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

黃得功之死,對羅汝才與張軒來說,在鳳陽的作戰,已經達成目標了,可以說從現在開始,從鳳陽到南京,再也沒有一支明軍,是曹營的障礙了,縱然南京京營還振武營等等營號,但是在明眼人看來,這些不過是虛名而已。

抗倭的時候,振武營就不足爲用,此刻豈能爲用。

唯一讓曹營稍稍忌憚的,並不是朝廷的兵馬,而是長江。

長江到了下游之後,廣闊無比,絕非淮河可比,即便是一條淮河,也耗了張軒這麼多精神,更不要說長江了。

不過,再好的天險,也要人去守。

長江雖險,但江南之人,都是酒囊飯袋。根本不足爲懼。

而此刻掣肘曹營行動的,並不是官軍,而是曹營自己。

爲了圍堵黃得功所部,曹營大軍,灑在從壽州到鳳陽一路,此刻根在羅汝才身邊的只有區區數萬騎兵而已。騎兵固然是羅汝才的王牌。但是曹營也不是光靠騎兵打仗。

所以想要從鳳陽出發,南下南京,非要匯合所有人馬之後,才行。

縱然知道此事兵貴神速。但是此刻,也不得不修整一下。而且地震的強震雖然過去了。但是餘震不小,大雨連綿,這天氣實質不適合行軍。只能等一等了。

最少需要數日之後,才正彙集兵馬大舉南下。

且不說,羅汝才如果收拾殘局。

只說馬士英慌亂之中一路跑到了臨淮城之中,鄭鴻逵一見是馬士英,連忙開城迎接,馬士英進了城才知道,劉良佐早已到了。一堆殘兵敗將彙集在一起,小小的臨淮城之中,可用之兵也在萬人之上。

只是都是新敗之師,根本不敢對曹營大軍橫加一指。

劉良佐甚至提議,趁着曹營大軍還沒有騰出手來,從水上撤走,直接去淮安。但是馬士英決計不可。蓋因在臨淮,還是在鳳陽境內,但是如果去了淮安,可就不是鳳陽境內了。

馬士英準備請路振飛立即發兵,駐守臨淮,保障漕運。

劉良佐可是非常有眼色的人,知道鳳陽失守,馬士英的人頭能在頭上幾天都說不清楚,直接無視了馬士英。而被馬士英當成依仗的貴州狼兵,幾乎沒有剩下來多少個,他身邊護衛是黃得功的勇衛營,這些人固然聽令於馬士英,但是因爲黃得功之事,對馬士英有幾分忠心,卻也說不定了。

一時間馬士英居然成爲了孤家寡人了。

鄭鴻逵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不敢怠慢,連忙去信,向路振飛報告。

淮安城中,路振飛接過鄭鴻逵,馬士英等入 的書信。

一時間覺得頭疼欲裂。

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鳳陽失陷。路振飛手中也沒有多少兵馬,淮安本就不是強鎮,可用之兵都交給了鄭鴻逵了,結果一戰敗北,此刻路振飛所能依靠的僅僅是各地士紳團練而已。

但是路振飛也明白,這些團練守土護家,或許值得信任,但是讓他們主動進攻曹營,卻是萬萬不能的。

除卻身邊的幾百親衛,他幾乎無一兵一卒可派。

正當他強行振作精神,思量片刻,準備先行徵用了運河之中的漕糧,以漕糧募兵,編練新軍,做不時之需,至於北方對漕糧嗷嗷待哺之態,路振飛只能上書朝廷,講明情況,至於後面的功過禍福,卻是想不得了。

正當路振飛振作精神準備寫奏摺的時候。

一個師爺跌跌撞撞的闖了進來,說道:“大人,大事不好了。”

“鳳陽之事,我已經知道,無須驚慌。”路振飛淡淡的說道。

不管多大的事情,路振飛都必須扛着,不能對下面的人流漏一絲擔憂之色,他是淮揚兩府的主心骨。

“不是鳳陽,是河南,是汝州。孫督師敗了。”師爺面無人色的說道。

“噹啷”一聲,路振飛手中筆跌落在書桌之上,卻見正寫了一個開頭的奏摺底稿染上大片大片的墨色,已然不能用了。

由不得路振飛不驚心。

闖營與曹營相比,闖營的威脅在曹營之上,而孫傳庭與馬士英相比,孫傳庭幾乎身負天下之望,鳳陽之敗,固然讓路振飛心驚,但也不過是擔心自己轄地的安全而已。如果孫傳庭大勝,鳳陽之敗很容易扳回來。

