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

丘之陶提着魚簍回到襄王府,見工匠忙來忙去,他知道闖王想要在襄陽立基,但嫌棄襄王府不夠大,故而要擴建,這一件事情,還是他傑作的,他又怎麼能不知道嗎?

“闖賊啊闖賊,待你知道什麼是榮華富貴,什麼是聲色犬馬,什麼是予取予奪,到時候,被富貴泡軟了。還能有幾分戰力。”丘之陶眼睛之中的殺意一閃而過,隨即不見了,又變成了和煦的笑容。他換了一身衣服,向襄王府的正殿而去。他遠遠的看見了張鼐,立即上前幾步說道:“張將軍,闖王可有空,就說兵部侍郎丘之陶求見。”

“好。你等着。”張鼐一揮手,就有一名侍衛去裡面彙報。不過片刻之後,裡面傳出來命令,令丘之陶進去。

丘之陶進去之後,發現李自成正在與牛金星,李信,顧君恩,宋獻策等人議事。

шшш¸ ttКan¸ ¢Ο 他眼光只是微微一掃,“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在地面之上磕了頭,說道:“闖王萬歲萬歲萬萬歲。”起身走上幾步,再跪倒高呼:“闖王萬歲萬歲萬萬歲。”起身再磕一次,總共是三跪九叩。

“無恥之徒。”李信對丘之陶分外看不過眼了,覺得這個人實在是一個十足小人。

要知道這是明末,不是清,清纔有對皇帝三跪九叩,而明代對皇帝也不是這樣,唯有祭天祭祖的時候纔會三跪九叩,或者在重大禮儀之上纔會如此。而且闖營現在正是創業之時,禮節疏漏的很。衆將領見闖王根本不下跪行禮,文臣也不過是作揖而已,他三跪九叩給誰看的。

而且闖王前腳殺了祖父,他後腳就投降,還諂媚到如此地步,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這也就罷了,他居然還建議闖王擴宮殿,選美人充左右。更是讓李信覺得是十足的佞臣。

“也不知道令祖父泉下有知,有何感想。”李信語氣之中帶着諷刺說道。

丘之陶頭還沒有擡起來,瞳孔微微一縮,幾乎怒極,但是在擡頭的功夫,就恢復原狀了,帶笑說道:“不過是各爲其主而已,家父家祖從來教授我忠孝大節所在,而忠還在孝之上,要移孝做忠。 家祖家父爲僞明朝廷命官,自當爲僞明效力至死不渝,而我身上卻沒有僞明的功名,見闖王雄才大略,氣度不凡,乃是真龍天子所在,自然順應天命,效忠闖王,如此大義在前,雖父子之情不可兩全也,如闖王陷北京,我定然勸家父歸降,一同效忠闖王,也是一代之佳話。”

“無恥之尤。”李信冷笑道,還想要反駁他這一番無恥言論。

但是李自成卻發話了,說道:“好了好了。丘侍郎,你來找我有什麼事情?”

丘之陶不過是一個閒職而已,李自成雖然覺得丘之陶的馬屁不錯。但是在心中也鄙視丘之陶的爲人。不過所謂小人甜如蜜,即便是李自成看不起他,但是不得不承認丘之陶不要臉皮到這種程度,李自成心中也是暗暗欣喜的。

畢竟丘之陶不是別人。而是當朝大學士的次子啊。

不過即便如此,李自成也沒有派丘之陶什麼正經差事。不過是讓給故舊寫信勸降,打聽官府那邊的消息而已。

“下官得到一個機密信報,不敢耽擱,只能速速來報。”丘之陶說道。

“什麼機密?”李自成說道。

丘之陶隨即親手呈上一封書信,李自成打開一看,一隻獨眼眯了起來,眼中寒光內斂似乎在醞釀着什麼,什麼也沒有說,而是將這封書信傳了下去。

李信結果一看“前接將軍密信,已知就中雲雲,及打仗時又見大炮苗頭向上,不傷我兵,足見真誠。一面具題,封拜當在旦夕,請再約期限,左軍將西來,裡應外合,大破闖賊。----”

“離間計。”李信不等看完,就大聲說道:“這一封書信,官軍爲之不過廢一紙而已。卻動搖軍心。不可妄信。”

李自成目光看向諸位謀士,所有人都在沉吟,只有丘之陶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問道:“丘侍郎這書信是你帶來的。你說說吧。”

“正如李軍師所言。”丘之陶似乎對李信剛剛的惡語相向一點不在意,說道:“這區區一紙不足爲信,這種官文樣式,下官也能寫的出來。不過,很多事情多了,可就要注意了。”

李自成沉吟片刻問道:“上次曹營的馬檢查清楚了嗎?”

