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這---”張軒絞盡腦汁一時間找不到什麼理由推脫。

羅汝才哈哈一笑,說道:“你是我女婿,此去江南,正是用自己人的時候,怎麼會將你留在這裡,不過,你覺得袁時中怎麼樣?”

張軒這才鬆了一口氣,只是心中隱隱做疼。

張軒早已將袁時中當做自己的左膀右臂了。袁時中雖然在用兵之上沒有特殊的才能,但是怎麼說,也是從崇禎十一年就開始起事,還能活到現在,縱然屢戰屢敗,依舊有人投奔。

可見袁時中的人格魅力。

袁時中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將軍,但是用之爲封疆大吏卻是合格的。

只是張軒在袁時中身上花了這麼多功夫,就是想將袁時中收爲己用,但是羅汝才這樣一弄,袁時中留守鳳陽。再加上張軒之前所言的,非要有三萬人馬不可,預示着袁時中的地位會立即上升。

好不容易纔收復的袁時中,估計又要與張軒平起平坐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削弱了張軒的實力。

但是張軒能說什麼?什麼也不能說,且不說羅汝才之前說的,讓張軒留守鳳陽,單單是此刻張軒如果說了什麼,落到袁時中的耳朵之中,恐怕所謂的結義之情,也維持不了多久了。

事已如此,張軒知道這一件事情,恐怕已經是定局了。只好順水推舟說道:“袁將軍,率領小袁營,縱橫兩淮之間,有數年之久,人地兩熟,又是一方之雄,是再合適不過了。只是卻不知道袁將軍意下如何?還有袁將軍麾下的兵力未免單薄了些,卻不知道殿下準備如何安排?”

既然留不住袁時中了,張軒就爲袁時中多要一些好處了。籠絡不住人,籠絡住人心也是好的。

“有你在想來袁將軍不會不答應的。”羅汝才淡淡一笑說道:“如果袁將軍不答應的話,孤再與他談談便是了。”

張軒雖然已經知道無可挽回。但是聽羅汝才如此說,才知道羅汝才注意已定,只好說道:“臣定然會勸說袁將軍的,不敢勞煩殿下。”

羅汝才點點頭說道:“小袁營本部人馬,大抵有一萬左右,再加上歸德留守的人馬,估計有一萬五千左右,孤給他撥上一萬五千士卒,再命金將軍爲袁時中的副將,想來也就夠了。”

金將軍是誰?自然是金聲桓了。

如此一來,張軒麾下的幾根支柱硬生生的折了兩根。張軒一下子損失了不少兵力,雖然不能說孤家寡人。但也遠不及當初剛剛攻下鳳陽城的時候了。

羅汝纔在壽州城下大勢擴軍,一時間步軍從一兩萬擴充到七萬上下,羅汝才也知道他倉促之間擴軍的士卒,是一些什麼貨色,故而一下子撥給袁時中一點也沒有心疼的感覺。

但是張軒卻不行了。

張軒麾下,也就是張軒本部,汝寧軍,曹宗瑜新編的徐州軍,袁時中歸德軍,再加上楊繩祖本部騎兵,金聲桓本部騎兵,剩下的還有一些民夫附從之類,近五萬人馬。

這一下給他弄下來一萬五千。

可以說是傷筋動骨了。

不過,羅汝才也是不得不爲之。

無他,張軒擴充的太厲害了。

一個首領必須注意自己麾下的力量平衡。

曹營全部人馬才一十五萬上下,其中還有不少濫竽充數的,而張軒統領的人馬,就在五萬上下,更不要說袁時中,金聲桓等都是張軒收復的,未必聽令於曹營。

羅汝才固然不懷疑張軒有二心,但是也必須維持內部力量平衡,不能讓張軒一家獨大。

羅汝纔有時候細細數來,心中也不得不震驚於張軒在曹營之中勢力之深。

曹營長史,文官之首,張質是張軒親族,之前依賴的汝寧府,乃是王度所管轄,而王度是張軒一手提拔,甚至連水師統領,也是張軒的人。再加上張軒本部人馬擴充之快,出兵離開汝寧的時候,纔不過一萬多人,數月下來,居然有五萬之衆了。