但是孫傳庭也敗了,天下之大,還有誰能力挽狂瀾啊。

其實真正按時間算,闖營之勝在曹營之前,不過消息傳遞的問題而已。孫傳庭之敗的消息,順着黃河而下,直抵淮安,消息之快,反而在曹營之上。

這個時候,曹營還知道這個消息。

汝州。

此刻的孫傳庭好像失了魂魄一樣,騎在馬上,被百餘人簇擁的向北而行。一路之上,他帶來的三秦子弟,散亂的在四周,卻沒有幾個向他靠攏。

這一戰之敗,孫傳庭此刻想想,卻在意料之中,只是他一直自己騙自己而已。

孫傳庭帶着秦軍主力,與闖營主力對決,李自成派遣李過爲先鋒,李過三戰皆北。

這三戰,都是結結實實的硬仗,高傑與白廣恩,牛成虎三將都立下不少功勞。

孫傳庭窮追不捨,陣斬李自成麾下大將,謝君友,幾次就要追上了李自成了。

但是李自成最後還是逃進襄城之中。

襄城在李信的佈置之下,早就成爲一座堅城,義軍堅守城池。孫傳庭屢攻不可。後面又傳來,劉宗敏突襲糧道。

從那一刻起,孫傳庭就知道這一戰已經敗定了。

但是戰事並不是下棋,下棋的時候,知道要輸了,可以投子認輸。但是打仗的時候,決計不可能在知道要敗的時候,結束一切,反而必須收拾殘局。

正當孫傳庭大軍想要撤退的時候,李自成下了戰書,約定城下決戰。

那一戰,打得相當慘烈,官軍連破闖營三道戰陣,直逼李自成大旗之下。但是義軍也瘋狂反叛,特別是家眷都死在唐縣的那些義軍將士,幾乎是以死相拼。

最後也是白廣恩與高傑,先後支撐不住,紛紛敗退。

這一退就是大軍崩潰。

秦軍精銳大概有四萬人戰死當時,剩下的士卒都逃跑的時候跑散了。孫傳庭對大軍也完全失去了控制權,只剩下身邊這一點人了。

其實比大敗更可怕的事情,是斷糧。

大軍的糧食在決戰之前,已經糧盡了。

孫傳庭甚至已經準備回師迎糧了,準備將陳永福留守大營。但是陳永福也不是傻子,秦軍一去,說是去迎糧,誰知道還會不會回來。秦軍一動,陳永福所部就亂了。

義軍趁勢反撲,孫傳庭當時就差一點大敗,先有此敗,士氣已經浮動了,堅持不到最後也是理所應當的。

“大人喝點水吧,還請大人保重身體。三秦子弟,還等着大人去重振山河。”孫傳庭身邊的親兵。端着一碗水勸道。

“重振山河?”孫傳庭搖搖頭說道:“不可能了。”

孫傳庭很清楚,這一次李自成決計不會給他時間,一年以來積累的家當,全部砸在這一戰之中,非要數月整頓,才能重新修煉一出支可以一戰的士卒,但是李自成即便是傻子,也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而且這一戰之後,李自成的實力會再次膨脹,無他,秦軍降軍被被李自成整頓而已,秦軍固然忠義,但是孫傳庭也絕對不會覺得,秦軍就不會投降,闖營幾乎與秦軍同源同種,戰敗之後,有幾人會死戰到底,到時候要對付的不是十幾萬,而是二十幾萬敵軍了。

孫傳庭端起水來,低頭一看,卻見滿頭花白的頭髮,一夜之間,變成雪白。

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二章 樊城二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四章 張青天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三章 搶飯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二章 作坊
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三十三章 湘陰之戰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二章 樊城二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四章 張青天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三章 搶飯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十五章 離京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五十章 平城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二章 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