“檢查清楚了。”顧君恩說道:“是有一批馬,後臀之上烙有‘左’字,後來爲了掩蓋,又將其他的馬臀之上烙了‘前’‘後’‘中’‘右’的字樣。”

這件事情就是陳紹先所爲,因爲劉宗敏與羅玉龍爭馬之事,羅汝才命令在所有馬匹之上烙下烙印,陳紹先攬了這件事情,就在這件事之中,動了手腳。顧君恩得到的消息就是被加工過的。

李自成沉吟片刻,忽然說道:“這定然是官軍的離間之計,我深知羅兄,他即便被楊嗣昌打得只有數千人,面對官軍招降,還說;‘賊不殺賊。’如何能在現在大好形勢之下,投靠官軍。”

“恕臣直言。”丘之陶說道:“闖王的大好形勢,未必是曹營的大好形勢。而且闖王建國立基就在眼前,不知道如何安排羅汝才,是讓他繼續擔任代天撫民德威大將軍嗎?”

李自成厲聲怒喝道:“這裡有你說話的份嗎?出去。”

“是。”丘之陶立即一副被嚇得瑟瑟發抖的樣子,連滾帶爬的跑了出去。

出去之後,丘之陶來到無人的地方,猛地冷笑兩聲,他知道他撮到李自成的痛處了。

隨着革左五營的到來,外系義軍的增多。他們也都擔心李自成實力太大,吞併他們,就推與大家關係都不錯的羅汝才爲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羅汝才本來就是與李自成是幾乎平等的關係,再者羅汝才自期活不了多久,死前當不了皇帝,還不過過別的癮,也就答應下來了。

之前李自成沒有注意,但是李自成現在準備在襄陽組建朝廷,這個時候才發現,在朝廷的體制之中,如羅汝才,賀一龍這樣的大兵頭根本無法安置。這個時候李自成對羅汝才的不滿越發嚴重起來。

而丘之陶就窺見了這一點,才發起這一個又一個的計劃。

但是計劃再多,如果李自成本身沒有這個心思,也是妄想。

“李信。”丘之陶想起李信說的話,恨不得咬碎鋼牙。但是他知道無恥小人這個面具必須繼續帶着,還要帶好,否則,在闖營之中行動容易被人懷疑,而一個無恥之徒,一個連祖父死了都不在意的無恥之徒,沒有多少人看得起,也就沒有多少人在意了。

無恥,是他最好的僞裝色。

丘之陶又想起李信與牛金星的矛盾,頓時計上心來。

此刻大堂之中,李自成忽然問顧君恩說道:“曹營與左軍有聯繫嗎?那個人怎麼說?”李自成讓丘之陶出去,就是他想問那個人,這個機密卻不是丘之陶剛剛入夥的人能夠知道的。

“他說沒有。”顧君恩說道。

“如此。”李信說道:“其中定然有小人做祟,闖王何不請延請羅將軍,在酒宴之上,就所有的事情都講清楚。豈不正好。”

李自成沉吟一會兒,說道:“好,軍師幫我下帖子請羅汝才,別的什麼也不說,就說我要與他吃酒。”

李信答應下來,說道:“是。”

隨即立即派人安排開來。

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九章 搬家第八章 局面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章 攻城二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二十章 風起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章 家事二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四十章 奪門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十一章 夜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
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八十一章 夾河對峙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十章 凌濛初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九章 搬家第八章 局面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章 攻城二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五十一章 臨潁城下丁啓睿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二十章 風起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別臨潁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二章 家事二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四十章 奪門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零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十一章 夜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三章 授田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