不加以節制的話,羅汝才倒不怕張軒如何,但是他怕他去後,張軒有非分之想。

不過,限制是限制。但是張軒畢竟是羅汝才的女婿,是自己人。羅汝纔將來也想大用張軒,用得手段相當緩和。袁時中本來就是一方之雄,一兩年之前,還與曹營,闖營三足鼎立。

只需稍加擡舉,袁時中自然能在曹營之中自成一系。

而袁時中與張軒交好,不過是讓袁時中從張軒的下屬成爲盟友而已,不要忘記了,袁時中與張軒結拜的時候,羅玉龍也在其中。想來袁時中今後固然與張軒親善,但是如果張軒與羅玉龍起了衝突,袁時中也不好輕易決斷的。

“金聲桓暫且留在鳳陽,這一次大勝勇衛營,所獲不少。孤撥三千匹馬給楊繩祖,依舊讓楊繩祖跟着你,如此一來你手下的騎兵也不會少多少。”羅汝才說道:“如此你覺得如何?”

楊繩祖是羅汝才的人,加強楊繩祖的實力之後,在張軒麾下,以楊繩祖的實力,是名副其實的副將了。不管張軒與楊繩祖的關係多好,羅汝纔有自信,在關鍵時候,楊繩祖會聽羅汝才的。

張軒如果剛剛之是心疼一下子剝離了袁時中與金聲桓兩部人馬,但是此刻隱隱約約有所感覺了。頓時心中一緊,不敢多說什麼,說道:“如此就好。”

伴君如伴虎。張軒此刻纔有深刻的體會。

之前張軒對羅汝纔有很多看法,有埋怨,也有感激,總之還是就羅汝才當成岳父,當成一個長輩,或者是公司大老闆來看。但是此刻他知道,皇帝與大老闆絕對不能等同。

即便公司再大的老闆,懟了之後,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大老闆還能殺了你不成。但是現在羅汝才,可是真能殺人。

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聽起來不過是馬屁話,但是此刻卻是張軒心中的真實寫照。

“憑之,這一次渡江之戰,孤準備分兵南下。孤依然想讓你獨領一路人馬,回去之後,先將此事辦妥,明日來此議事。咱們爺兩再好好的嘮叨一下。”羅汝才帶着幾分和顏悅色說道。

張軒卻不敢有一絲怠慢,說道:“我這就去勸袁時中。還請殿下放心。”

“對了,等一會兒,讓袁時中與金聲桓來見孤。”羅汝才說道。

“是。”張軒答應下來。

張軒緩緩的退出大殿,站在大殿之前,大殿是皇宮正殿的規格,向南一眼望去,重重疊疊的門戶,延伸到大街之上,周圍都有甲士站崗。雖然談不上刀槍林立,鱗甲曜日。但是也是氣勢雄渾。

張軒緩緩的走下來,心中卻頗不平靜。

“縱然我在萬人之上,也須在一人之下。”張軒心中暗道:“什麼時候才能像當初那樣無拘無束,不低任何人一頭,大抵是回不去了。”

在後世,張軒並不是頂尖的人才。比張軒厲害的人成千上萬,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即便張軒面對國家主席,心中也覺得自己是平等,大家都是人嗎?當然了張軒的日常生活之中,從來沒有國家主席的位置。

而今日羅汝才的所做所爲,非常強勢的詮釋了一件事情,我給你的,纔是你的,我不給你,你有再多也可以被隨時拿走。甚至包括了你的性命。

後世縱然有太多的黑暗,最少明面之上人與人是平等。張軒再想感受這一切,卻是沒有了。

他能如何,不過一嘆而已,日子總要過下去的。

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四章 填壕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九章 搶收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五十章 雜務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章 火併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章 黑夜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九章 初戰
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四章 填壕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九章 搶收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三十四章 昂貴的火器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五十章 雜務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章 火併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章 黑夜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九章 初戰