說道:“找到護城河的上游沒有?”

“已經找到。”袁時中說道。

“既然如此就開始動手吧。”張軒說道:“截斷護城河的水源。”

這一條護城河,張軒已經看過了,這一條護城河似乎是專門引過來的,從南向北流入淮河之中,外城門處還有幾處水門,可見規劃這一座城池的人,一定注意到了水道交通,以及這一座城池的百姓的生活用水。

故而張軒第一件事情,就是截斷水源。

當然了,張軒不指望截斷水源之後,城中百姓會因爲無水引用而投降,這裡是淮西而不是西北,淮河就在不遠之處,且不說城中有沒有水,單單是就地挖井,恐怕用不了多深,就能見水。

只要截斷水源之後,能讓義軍容易填平護城河就行了。

從攻開封城的經驗上,張軒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攻城從來是急不得的,特別是這一座非常堅固的城池,更是着急不得,越着急越出錯。

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三十二章 餌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章 家事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章 拷餉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章 家事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章 裝備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
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三十二章 餌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五章 峽石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章 家事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章 拷餉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九十章 拼死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章 家事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章 裝備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二章 家事二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